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接地气"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建立起一种便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接受的良好和谐的教育模式,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者的人文吸引力与感染力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教育所具备的客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基于此,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注重思想行为模式的时代性、针对性与创新性,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教书育人的宗旨,聚集人气,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  相似文献   

2.
面向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全球化,面向知识经济,如何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调整教育内容,探讨在新形势下思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教育模式,教育载体等方面的问题,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董波 《前沿》2013,(8):187-188
近年来,关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其中,特别需要强调就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研究以及运用等情况。能够科学运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确保圆满完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任务的现实要求,是有效实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重要媒介,对于进一步深化和增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利于科学地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面对对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遵循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有利于鼓励和引导被教育者实现全面的综合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研究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特点看,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途径有五:一是重视接受主体的需求,二是发挥接受主体的主体性,三是引导接受主体的情感,四是强化接受主体的实践,五是优化接受主体所处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接受理论研究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当代中外文学、美学、哲学、伦理学和传播学等对各自领域接受的含义、特点、基本矛盾和人们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接受现象。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确立互为主体的新理念,积极营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互动的良好氛围,实现由单向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双向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接受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特点和规律,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实践需求。教育者应把握教育对象的接受心理特点,提高官兵参与教育的主动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邓敏 《湖湘论坛》2002,15(5):50-50,61
思想政治工作包括若干原则和方法,“平等论理”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原则,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平等相待”,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相尊重,互相交换意见,真理面前互相平等;二是“充分论理”,即通过充分说理教育,以正确的、先进的思想,克服和战胜错误的、落后的思想,使工作对象确立正确的思想,从而为产生正确的行为奠定基础。一、平等相待是使被教育者提高和端正思想认识的前提条件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同被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既不能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杨会彪  谢东方 《传承》2009,(24):64-65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无意识教育作为对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依附性、愉悦性、潜隐性、易逝性等特征,它能够有效消除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此,要着重从塑造高尚主体人格感、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众传媒导向作用等方面来进一步强化无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常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一些隔阂,它往往对教育效果生产不小的影响。这种种现象可以统称之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距离。本文试图运用现代社会心理学理论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距离作点分析,认清它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寻求缩小两者角色距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无意识教育作为对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依附性、愉悦性、潜隐性、易逝性等特征,它能够有效消除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此,要着重从塑造高尚主体人格感、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众传媒导向作用等方面来进一步强化无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精神需求作为军人需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军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重视对精神需求的分析研究、教育引导、监管调控,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革命军人的精神支柱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对被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宣传和教育。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科学确立目标的基础上,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4.
论无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旷勇 《青年论坛》2007,1(2):60-63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无意识教育作为对有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依附性、愉悦性、潜隐性、易逝性等特征,它能够有效消除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要着重从塑造高尚主体人格感、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众传媒导向作用等方面来进一步强化无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中 ,随着教育对象自主意识的增强 ,思想接受自主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思想接受自主性的发挥 ,对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要求出发 ,坚持思想接受自主性与教育引导的辩证统一 ,既发挥教育对象思想接受的自觉能动性 ,又不放弃教育者的引导工作 ,以共同促进教育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陈萌 《求索》2013,(12):267-267,128
《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借鉴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的本体论思想及其所蕴涵的接受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问题,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接受观”的研究思维局限。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范围,在哲学思维层次上对接受主体的接受目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形成“双边”关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过程,只有两者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调动,教育效果才能实现,时下,政治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教育对象的内  相似文献   

18.
会摘思想调查、会计划安排教育、会备课讲课、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名合格基层政治干部的基本素质,是基层政治干部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如何切实提高基层政治干部“四会”能力,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爨和效果,是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宋丽英  王嘉 《前沿》2013,(12):181-182
本文从归纳新媒体的涵义、特点和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的现实意义.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总结了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存在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传统儒家义利观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传统儒家义利观的实用理性倾向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将维护社会秩序作为自己的应然使命,并有利于把握社会秩序与活力之间的关系问题;将义的精神价值追求放在首位,这就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被教育者理想人格,引导其将义作为行为的价值方针和人生的价值目的;在义利观上承认人情化的生活世界又以天人合一的态度实现对义利观的超世俗化,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看到物质利益所带来的幸福,又能享受超越物质利益之后的精神世界所带来的满足感;传统儒家义利观以"和欲"为内在超越之路从而达到义利统一的意义世界,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义利统一为基点,满足时代之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