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粮棉价格的下滑,引发了农民调整经济结构的强烈愿望。发展秸杆养羊具有投资省、管理简单、市场风险小、收效快等特点,成为农民致富的又一重要途径。养羊业的发展势头看好。而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苗羊的来源渠道不畅,农户购羊要费很多周折,或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购到杂交山羊。具有100多万人口的东台市苗猪市场不下百家,而像样的苗羊市场却没有一家。时堰镇嵇东村六组周德乔不久前投资8千元兴建了7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楼式羊舍,欲购杂交山羊却找不着门路,一来怕苗羊行情不熟悉,什么波尔、努比、萨能羊自己搞不懂,二来怕自己不是“内行“、被人“宰“,心里干着急。不少农户看到“买羊难“,也就打消了发展的念头。据测算,养一只羊与养一头猪相比,纯收入高50元以上。一个女劳力不花多大力气每年饲养30只羊不  相似文献   

2.
詹花秀 《湖湘论坛》2002,15(2):37-40
对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了不少事与愿违的现象。比如说,一些地方政府在结构调整中,或急于求成,或好大喜功,不顾本地实际,不搞市场调查,强行规定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或者上一些难见效益的工业项目,最后由于市场的急剧变化,结构调整了,农民收入下降了。究其原因,固然有许多方面,但我国农村的落后状态和农业的“弱质”状态导致结构调整所面临的两难选择,是最主要的原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益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从调整结构入手还不够…  相似文献   

3.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矛盾的主要方面还在农村干部。1、农村干部中,有的工作作风不实,指导生严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情感。2、农村干部热衷于好大喜功、注名钓誉,拉大了乡村干部与农民群众的距离。有的农村干部在统计上报有关发展乡镇企业、粮烟产量、计划生育,普及教育等方面数字时,上报虚数,或报喜不报忧。3、农村干部不够清正、勤政、廉洁,败坏了党的干部在农村群众中的形象。4、农村基层站(所)服务质量不高,挫伤了农民群众种地的积极性。部分农村基层地(所)职工缺之职业道德,收…  相似文献   

4.
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省各地继胜利完成收购工作之后,在粮食供应工作上业已获得了一定成绩。但迄今为止,农村粮食供应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农民群众对国家粮食政策仍有一些顾虑。表现在:有些余粮户有余粮不敢卖,怕别人说自己过去不卖现在卖是落后;有些缺粮户不相信国家粮食供应政策,怕今后买不到粮食。因之,有些地方在统计缺粮户时,余粮户有粮又向国家要粮,缺粮户则以少报多,以致缺粮户面扩大,有粮与缺粮混淆不清。农村中的粉坊、豆腐坊,有些也因此歇业。目前春耕生产即将开始,粮食供应工作  相似文献   

5.
杜学虎 《创造》2002,(2):41-41
自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各级党员干部纷纷深入村社,深入群众走访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希望基层干部做什么。就农民群众所反映的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怕”、“三盼”、“三需要”。“三怕”:一是怕基层干部作风不实。主要怕基层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有关政策,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作宣传解释,一味采取“通不通三分钟”、“要你出汗两分钟”的做法,吃喝玩乐,不顾群众困难;二是怕社会治安不稳定。治安环境不稳定,偷盗行为时有发生,致使部份群众…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从戎当“宣传战士” 土改结束后,因为我学过农业经济,被分配到福建省农业厅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农业部门,一干就是22年。我最年富力强的岁月,是在和农民群众打交道中度过的。那时候,下乡工作要和农民同住同吃同劳动,在农民家一户一户轮流吃派饭。贫苦的农户,轮到给干部派饭,都得想方设法弄些荤菜待客,而按规定一餐只给一毛饭钱的我,反而不敢问津,填个半饱就赶快搁筷子。那个岁月,最使我深感内疚的是,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潮下,强迫农民“亩产万斤粮”、“割资本主义尾巴”(砍农民自留地的商品菜)等大蠢事。  相似文献   

7.
下基层切莫“嫌贫爱富”陆志宏工作队下基层蹲点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办法。但有些机关干部缺乏全局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只愿到城镇附近或经济生活条件好的乡镇去“锦上添花”,不愿到偏远或贫困的乡村去“雪中送炭”;有的企业领导、乡村干部或农户也把机关干部下去蹲...  相似文献   

