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定 《新湘评论》2009,(7):35-36
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聚居99个姓氏的村民,被誉为湘南第一“百姓村”。毛俊村自3年前实施“和谐建设”以来,村内社会秩序由乱到治,村民群众由贫到富,村容村貌由烂到靓,一举成了村风文明祥和、集体收入年逾百万的“和谐村”,先后获得了“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正>祁连县把发展培育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围绕"薄弱村提升、优势村突破"的目标,积极探索"5万+"发展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提质复壮"。"资金+人才+政策"同向发力,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动力不足的难题。注重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强化对村集体经济"复壮"的扶持培育。以峨堡镇峨堡村、扎麻什乡河西村、野牛沟乡边麻村等7个村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8月14日,三德县首个联合党总支在颇洞村正式挂牌成立,并于当日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党总支班子。该党总支下辖台烈镇颇洞村、屏树村,滚马乡德明村、下德明村四个村党支部。联合党总支的成立,进一步深化了"党社联建"发展模式,推动了片区"抱团发展",最终实现强村带弱村,促进片区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三穗县颇洞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社  相似文献   

4.
正锦州市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举全市之力,打好打赢村集体增收入、农民增收益,到2020年年底全部消除薄弱村的"双增一消"攻坚战。今年,全市党建强和发展强的"双强型"示范村达到361个;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兵109个;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减少217个,占27%;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增加到393个,占35%,迈出了推动乡村振兴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东阿县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以来,县委高度重视,作为当前农村党的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实行常委包镇,推动工作、责任下沉,形成了县镇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证了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健康顺利进行。换届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双高双强"型村干部比例达到72.1%;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分别达到84.2%和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在农村"两委"班子中实行"承诺制"的还很少。但门头沟区滑石道村"两委"班子自我加压,不仅实行了"承诺制",还为保证践行承诺,主动向集体缴纳风险抵押金。2004年,滑石道村是干群关系"重灾区"。2005年,村党支部书记崔国红上任后,自我加压,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上,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因35年来纠纷不出村而受到省人民政府表彰。麻鸟村的"锦鸡舞"在2007"多彩贵州"舞蹈大赛获"金黔奖。该村设有7个村民小组174户757人,民风淳朴,和谐共处。35年来,麻鸟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工作中始终做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3,(6):41-41
<正>双辽市结合自身实际,实行"三级联包",切实做好换届指导和监督工作,确保村"三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包保。为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了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抓村"三委"换届选举工作责任制,明确包乡镇街,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是村"三委"换  相似文献   

9.
<正>沈家台镇大碾村位于凌海市西北山区,这里青山环绕,一条横河从村前流过,养育着民风淳朴、勤劳善良的村民,更养育出一位带领群众走向幸福富裕的好干部。他,就是凌海市"最美村官"、大碾村党支部书记刘汉民。大碾村开始"华丽转身"1994年,刘汉民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大碾村还是个贫困村,压根儿就没啥致富项目。这个又瘦又黑的西北汉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才能让大碾村富起来呢?"当看到面前的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7,(4)
<正>近年来,乃玛岱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为抓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人均纯收入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村集体资产400多万元,成为吉日嘎朗图镇第一个拥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选能人强支部带头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两委"班子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在乃玛岱村,就有这样一个一心为民谋发展的"当家人",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梅旺。  相似文献   

11.
<正>村集体经济是办好农村公益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一、村集体经济在决胜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一)村集体经济弥补了公共财政对自身无力脱贫"兜低保障"不力的"短板"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开始,到2016年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000万元,经济收入达400多万元的富裕村。2016年,  相似文献   

12.
信息集萃     
<正>盐山县"四员"助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选派"整顿指挥员"。建立县级领导联系点制度,规定每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每月到村工作不少于2天,帮助所联系村解决突出问题。选派"党建指导员"。建立县直部门结对帮扶制度,在帮扶单位中选派"第一书记"到软弱涣散村任职,帮助提升村级党建水平,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派"发展策划员"。建立乡镇干部包村制度,规定每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个村,每周到村工作不少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铜仁万山特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村(居)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村(居)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万山特区率先在全省推行了村支书、主任一人兼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成功实现了村支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达100%,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率达78.5%的目  相似文献   

14.
基层动态     
<正>莱西市700名复合型人才成为村级"领头雁"在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莱西市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注重从复合型人才中推选村党组织书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目前,全市被选为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人员结构分别为:442名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比例为52.6%;89名村团组织书记、  相似文献   

15.
正1996年至2003年,铁山村的形势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由七台河市名列前茅的先进村,"断崖式下跌"成了"破落村""垃圾村""上访村"。村集体积累由上千万元转身为"倒挂"数百万元;新建成的村办公室,因欠施工方的工程款而只能"铁将军"把门;偷盗常发、赌博成风、上访不绝,打架斗殴成常态,7年间换了4任村支书、村主任……党员呼吁赶快结束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状态,群众盼望"能人""强人"领他们走出贫穷困境。  相似文献   

16.
<正>大方县通过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走出了一条"城市支持农村、机关帮扶基层、强干带领弱村"的特色之路,实现了惠及基层民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强化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共赢。雨冲乡金星村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流转土地225亩建成"聚金缘家庭农场"。该农场正式投产后,每亩可产葡萄4500斤以上,届时可带动周围群众人均年增收7500元以上;理化乡长春村在"第一书记"方光显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空壳村"变为"丰满村"。这两个贫困村  相似文献   

17.
<正>地处阜城、东光、泊头三县交界的刘老人村,过去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一度落后,自1982年村"两委"班子创造性提出"3322"工作法,经过几任村"两委"班子的合力探索、接力推行,最终将刘老人村带上了产业兴农的致富路。如今一提起刘老人村,"鸭梨产业村""生态旅游村""党建红旗村"的名片家喻户晓。"3322"工作法以"三制、三定、两监督、两教育"为内容。"三制":正职攻坚制。违建拆除、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10,(8):6-6
<正>西地村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中部,村域面积2108亩,总人口712人。西地村党支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加强基层党建,带动全村各项事业发展。基层党建有创新。村党支部以"出思路、带队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团结  相似文献   

19.
<正>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三官庙村党总支在支部联户发展经济中,推行"支部+协会+党员业户"的"三位一体"模式,提升党组织的服务能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岛特色的致富之路。三官庙村实现年人均收入2.9万元,村党总支被授予"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支部设置前移,"三位一体"有依托。三官庙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拥有101名党员。为了提升党组  相似文献   

20.
<正>看不到一望无垠的农田、曲曲弯弯的乡间小道、纵横交错的沟沟渠渠,在这个"村",你领略到的是别样的风景:整齐的楼房、宽阔的街道,还有熙熙攘攘的市场。这就是宁夏有名的"亿元村"——青铜峡市小坝镇小坝村。二十年的发展,成就了小坝村今天的辉煌。透过小坝村闪光的"光荣榜",你会看到它的每一步坚实步履——先进党组织、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五个好村党支部、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红旗村党支部、文明村……自1991年至今,小坝村获得的荣誉近100个,上至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