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郎宇 《东北亚论坛》2005,14(4):24-26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北部,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具有参与和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良好区位优势。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3045公里,拥有25个国家级开放口岸,可辐射俄罗斯远东及东北亚地区,在发展对俄罗斯地缘经济联系上前景广阔。目前,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在相互投资方面存在大型投资项目少、投资规模小、对双边贸易的带动作用不大等主要问题,在外贸信贷、保险、结算和仲裁、信息领域的合作水平不高,使双方经贸合作难以突破。应指出的是,双方贸易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发展迅速,政府主导型展会占据主导地位是现阶段中国会展业的突出特征。但有些政府主导型展会由于不了解展会发展的内在市场规律,造成一些展会经贸成效不显著、政府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本文以我国发展较成功的政府主导型展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分析其取得成功的优势,并以其为借鉴对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发展提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 (EC)是以网络为主要载体进行的活动 ,与传统企业的营销过程相比 ,EC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计划 ,生产、销售和运行模式。目前的日本大型零售企业已普遍使用EC ,发展非常迅速。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发展EC具有融资方式灵活、资金雄厚、管理先进、市场定位准确、信息源基础好、购销网络庞大、企业信誉度高等优势 ,因此 ,应采取措施 ,加速EC在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我国EC在全社会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边境口岸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几年来,东北沿边口岸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出现了一批新口岸,带动地方贸易迅速发展,而且边境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明显进展。但我们也应看到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相当的尖锐。为此,应该在拓宽口岸经济内容、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积极协调方面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推动边境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韩国在六十年代初实施以出口贸易为导向发展战略的同时,大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发展国民经济,并开设了"出口自由区",对促进其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韩国在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业务中一直采用奖出限入的经营方针,并通过优惠贷款、不断调节汇率和关税等手段,积极鼓励大型综合商社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业务,带动了全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云南、广西边境贸易不断发展,无论是广西与越南接境的东兴、凭祥、龙州等地还是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境的17个一二类口岸,商贸活动活跃。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加快了西南地区商品流通,发展边贸,拓展东南亚市场,不仅使边贸口岸能迅速出现商业繁荣,还可带动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为边境地区注入经济活力。一、开拓缅甸市场云南的瑞丽市和磁呼市直接与缅甸接界,是两个国家级口岸,自滇缅公路可驱车直入,是目前西南地区及至全国与缅甸交往,进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其中瑞丽市是中缅边境最大的口岸,这几年,该市边…  相似文献   

7.
东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区位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前人类经济活动中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对改造与振兴老工业基地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方面 ,高新技术提升和优化了东北传统产业结构 ,另一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也可以成为东北的另一个经济增长极。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区位优化调整 ,实现其与传统产业区位上的结合 ,可带动两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获得“2007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品牌展会”称号。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行了26场投资推介活动,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82个,总投资61.5亿美元,比上届增长5.3%。签约项目规模更大,在182个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超亿美元的项目18个,比上届多4个。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加专业、更加务实、更加成熟。作为广西会展业的品牌,  相似文献   

9.
战后,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的金融业最为发达,短短二十几年,已发展成为亚太国际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业的超前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因此,探讨新加坡金融体系的特点与货币政策的演变,寻求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与经济发展的理论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东盟市场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南宁市成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后,广西从经济版图的边缘走向了区域中心,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双向进入的“桥头堡”,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近年来,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一直在稳步健康发展。广西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商务往来越来越多,广西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广西与东盟贸易增长。  相似文献   

11.
201O年,辽宁省40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勇当辽宁省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排头兵,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77亿元,同比增长14.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目前,辽宁省已形成了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沿海产业园并举的园区经济体系,其中,经济开发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上。  相似文献   

12.
前言 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亚洲货币危机在同年年底也波及了马来西亚。货币和股价的暴跌给予了马来西亚经济巨大的打击,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减少了7.5%,1985年以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其后,该国经济在出口增长的带动下,制造业迅速地恢复了生产,  相似文献   

13.
析石油开发与非洲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非洲的石油生产有了迅猛发展,几内亚湾成为最具开发前景的地区。近几年,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石油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且成为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发展的动力。然而,非洲石油业的迅速发展同农业、工业、运输业的相对滞后形成强烈对照,使其近期发展的不平衡性更趋明显。一、迅速发展的石油业(一)石油开采进入新高潮非洲的石油开发始于上世纪初,1910年埃及产出第一批原油。撒哈拉以南地区到50年代末才见出油,70年代进入大规模开采,90年代出现了新高潮;几内亚湾地区的开发前景十分诱人,受到国际石油界的密…  相似文献   

14.
以下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亚洲地区发展到以互补经济关系带动相互经济发展的历史经过。60年代以后,亚洲地区的许多国家与地区相继地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处于所谓“雁行经济发展形态”。过去的亚洲曾经是“贫困”、“经济落后”的代名词,但现在却发展成为被称为“发展的亚洲”、“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推动亚洲地区如此迅速经济发展的经济动力波澜是从美国、日本等旧的经济增长中心推向周边的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NIES(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然后又推向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此外,中国与越南等国也实施了经济改革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黑龙江省对俄物流合作加速发展,口岸的交通运输和仓储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货物通关效率大大提高,已成为该省对俄货物进出口的重要通道。该省对俄物流合作中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对俄物流市场秩序混乱、投资俄罗斯物流市场风险大等问题。该省开展对俄物流合作的条件优越,发展前景广阔。中俄两国国家级战略为该省对俄物流合作提供了新契机,深化对俄物流合作将成为带动该省经济腾飞的新增长点,俄罗斯交通发展规划勾画出未来双方物流合作的新画卷。  相似文献   

16.
汽车是泰国重要的运输工具。它对国家经济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61年至1966年泰国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来,泰国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泰国政府投资修筑了多条公路,其中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公路,从而促进了汽车装配和制造业的兴旺。加上泰国的地理条件和交通特点,汽车运输比火车、轮船等其它方式的运输方便、迅速、及时、服务范围广,并可以直接运到目的地,无须作多次搬运,因此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新态势与新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魁 《东北亚论坛》2011,20(1):27-33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合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也出现了新态势,因此,提出构建东北亚区域旅游共同体,推动东北亚区域旅游一体化日显重要。建议打造一条龙式的旅游路线,推动东北亚区域旅游产品的一体化;制定统一的旅游服务标准,促进区域旅游标准一体化;以东北亚区域旅游一体化为突破口,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中俄两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需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因此,中俄区域合作应实现五个重大突破,主要是需要以区域大合作带动两国大发展,以大升级带动新突破。一、充分认识中俄拥有世界一流石油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力争在中俄石油合作上取得重大突破俄罗斯是名列前茅的世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文莱内阁改组顺利,政治社会稳定,世界石油价格的飞涨带动其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产业的经济继续平稳增长,政府实行的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经济平稳增长(一)石油天然气出口继续带动经济增长2005年全球石油供应紧张,加上中东石油供应不畅,造成了世界石油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以来,中朝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人民币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双方金融合作滞后于经贸合作,制约了经济资源在两国间的流动和有效配置。加强金融合作应立足于中朝经贸合作的长远规划,加强中朝双方中央银行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双方边境地区的金融合作;发挥双方银行结算主渠道作用;加强双方金融监管合作;以"两岛一区"经贸合作带动双方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