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汪怀君 《前沿》2005,(11):207-209
随着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型,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质变,即从血亲主位专偶家庭向婚姻主位专偶家庭的转变。家庭伦理关系从纵向的父子关系轴心转变为横向的夫妻关系轴心,这为代际民主平等、两性平等提供了现实条件。但亲子关系依然存在着扭曲现象,传统“孝道”的缺失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两性关系则面临着更多的情感危机。  相似文献   

2.
“亚丁克”是指年轻夫妻因传统观念、家庭压力或其他因素所迫“非自愿生育”,之后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夫妻重回二人世界,从而使得婚姻关系中本应成为重心的纵向“亲子关系”转向横向的“夫妻关系”.一方面,核心家庭获得来自更大家庭的物质、情感、劳力支持,呈现育儿支持系统的“外扩”;另一方面,因为孩子的暂时“缺席”,家庭关系又被“内缩”为以两性婚姻关系为主线的结构.该研究有助于探讨当代独生子女婚姻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形式和功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3.
婚姻的道德评价与人性——中国传统婚俗礼制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财产为目的的婚姻价值观的出现,拉开了妇女婚姻史上悲惨的帷幕,自此,妇女从优越的地位堕入到财产等价物的行列,就像俗谚里唱的:“娶来的媳妇买到的马,由人骑来由人打”。然而,这一人性悲剧的另一面,却推进了父权社会的崛起,形成了以男人为核心的家庭,财产关系也由部落公有制转向家庭私有制。这时候,社会为了确保这种私有制的稳固,使得财产的转移和继承平安地在父系中进行,延续和保障父权就需要一种新的社会规范——“礼”。“礼”的规范是建筑在以父权为核心的家庭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它不仅从本质上排斥群婚俗制,维护个体婚姻份制,以此来保父系血缘的延续;而且,个体婚姻俗制作为  相似文献   

4.
“准走私”是指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 ,数额较大的 ;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的或者运输、收购、贩卖国家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 ,数额较大 ,没有合法证明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准走私”的规定 ,不仅有利于案件的侦破 ,而且有利于改变实际办案过程中过分强调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从而遏制刑讯逼供的违法办案现象。  相似文献   

5.
母亲是外国人,父亲是中国人,边境地区跨国婚姻子女的社会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在走私、贩毒、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在族群文化与国家主体文化及法律文化存在冲突的情况下,面临一些迷茫。对此,我们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食色,性也”,“温饱思淫欲”,当人们满足了一定程度上的物质需要之后,人们还需要满足性心理和性生理的需要。“婚姻”为人们享受性生理愉悦和生儿育女提供了安全的法律保障。寻求感官刺激,满足性心理上窥视欲望的需要,这是性文化进入家庭的内驱力。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已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学、人类学乃至日常生活等  相似文献   

7.
图片库     
《中国妇运》2008,(4):48-48
(图一)安徽省婚姻家庭研究会为加强平安和谐家庭建设,开设“平安幸福家庭”系列讲座,分别就“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家长”、“如何智慧经营幸福婚姻”、”关于婚姻和家庭的法律问题”等专题和老百姓进行现场交流。  相似文献   

8.
“谈恋爱需要感觉,结婚则需要思考。每个人都有了解别人婚姻状况的欲望,却很少费心思想想自己的婚姻……  相似文献   

9.
胡静凝 《理论月刊》2022,(8):105-115
经济社会发展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改变了边境农村社会的婚姻市场结构,婚姻挤压由内地向边疆再向国外转移,未婚男性借由跨国婚姻完成婚姻缔结和家庭组建。国家“在场”重新定义了跨国婚姻,自然延续的“族内婚”变成婚姻梯度中的“向下婚”。在婚姻市场要价的重压下,经济理性成为边民跨国婚姻实践的核心要义,婚姻的现实性和工具性日益增强。跨境而来的越南女性兼具家庭成员与移民双重身份:家庭为越南女性提供安居之所,但由于缺乏经济独立性和姻亲帮扶,越南女性只能高度依赖于家庭,面临主体性丧失的困境;村庄默许了越南女性的非法性存在和有限的社会融入,但“他者”身份建构了制度和生活层面的双重区隔。  相似文献   

10.
“谈恋爱需要感觉,结婚则需要思考。每个人都有了解别人婚姻状况的欲望,却很少费心思想想自己的婚姻……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始于婚姻,婚姻缘于择偶.本文以择偶观念为主线,阐述中国青年在改革开放30年中所经历的转变,进而展现中国青年在情感领域的主调与走向,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对畸爱的沉溺,使赵秀兰由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媳妇嬗变成一个杀人恶魔。与一般婚外情不同的是,赵秀兰和侄子的恋情无异于饮鸠止渴,人性的扭曲和理智的泯灭,使她飞蛾扑火般地走上不归路。正如案发后她自己所说,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对感情的放纵害了她,也使曾经幸福美满的家庭坠入支离破碎的深渊。卢梭曾经说过:“婚姻的结合要求夫妻双方都要忠实,忠实是一切权利中最神圣的权利。”婚外情现象,不仅严重破坏合法婚姻,影响社会细胞——家庭的稳定,更会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学家对婚姻有过精辟的阐述:“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真正完美的…  相似文献   

