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控辩式”的刑事审判方式,决定了法官居中裁判,控辩双方诉讼对抗的庭审局面,形成了审、控、辩三方诉讼地位相对独立的格局。作为一名组织指挥庭审活动的审判长,在控辩双方激烈对抗中驾驭好庭审活动的全过程,保证法庭秩序井然,庭审有条不紊,查清案件事实,显得尤为...  相似文献   

2.
刑事审判的效率与公正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与刑事庭审的方式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庭审过程中法官调查证据、适用法律的形式、途径以及控、辩、审三方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对事实的认定、证据的取舍、法律的适用的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原有法官唱主角的庭审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刑事司法的要求,庭审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改革的目标就是厘清控、辩、审三方职能和关系,正确界定法官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刑事审判中的控诉、辩护和审判职能应分别由三方各自独立而互不依附的诉讼主体承担,三方的诉讼行为也不得与其诉讼职能相违背,与他们进行或参与审判活动的具体目标应该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高洁  张钊 《人民检察》2023,(16):60-61
<正>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出庭意见书,是指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庭审中,出庭检察官在法庭辩论结束后,结合庭审情况当庭发表意见的法律文书。出庭意见书承担着总结归纳法庭调查内容、引导法庭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全面阐述检察机关保护公益的立场等重要作用。一份高质量的出庭意见书不仅能体现检察机关公共利益守护者的角色定位,实现普法宣传效果,也能体现公益诉讼检察官的业务水平。撰写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出庭意见书,应注意文书的规范性、准确性、说理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诉人的诉讼权利是人权保障的主体和核心.而诉讼权利的实现和保障要以语言为媒介.因此,对刑事庭审话语的研究是揭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现状和问题的最有说服力的工具和研究视角.以刑事庭审的详实的语料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刑事庭审中存在的被追诉人人权保障,特别是诉讼权利保障的问题,并结合这些语料,对我国的刑事庭审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一审公诉案件庭审问题探究戴玉忠,石京学去年以来,某些报刊陆续报道了一些地方法院和检察院在搞刑事一审公诉案件的庭审改革。报道称,这种庭审改革是变法官纠问为公诉人举证。有的报道还说,这种改革现行诉讼体制和庭审方式的做法,路子是对的,对各方都有利。...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刑事审判程序不仅有助于诉讼公正的实现,还有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我国现行的刑事审判程序预审和庭审不分、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不分、定罪部分和量刑部分不分。这种设计难以防止庭审法官对案件形成预断和先入之见,给审判带来了混乱和拖延,不利于保障辩护方在量刑问  相似文献   

7.
发源于英美当事人主义下的交叉询问制度是刑事庭审活动中对证人证言的法庭调查方式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刑事庭审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确立的交叉询问,以及如何进行交又询问,交叉询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等的研究,对于丰富我国证据调查方法,使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健全、完善,保障诉讼公正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问题的方便,首先明确庭审及行政案件庭审这两个概念。大凡所涉诉讼案件都要经过案件的起诉、受理、庭审、执行等一系列有序性的诉讼阶段。其间的庭审环节(即开庭审理)是诸多诉讼环节中一个特定的环节,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评议宣判。它与起诉、受理等其他诉讼环节共同构成一完整的诉讼程序。在我国,不同类型的诉讼庭审的含义是不同的。刑事诉讼的庭审,是指审判人员通过开庭的方式,在诉讼人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查核实证据,弄清案情事实,全面听取各方对案件事实和定罪量刑的意见,确定被告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和应否受到刑事  相似文献   

9.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以公正审判为核心,以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为主题对刑事审判方式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审判程序上较多地吸收借鉴了英美等国控辩双方对证据核查的交叉询问规则,加强了庭审中控辩双方的对抗性,相对削弱了法官在庭审中的主导地位,使法官处于居中裁判的地位,以保障刑事审判能在民主、公正、高效的运行机制下进行。然而修正后的刑事庭审方式并非走向完全的对抗制,而有自己的特点,这集中体现在法官在庭审中的地位和权力上. 一、法官在庭审中的地位 在典型的英美对抗式诉讼程序中,法官充当着非常重要的法律裁判者的角色,他…  相似文献   

10.
侦检关系的本质及其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侦查对检察的从属性及检察对侦查的控制权在刑事诉讼中 ,诉讼的基本结构是控、辩、审三方构成的“等腰三角结构”图形 ,它不仅典型地体现在庭审结构中 ,也体现在庭外控辩双方作力量相当的诉讼准备 ,即庭外“等距离延伸”后构成的大结构图形中。刑事诉讼因追究犯罪的复杂性需要增加专门性的侦查活动 ,而侦查总是处在控诉一方。侦查与检察最富有意义的内容在于进一步揭示二者在刑事诉讼中诉讼地位的比较 ,或者谓之二者的主从问题。检察机关的职责是代表国家起诉犯罪 ,并且出席法庭控诉犯罪 ,履行举证责任 ,回答辩护方的质疑 ;不仅如此 ,检…  相似文献   