8.
三怕:一怕收费,群众抵触情绪大、工作量大;二怕上访告状,群众信访和集体上访后怕上级怪罪,影响政绩和升迁;三怕得罪人,乡镇干部怕得罪村干部,村干部怕得罪群众。四不:一是依法行政水平不高。有些干部不读书、不看报,对新情况、  相似文献   

9.
柴志英 《前进》2000,(10):38-39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举。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及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从指导思想上跳出以粮为主和传统农业的圈子,做到五个转变:(1)转变县、乡领导干部催种催收的旧观念,树立研究市场、强化服务的新思想,组织和领导农民参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大力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2)转变“温饱型农业”旧观念,树立“致富农业”的新思想,真正把农业作为农民勤劳致富奔小…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00,(3):24-25
近年来,徐州市积极适应农业发展阶段性变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999年,全市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8%,新增经济作物120多万亩,粮经比例由7:3调整到6:4,农业结构渐趋优化。一、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推动调整。我市从本地实际出发,综合分析资源特色和区域比较优势,科学把握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一是抓布局结构区域化。实施“三压、二稳、七扩”,即压缩小麦、玉米、棉花,基本稳定水稻、蚕桑,加快发展应时鲜果、优质蔬菜、特色花卉、  相似文献   

11.
改变“两不找”现象,要着眼于增强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本领,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在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措施。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面向市场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走弯路,顺利推进,农村干部群众必须面向市场,转变工作方式 1. 农村干部要面向市场,由行政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现在很多农村干部市场观念不强,用行政手段进行结构调整,动不动就下计划,订指标,压任务,而不是进行市场引导,使其主体错位。干部把自己当成了结构调整的主体,而把农民这个真正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面对的市场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激烈,而市场的主体——农户,却是分散的、脆弱的。农业结构调整能否“过坎”,能否升级,关键的是靠市场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要研究“调整”,首先要研究农民,创新领导方式。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关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议论多了起来.多起来的原因,一是随着村民自治的全面推进,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对如何更好地管理好村级财务,多了一些关心和疑虑;二是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为一些村民群众上访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胡洪江 《创造》2010,(7):101-101
反思问题找差距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最根本的差距在于思想观念。我们有的干部思路老化、办法不多、怕担风险、目标过低,不少群众也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眼界不宽、四平八稳。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在一些乡村干部嘴上都挂着“刁民”二字,认为如今的农民愈来愈难对付,因此“整刁民”事件时有发生。不少村干部甚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狠抓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使一度紧张的干群关系逐步趋于缓和,但少数地方的农民仍然屡屡上访,甚至引发流血案件.究其原因,主要是乡村干部在执行公务中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使矛盾不断积压、扩大、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摆"家长"威风,语言粗鲁、霸道,说一不二;二是征收税费过程中"强制执行",不作任何思想工作;三是不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村的扶持优惠政策.另外,个别乡村干部不廉洁、损公肥私、办事不公、拉帮结派、优亲厚友等也是诱发群众上访的原因.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负担问题事关农村稳定的大局,依法审理农民负担案件、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各级审判机关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试结合审判实践,就农民负担案件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些分析并谈几点粗浅看法。——行政干预多。"农负"案件属行政案件,行政机关是被告。一些行政机关或害怕当被告有失"尊严"、有损"形象",或怕失去从农民手中违法得到的既得利益,于是来自被告及上级行政机关的干预就压向法院,而法院一方面是顶不住压力,一方面是为了协调好同行政机关的关系,就往往不予立案,即使立案也是想方设法尽可能地让农民撤回起诉。——程序不清。"农负"案件是否需要先经行政机关处理然后才能立案?受理程序不清。《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了加重农民负担的处理机关及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听到不少农民群众反映:村里很少组织村民开会,有时一两年也只开过一次会。这种“会荒”现象不客忽视。乡村干部定期不定期地召集村民开一些诸如政策会、学习会、科技会、村务会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其好处至少有三:一,可以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基层调研时,我们看到一些农民群众拿着法律、法规条文,找乡村干部要求把某某事情的处理说清楚,一些乡村干部无言以对,反倒被农民群众上了一堂法律课。本来干部应当带头学法、执法,向群众"灌输"有关法律知识,弓l导群众懂法、守法,但却出现了群众向干部'咽灌"法律知识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用辩证的观点看,"倒灌"现象并非坏事,它至少反映出一些积极意义:一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有了群众基础。群众学法了,懂法了,能从法律的角度认识和处理问题,民主法制意识得到增⑤二是公正执法有了群众监管如果群众不懂法,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