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时刻     
场景:王老汉家新楼房的客厅 人物:“王老汉(兵团第一代老军垦) 王老汉妻子——简称妻(退休职工) 儿子——团开发办主任 王老汉:(抱着哈密瓜随喜庆音乐鞭炮声上场)老汉我今年五十八,种了一辈子哈密瓜.酸甜苫辣全尝遍,苦尽甘来心里甜如蜜.今天刚搬进新楼房,未过门的女婿就要来咱家,明天赛瓜会争取把第一拿.喜事一件接一件,高兴得我老汉乐开花.  相似文献   

2.
人物:两个老汉、一个儿媳 道具:沙发、桌子、椅子、暖壶、茶杯 (一个老汉身穿破棉袄,头戴破棉帽子,背一包袱上场。对观众,河南方言)我老汉今年五十三,家住兵团一二三,今天已是腊月二十三,来到奎屯转一转,看看儿媳乖孙女,外加俺那个鳖孙亲家李二毛。俺本名叫王老三,因为包地不会经营怕下力,年年倒挂不见钱,每年一挂就上万,在连队那真是八个歪脖请俺上酒桌——谁也看不起俺,大伙们就给俺起了个外号叫王老万。前年个来这里看亲家,亲家  相似文献   

3.
麻栗坡县马街乡梁子街村公所执木村的正福才老汉,今年60岁,与其他的普通农民一样,一生都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但他万万没想到年轻力壮时都只能产几百公斤粮食的土地却在垂暮之年创下最辉煌的业绩——年产粮食一万多公斤。王老汉感慨地说:"这是靠党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靠科学种田啊!"王老汉一家6口人,儿子儿媳跑运输,还在村里开办了西畴兴街水泥代销店,年创收入12000多元。一生钟情于土地的王老汉和老伴领着两个孙子除种好自家的6亩田、5亩地外,还请工租种了十几亩田地,年收粮食一万多公斤,每年还可养出20多头肥猪、4~5头牛、50多只鸡。一家人各得其所,忙得不亦乐乎。王老  相似文献   

4.
工作队新风     
今年二月,山东省平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秀畔,带领五名工作队员进王家塘村不几天,村里的王老汉按习惯来到了工作队驻地收购酒瓶。 一进门,王老汉就说:“你们这里一定攒下了不少酒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甲:王通理(63岁)人物乙:王新安(社区干部,王通理的女儿)人物丙:张建设(拆迁办干部)画外音:(以退休工人席守纪响应团场号召主动拆迁的典型事例,采用新安广播电视站采编评论)场景:王老汉家中,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剧情介绍:在团场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中,有个别平房拆迁户不响应团场整体规划的拆迁工作,以至于团场建设不能整体有序进行。本剧中  相似文献   

6.
回乡记     
正时间:现代人物:王阿娣,女,60多岁,退休上海支青(简称王)李阿根,70岁,男,退休回上海支青(简称李)张塔河,男,45岁,某团干部舞台布置:一栋楼房模型和树木张:(东张西望上)今天,王阿姨和李叔叔从上海回团场探亲,我开车来接他们。他们退休回上海十多年了,团场变化太大了,我不来接他们,他们肯定找不到路。(幕后广播声响:各位旅客,请注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11,(7)
党的一大: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门牌下是一块闪光的牌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典型上海风格的石库门楼房。这座普通楼房内召开的中共一大改变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枣缘     
正时间:现代主要人物:王永强——26岁某团林业工作站技术员(简称王)李芸菲——24岁某团林业工作站职工(简称小李)李友福——50岁某团林业工作站职工(简称大李)张玉芸——47岁某团林业工作站职工(简称张)舞台布置:一栋房屋,几棵枣树造型。王(哼着歌儿上)来到枣乡,我呀我心儿醉……我今天来到十团园林工作站报到后,分配我担任园林技术员。在大学上学时,我到这儿实  相似文献   

9.
时间:三秋拾花时期 地址:某农场 人物:改革娃——农场青年,出租车司机,20岁(简称改) 张大妈——退休农工,58岁(简称张) 王大妈——退休农工。68岁(简称王 李大妈——退休农工,78岁(简称李) 赵大妈——退休农工,88岁(简称赵)  相似文献   

10.
回家的感觉     
新千年第一个双休日,元阳县胜村乡哈尼族副乡长李世华(左一)回到生养他的山寨——全福庄小寨。看着身着新装的双亲,住着300多平方米的3层钢混楼房,他十分感慨:1983年,他带着家乡100多号哈尼人,到锡都个旧运矿石搞建筑,10个者夏秋冬,10年酸甜苦辣,全村80多户人家的钱袋都鼓起来了,60多户人家已将传统的蘑菇房,换成了砖混、钢混的新式楼房。家家部变样了!他来到1994年他家承包的236.5亩茶山,看着青翠欲滴的茶  相似文献   

