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全球化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迄今为止,在学术界对全球化的研究中,文化方面的问题受到的关注较少,在这方面有不少混乱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进程中,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普及理论知识和民族化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找到的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社会主义当代实践中的新形态。虽然中国道路尚未定型,还不够成熟,仍面临着各种问题与挑战,但中国道路在探索中日趋完善,生命力越来越强,其丰富性、独创性及世界意义正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否定的仅仅是狭隘的欧洲中心论,但并没有否定欧洲价值观和文明的特殊性。整体主义并不等于多元论,整体主义的世界体系论与欧洲中心论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探索关于全人类整体的普遍历史的产物,是追求统一性的历史所经历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肖扬 《中国妇运》2001,(9):45-46
日本将“全球化”定义为:人才、资金、信息、物资的国际化。面对滚滚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日本教育界迅速做出反应,确定了国际化的教育方针。善于审时度势的日本教育家认为: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女性人才将在未来社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以培养贤妻良母为主旨的日本女子教育也顺应时势的变化,开始把培养“国际人”、培养学生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作为女校教育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的421所女子大学和655所女子高等中学普遍采取了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策略。 国际理解教育 与日本国际化教育方针相配…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解文化安全问题不可能从文化内部解题,而必须从文化之外去寻求。文化一旦被国家所代言,那么其性质也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交流和融合退居次要位置,维护国家利益成为其本质要求。这一变化将国家文化与一般文化区分开来,并为国家文化成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提供足够的依据,由此,国家文化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概念系统。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质就是国家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传统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国家主流文化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正>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我国公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全球化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提高公安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抢占警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扩大中国警务文化在全球警务工作中的影响力,不仅是中国公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时代对我国公安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命题。自古不谋万世  相似文献   

8.
一、全球化时代文化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1996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出版了他的大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时间国际上有关文明冲突的争论此起彼伏。文化作为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凝结,具有鲜明的多元性与民族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化浪潮 ,中国政府怎样才能赢得主动 ?本文认为 ,必须改变观念 ,创新思维 ,为创新中国政府的管理体制、行为规范、方法技术 ,提供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新的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10.
赵海方 《理论月刊》2006,(9):151-153
国家主权理论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从分析传统国家主权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出发,试图说明主权理论从来就不是绝对不变的,它总是伴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伴随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事实求是,更新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新的“国家主权观”。  相似文献   

11.
再论人文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除了需要吃饭外,人有人的活法,这种人的活法决定了不能从单纯生理性上去看人。自然与人文不是对立的概念,没有无自然的人文,也没有无人文的自然。单纯从精神方面或身体方面去理解人都是片面甚至有害的,同样会导致人的异化和人的丧失。如果人可以定义的话,那么就是他的人文性。人文性的基本要素是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人文性可以被歪曲或扭曲,却不可被消灭,因为它的消灭意味着人的消灭。人文精神并不是某个固定的本质,但有一定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猴年岁末,由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召开的2004:华夏文明论坛理论研讨会,就文明的历史及其发展,如华夏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中国传统文明与近代文明等作了积极的探讨。本刊特辑鲍宗豪、陈卫平、刘奔、俞吾金4位学者的演讲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与全球化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创造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问题源于现代化、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实践运动。世界文明的中国化使中国人自觉中国特色,文化中国的现代化使中国人创造中国特色,文明中国的全球化使中国人展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提升文化竞争力的过程中,我们要警惕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念和简单的文化多元主义思路。中国当代文化的根本问题是多元杂处却不能融合交汇的问题,中国缺的不是多元文化,而是在文化多元之上的普遍共识——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共识。建立在全球化、市场化、世俗化基础上的以大众为文化主体的,在多元文化基础上的“文化共识”,才是真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中华民族面临文化上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古代文学应该在文艺复兴中提供更丰富的精神资源,绽放更精彩的光芒。为此,由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共生论角度来谈论教育公平,则涉及教育资源的分享问题.教育公平的基本性质就是每个主体在合理范围内分享教育资源.这其中包括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和途径.如果讲得细一点,就涉及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和特殊教育等.不同阶段的教育公平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积极促进我国劳动力资源融入全球化运作,将是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我国属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国家,在劳动力参与全球化配置过程中,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应明晰政府在国际劳务输出的角色定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从而推动市场化国际劳务输出机制建立。  相似文献   

18.
民间信仰是民众的一种知识形态,它在精英统治下的中国历史社会长期受到抑制,对民间信仰的摧残造成中国社会精神资源的匮乏.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今天,民间信仰应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内容应该有所选择,民间信仰的传统性、伦理性与濒危性是应该考虑的文化标准.对于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的重建在总体上要给予积极扶持的态度,以实现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年与青年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作为群体的青年其本质是一种“社会过渡群体”;而青年期则是人的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转折期;青年文化是社会各种亚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先锋作用的一部分;青年研究要特别注意社会学的视野以及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