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修卓  唐鹏 《前沿》2006,1(5):80-82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最具价值。诚信是和谐个体的道德之本,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谐社会也是一个诚信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2.
陈铮 《人大研究》2005,(7):50-5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甘肃”就是在甘肃这么一个省域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内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也就必须紧密结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来把握“构建和谐甘肃”的基本内涵。一、构建的“和谐甘肃”,应该是民主法治的甘肃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  相似文献   

3.
刘春雷 《前沿》2006,(3):149-15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们党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决策的提出,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在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运用,也是对我党优秀传统的继承。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特的矛盾体系,独特的矛盾,决定了它应该是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06,(20):20-21
《决定》共分八个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运用法律等手段,在不断的社会调节中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是和谐社会有序运转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在促进和保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构建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到“六个必须”和“十个切实”;注意防止“劫富济贫”和“劫贫济富”两种有害倾向;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管华 《理论月刊》2005,(9):36-38
辩证的解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会发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许多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样性统一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稳定的社会;是一个注重和谐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和谐自我的社会。这些特征充满了辩证法,正确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民间组织:和谐社会的“活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金霞 《半月谈》2005,(7):9-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套.关键在落实,这就要求各个部门必须努力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民主法治建设不可或缺。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秩序的构建需要法治精神的推动,和谐社会要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尤其要注重发挥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核心作用。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只有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依法行政,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首次提出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就刑事政策的角度而言,在“稳定压倒一切”思想指导下的“严打”的刑事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不协调、相冲突的,因此,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需要注意的是,在酝酿新的刑事政策时,必须认识到我国目前的一些实际情况,如一元社会结构正向二元社会结构转型、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以及法律至上观念的确立和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刑事政策,这样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必须借助于法治的践行。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和谐社会应该是人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谐相处的社会,包括微观层面的人与人、中观层面的人与国家、宏观层面的人与自然相互和谐这样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元正 《半月谈》2005,(7):9-2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看到。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只有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认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肩负的历史重任.通过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必须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所在。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落到实处。人大作为民意的代表机关,  相似文献   

16.
再论少杀慎刑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将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指导全党、全国各方面工作的指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多种手段并用,坚持“以人为本”更要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从倚重“严打”转向“宽严相济”是一次重大的政策调整。少杀慎刑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少杀慎刑。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和谐与否在整个社会和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法律制度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农村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适用矛盾规律的辩证运动过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准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关系,关涉到能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应该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湖北宣传》2006,(12):1-1
要全面系统,突出重点。要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阐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要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针原则,深刻阐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蕈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和把握,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要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刻阐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深刻阐述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优势,不仅是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