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绿色生活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存在方式。形成绿色消费方式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托和有力抓手。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社会消费风尚的集中体现。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突出问题是非绿色消费,这一问题引发多方面的负面效应。究其原因,既有消费文明教育较为弱化的问题,也与社会消费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有直接关联,还与大学生以消费方式寻求群体归属的心理倾向相关。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协同治理要从社会层面营造绿色消费氛围,从高校层面加强绿色消费文明教育,从个体层面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和合理消费的引导,得到了社会的关注。针对黑龙江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体育消费的措施,降低体育场馆收费标准,激发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欲望,培养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正在快速地重塑着高校校园内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人际互动方式,创造了新的权威力量,开发了新的发展性资源,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社会化方式。易班作为全国高校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重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也将在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新生易班使用黏度,关系到易班建设的成败。如何通过易班等网络互动社区建设,实现"吸引大学生"、"留住大学生"、"服务大学生"、"影响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和"教育大学生"的目的,进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就变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4.
消费与人的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消费方式可以反映出价值观念,而价值观念又左右着消费方式。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中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流行时尚、消费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特殊的群体消费特征。笔者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学生,以使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中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流行时尚、消费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特殊的群体消费特征。笔者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学生,以使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是消费时尚的倡导者和追随者,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引起的一连串效应,会对同辈群体及整个校园消费环境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也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种力量的持续引导。  相似文献   

8.
范红伟 《工会论坛》2008,14(3):95-96
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中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流行时尚、消费观念的影响下,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形成特殊的群体消费特征。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学生,以使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大学生消费在消费心理、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方面特点突出明显,并且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极易在这些方面陷入消费误区。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特点、误区,探讨了引导大学生健康适度消费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生消费方式多样化、消费水平的提高,贷款消费在大学生中间越来越普遍.这种消费需求催生出各种各样的网络借贷平台(如借贷宝)和金融分期付款服务(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但是,我国对于校园借贷的相关立法规制并不完善,以致于校园借贷畸形发展导致裸贷事件的发生.本文拟从裸贷的概念解读和特征分析出发,着重从刑法规制角度为裸贷的有效治理提供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异质、开放、无政府的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变异,商业化、标准化、通俗化的大众文化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偏移,物欲泛滥、个性张扬、追求世俗的消费文化导致大学生的道德理性危机。大学道德教育应当预见并思考新的文化景观,建构网络教育与生活教育、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之间的联系,倡导全面、开放的教育方式,培育大学生健全的网络道德人格、日常道德人格和社会道德人格,使道德教育真正深入大学生的生活,触动大学生的心灵,发挥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消费作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状况和价值取向,而且也折射出社会发展的程度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中通过问卷方式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等一系列状况,旨在从德育方面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并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及习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众普及化和消费方式多样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参与到网络消费中来,为了维护老年群体的消费权益和安全,政府应担负起监管网络消费、维护网络消费环境安全的重任。本文从老年群体消费中政府应该承担的监管责任出发,分析政府对老年群体网络消费的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政府监管老年网络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为大学生的各类消费、自主创业等提供资金渠道,但由于部分平台虚假宣传、各方面监管的缺失以及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等,致使不良网络借贷现象频繁出现.文中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分析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现状及特点,探究不良网络借贷的危害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开展信用销售成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信用销售是企业通过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等方式进行销售的交易方式,对处于债权人地位的企业而言,最直接的法律风险就是货款的安全.在风险发生后,尽快采取有效的救济手段无疑成为减少损失最直接、最有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2.0思想和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促进了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使网络传播环境呈现更加多元和更加复杂的局面。大学生作为使用社会化媒体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在享受社会化媒体带来便捷的同时极易受其负面影响,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刻不容缓。明确网络素养的目标指向,适时调整网络素养中的能力结构,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媒介根本属性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理性批判的解读能力,提高大学生运用网络媒介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是当前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强化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了网络消费在世界和我国、我省目前的发展状况后指出,我省民营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络消费大潮冲击而来之时,要面对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对这一新兴管理方式、消费方式的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让其为民营企业的新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网络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有着传统消费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在网络消费呈现几何状发展的同时,网络消费中各种假冒伪劣、甚至欺骗的现象不断被曝光,网络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网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规范网络消费,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立法,把网络广告纳入《广告法》的调整范围,明确网络消费纠纷的司法管辖权等,都是有效保护网络消费者合法权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作为信息的重要传媒、载体,以迅猛的速度得以发展,而大学生由于其思想意识的前卫性,自然成为网络使用的最主要人群。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相向和相悖,如何科学、合理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众消费社会以来,人们的消费不仅呈现出按阶级、阶层划分的特点,还表现出明显重视个人风格和品味的趋势.这种消费方式影响了人们对自我和他人身份认同以及对自身形象的塑造,这一点在女大学生的消费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并对她们的人际交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无结构访谈法,以女大学生的服装消费为例,通过分析发现,女大学生的消费认同受到家庭条件、价值观和同辈群体的影响,这种消费认同会影响到对他人和自我的认知与分类,对其人际交往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往往具有弊大于利的倾向.因此,探索对策以理性的消费认同改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