11.
“寒酸”出新居王振友去年十一月八日,在内蒙伊图里河铁路分局办公楼前,鞭炮声此起彼伏,三十多名刚刚领到新楼房钥匙的火车司机和家属、孩子用中国人传统的方式抒发着他们喜悦的心情,由衷地感谢分局拨专款优先为他们盖了楼房。司机住房条件差,影响休息,这是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2.
回乡创业     
时间:现代 (舞台布置:一栋楼房屋模型,几样简单家具,几把椅子) 主要人物: 李志强——男,26岁,某团场回乡创业大学生(简称李) 王莲花——女,24岁,李的女朋友(简称王) 张翠花——女,56岁,某团场连队退休职工,李志强母亲(简称张) (幕启,张东张西望地上) 张:(满脸喜悦)昨天儿子打电话来告诉我,今天他要带女朋友回来,这是件大喜事,好令我高兴呀!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市已找到工作,听说待遇还不错,年薪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好     
人物:男甲:玉柱 女甲:刘喜平(又名妞妞) 女乙:胖丫 女甲:(河南口音)人家都急着搬楼房.俺家却忙着装修平房.这不,一大早,俺家那死脑筋就跑清水河去了,说什么,买点材料把房子收拾收拾.呸!我收拾个屁!你看王栓宝家和我们一起来的,人家去年就住上楼房了.他老婆见到我就说:"这住楼房的感觉——真好".你看她那拽兮兮的样子,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上个茅房,我蹲着,你坐着,咋,还能成仙.(电话铃响)喂!你好,请问你找谁? 女乙:(四川口音)哎哟!我的妞妞哎,是我呀,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了? 女甲:呸!真酸!哟!是胖丫,就两步路也要打个电话真是有钱烧的了.咦!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这是弄啥?  相似文献   

14.
山村春早     
走进房山县岗上村的时候,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村边的地里,也没有诱人的粪堆,只有老饲养员“闲不住”——武永泉老汉,拿着扫帚在打扫院子。我奇怪地走到了这位老汉面前问:“怎么看不见你们村干活的人,也看不到你们村  相似文献   

15.
两进清华园     
知我者看了这个题目会笑我,你王老汉从来没有上过清华大学,在这里又吹嘘什么呢?且慢,听我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6.
时间:2002年5月 地点:某农场一牧点 人物:老杨——退休职工,56岁,河南支边青年 任连长——中年 刘所长——某供电所所长,知识分子 道具:普通平房,木桌椅,室内中间吊一电灯 (幕启:老杨手持羊鞭,左右交叉挂着收音机和四节电筒,嘴里哼着河南豫剧《朝阳沟》) 老杨:咦,早上放羊离羊圈,回来怎么变了样?一个老汉一群羊,难道羊倌遇神仙? 任连长、刘所长:老杨大叔,你可回来啦! 老杨:嘿,我当是那路神仙,是小  相似文献   

17.
(由8—10名老汉表演,红衬衫,白裤子,凉礼帽,文明棍。用山东琴书或豫剧曲调演唱) 合唱:鞭炮齐鸣锣鼓响,团场处处披盛装, 载歌载舞庆佳节,老汉我上台把歌唱。 四十年前红旗扬,一路高歌进新疆, 万古荒原扎下根,节衣缩食建农场。  相似文献   

18.
1997年4月的一天,王福义老汉揣着被殴打致死的儿子打工回来给他的几百元钱,背着一只水壶,拄着拐杖赶到了建平县城。他走到建平县人大门前时,禁不住老泪纵横,向值班人员诉说:“我的儿子死得冤啊!”值班人员稳定了他的情绪后,把他领到了人大主任办公室。王老汉把儿子被打死的过程及真正的凶手仍逍遥法外的后果详尽地说了一遍。县人大主任安慰他:“我们一定会详细地进行调查,如果情况属实,法律一定会还您一个公正的答复。”当时谁也没想到的是,王老汉这次申冤,不仅讨回了公道,而且揭开了一桩枉法顶罪案的黑幕。顺藤摸瓜,炮…  相似文献   

19.
帮助     
时间:现代 舞台布置:一栋房屋模型,几样简单的家具. 主要人物: 张金娃——男,汉,某团新招的甘肃籍职工,30岁(简称张) 王翠萍——女,汉,某团甘肃籍灵活就业者,28岁,张之妻(简称王) 李建昌——男,汉,某团连队职工,党员,种田致富能手,52岁,(简称李) (张、王二人操甘肃口音) (幕启,张唉声叹气地上) 张:(唉声叹气)哎,从甘肃来到塔里木,两地相距两千多公里,却有天壤之别.咱们的故乡,虽说是黄土高原,可是山清水秀的,而这里却是戈壁沙漠,一刮风风沙满天飞.来这里已一年多了,生活仍不习惯.今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因不懂植棉技术,造成产量低,钱也没赚上多少.  相似文献   

20.
心愿     
时间:现代 地点:李老汉家 人物:李老汉 男 60岁 退休农工(简称李)父亲 李强 男 34岁 上海某企业部门经理 儿子(简称强) 李兰 女 30岁 上海某公司会计 女儿(简称兰)( 道具:方桌 木凳 五斗柜 像框烟灰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