11.
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对于庭审实质化的理论研讨尚有一些盲点,相关的改革举措也存在较大局限。推进庭审实质化并非是刑事庭审制度局部的技术性改良,而是刑事审判方式转型的系统性工程。首先应当从确定案件类型、审理层级、审理内容三个维度上对庭审实质化予以推进。其次,要重塑以抗辩制为内核的庭审事实发现机制,构建庭审内外部的裁判心证约束机制,规范合议决策和法院案管决策的案件裁断审决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刑事简易程序中的相关问题张清鸿一、简易程序的运行效果及其比较分析通过近一年的操作运行,刑事简易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已产生了积极作用。经对苏北县120多起刑事简易程序的调查,我们认为它具有以下作用:1.实现诉讼经济原则。新刑事诉讼法庭审制度改革实行控辩式诉...  相似文献   

13.
诉讼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对刑事庭审席位提出了重新设计与定位的必然要求。作为诉讼形态最完备的庭审,其席位改革要充分体现和满足诉讼活动的一般性质与“对簿公堂”的特殊要求,一要为实现审判活动的亲历性、形象性、直观性提供恰当便利的空间条件与视角场地,促进法庭各类信息的完全流转与沟通,二是席位设计必须遵从形式与内容一致的原则,反映各诉讼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格局,达到本质与形式、外观与内部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4.
黄兰蔚 《法制与社会》2010,(15):119-120
近年来在刑事审判领域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庭审方式——视频开庭,这是在当今社会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庭审方式。它能提升司法效率、节约诉讼成本、提高审判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这种庭方式也存在问题,如缺乏立法规定、技术问题、经费问题等。因此,视频开庭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对庭审实现实体真实和程序正当均具有重要作用,而能否保障证人到庭作证与传唤证人责任的分配机制相关。1996年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庭审诉讼结构中引入了"抗辩制"因素,但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传唤证人责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证据规则不仅能够确保诉讼程序的健康运行,还能确保当事人免受公权力的恣意侵害。构建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已是共识,但对规则基础的探讨存在理论上的不足。对证据规则基础的考察应重点关注法律文化、法庭结构和庭审模式三个方面。本文主要通过从宏观上分析两大法系的刑事证据规则基础,以比较法的视野审视刑事证据规则的基础问题。我国构建刑事证据规则不能单纯地照搬西方模式,在分析了支撑本国证据规则基础的前提下,提出了构建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北方法学》2020,(5):142-152
审辩关系作为对抗式刑事诉讼中的非典型性概念,现于当下我国亚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主要表现为一种冲突性的非对称关系。表面上,其肇因于辩方诉讼内的程序性与证据性辩护以及诉讼外的舆论性辩护三种辩护形式。本质上,其源始于裁判者在诉讼目的与庭审功能上的事实中心域立场。结果上,其导致了程序规范的惯习失灵与裁判权威的最终失却。在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刑事法官亟需在日渐朝向对抗式的改革话语中承担起全新的制度角色:立足于以裁判者为中心的审辩关系重构,刑事法官不仅需要完成整体上从权力集约型向权力分享型法官的职权转换,还需在相应的诉讼禁止与诉讼许可、程序控制与程序引导以及程序制裁与程序救济的单向性转换中实现其真正的个体认同与价值肯受。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确定控辩式为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伴随着庭审结构发生的变化,公诉人诉讼地位必须作出如下调整:转变为当事人一方,尊重与维护法官的裁判者权威;与被告人作为平等的诉讼主体出现在法庭审理中;与辩护律师之间的关系应当表现为平等武装理念下的对抗、合作关系;与被害人成为目标与利益一致的控方组合,并在这一组合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重塑公诉人诉讼地位的另一核心要旨在于摒弃法律监督观念,明确公诉人的当事人地位,实现“法律监督”职能的程序化回归。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学》2017,(2):123-145
刑事庭审形式化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须改变庭审走过场的局面,努力实现庭审实质化。庭审实质化改革是我国刑事审判领域乃至整个刑事诉讼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其本质是以公正审判取代不公正的审判,因而需要以司法理念的更新为前提,以制度变革为保障,而不仅仅是庭审技术的完善。只有以公正司法的理念为指导,以有助于实现公正审判的制度保障为条件,以具体展示公正审判的程序和证据规则为支撑,协同推进理念更新、制度变革和技术改良,才能实现刑事庭审实质化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0.
《政法学刊》2017,(4):23-31
刑事被告人的对质权是指刑事被告人享有与提出对己不利证言的证人进行面对面诘问的权利,在庭审质证中,对质权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使争议能尽量集中在庭审中解决,从而保证庭审的实质化。另外,对质权对于发现案件真实和保障诉讼权利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刑事被告人的对质权包括"面对面"对质的权利、出庭审判的权利以及交叉询问的权利。目前我国刑事被告人对质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涉及刑事被告对质权的启动以及不出庭证人证言的证据能力等。而完善我国刑事被告人的对质权制度,需要树立公正审判的理念,确立对质权的权利属性,对不出庭证人证言的证据能力加以限制和规范,并同时完善庭前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