13.
一八八六年,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这篇论文中,第一次科学地运用各民族的婚姻礼俗资料,“来回溯父权家庭的起源”。他指出:“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博古的学者搜集了这些材料,而历史学家却很少利用这些材料来追叙往昔人民的社会风俗。”各民族千姿百态的婚姻礼俗,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民俗事象及文化现象。它不仅与各族人民的生活和家庭形式相适应,而且与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社  相似文献   

14.
论“舅权”在西南少数民族婚姻中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姑舅表优先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极其突出地体现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生活中。仅就西南地区25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考察,实行“姑舅表优先婚”的就有近20个;它们是:苗、侗、布依、彝、哈尼、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普米、怒、德昂、基诺、水、瑶、羌、门巴族等。就笔者手边所及的文献材料,对这样一种几乎主宰那些少数民族婚姻和家庭的历史习俗和文化现象,我们所得到的解释几乎只是“母系氏族的遗风”等近乎装饰性词句。因此,对负载在“姑舅表优先婚”上面的历史涵盖的诠释,相信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海峡走私潮     
在海峡两岸尚未实现直接“三通” 的情况下,台湾海峡走私则大行其道,有人称其为“三通” 之外的“第四通”.这里走私的不仅有农副产品、洋烟、洋酒,也有大陆宝贵的文物、古董、珍稀动物,更有枪支、毒品等等.这股庞大的走私浪潮,冲击两岸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治安与人民生活,也为两岸正常的交往投下了阴影.渔船走私“共荣圈”海峡渔船走私已形成一个海峡走私“共荣圈”.台湾《卓越》杂志报道,1983——1992年,台湾海关查获的走私货物价值总计达35.19亿美元,治安机关缉获的走私货价值为25.29亿美元,两者查获的总件数约10万件.  相似文献   

16.
习惯了在深夜独自看天,是否风月无边?即使是情感变化极快的今天,“我要结婚!”的念头怕也早在诸多女性中得到了默认。婚姻问题,我们的关键问题。在心理学上,对情绪和情感的研究是最为让人困惑的领域.除了对感情现象做出一些浅层的描述以外,从人格结构角度分析一些特殊的情感和情绪现象,心理学家目前对于感情研究是尴尬的,比如精密的脑成像技术不能够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7.
青年白领"婚姻等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郜键 《青年探索》2002,(4):28-31
当代社会价值多元化趋势严重,存在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婚姻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价值观的冲击中处于首当其冲的地位。现代都市有相当多的青年白领的婚姻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他们对婚姻的理解和对生活目标的追求都有了新的特征他们已达婚龄,也具备结合组成家庭的条件,却在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选择暂时不结婚的状态,即“婚姻等待”,从这些现象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新的思想观念和婚姻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居住在云南省碧江、福贡、泸水等县境内的白族,自称“白尼”或“巴尼”,意即“自人”,当地傈僳族称他们为“勒墨”,属白族一个支系,共有一万多人。碧江县四区是勒墨人主要聚居区,人口有六千五百多人。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对勒墨人的婚姻习俗介绍如下: 一、家族外婚制解放前,碧江四区勒墨人正处在父系家庭公社晚期,即原始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由一对配偶及其子女组成的父系家庭,已成为独立的生产和生活单位,是勒墨人社会组织的“细胞形态”。由七、八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光棍现象成为时下社会热点。调查发现,时间“可能性”和空间“关系性”成为农村光棍成因及其婚姻抉择的内在变量。在传统农村“通婚圈”逐渐融入全国性“婚姻市场”的时空背景下,性别失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引致的婚姻挤压效应,成为农村光棍形成的宏观原因;差异化的家庭条件和个体择偶能力、观念,成为农村光棍形成的微观原因。从追求年龄更小的婚配对象到被迫接纳离异女性甚至入赘,从传统“通婚圈”到地域边缘“婚姻市场”寻求婚配机会,农村光棍也在能动地调适自身的婚配策略,充分利用了时间的“可能性”和空间的“关系性”,以增加婚配的机会。但是经时空规训的婚配机制在结构层面已经决定农村光棍能够得到的婚配机会极其有限,且随着时间流逝,结构层面婚姻挤压程度的上升,个体层面择偶能力的下降,农村光棍也将从积极寻求姻缘转变为消极面对婚姻,直至沦为终身光棍。  相似文献   

20.
黄伯红  王磊 《前沿》2014,(3):58-60
庄子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有两种困境构成了对人的限制。一是人作为自然物,生与死的问题是人面对的现实的、无法回避的问题,死亡就构成了对人的一种自然限制,这是人存在的自然困境。二是人自身的情感、欲望、意志、理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人自我的困境。庄子对于现实困境的超越,可以用两种观点观点来阐明。一是保持心灵的空寂,保持“无”的心境。二是“齐生死”“齐是非”,即要超越生死的对立,以达观和自然的态度对待死亡;把在世俗看来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不和谐的种种差别现象视为无差别的“齐一”,这就是要超越世俗价值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