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开故土 我儿,你一直是个老实巴交的孩子,这么多年来,左邻右舍,你从没跟人红过脸儿。你父亲死得早,娘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了你的身上,想不到你竟会为了1000块钱,跟人家动刀子,你这一刀子不但害死了人家,也把自己的一生给毁了。  相似文献   

2.
海风 《政府法制》2011,(26):29-29
法庭里座无虚席,开庭审判的是一桩绑架案。罪犯是一个30多岁的民工,绑架了一个6岁的男孩儿。让人欣慰的是,孩子安然无恙。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他仍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3.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1,(14):18-19
重压之下的母亲 张妍看到那则“东莞母亲溺死双胞胎脑瘫儿”的新闻时,第一感觉是为这个母亲“心疼”。她说自己完全能体会那种绝望和痛苦。庆幸的是,自己毕竟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做坚强的后盾,因而没有走进生活的死胡同。但张妍和杨雨都坦言,他们的情况在有特殊孩子的家庭中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家庭面临千疮百孔,“高离婚率已经不是新闻,很多父母因为支付不起治疗费用而对孩子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生活》2009,(17):55-55
i做老师几年来,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关于农民工的孩子了。在上海,几乎所有的孩子,哪怕原来是农业户口的,现在都农转非了。所以。在班里,农民工的孩子基本上就简称“外地孩子”了。  相似文献   

5.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哥俩儿(双胞胎婴儿)做梦也不会想到,因父母无力支付他俩早产而欠的医疗费用,让自己成了医院的“人质”。由于夫妻俩经济条件不好,无力结清孩子的治疗费用,梁先生夫妇希望能先将孩子带出院,然后再攒钱还医院。但该提议遭到了医院的反对,于是,孩子就被扣留在医院里了。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父母,都见过“地狱”的样子,那是一种无边的黑暗。对于很多自闭儿家长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是悲痛,是一种莫大的解脱。  相似文献   

7.
小问答     
问:我与丈夫结婚后感情不和,现在,我丈夫起诉到法院要求与我离婚。他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我家有一个不满1岁的男孩儿。如果孩子的抚养权判归我的话,对方如何支付孩子的抚养费?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法律咨询申请亲子鉴定遭拒绝就无计可施了吗?编辑同志:我与刘某同居3年后分手,分手后不久感到身体不适就去看了医生,医生说我怀孕了。我怀的孩子无疑是刘某的,虽不想要,但身体状况不允许我打胎,孩子顺利出世。刚开始,我有能力独自抚养孩子,但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各种花费多了起来,经济上感到吃紧,于是就找到刘某要他给些抚养费,可他否认自己是孩子的  相似文献   

9.
说法     
《政府法制》2014,(12):63-63
英国的律师和医生的孩子数学成绩比不上中国上海的体力劳动者和清洁工的孩子。——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孩子的数学成绩远低于远东国家。英国教育部大臣对此表示担忧,计划来中国“取经”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0.
廉立 《天津律师》2004,(4):42-43
常常有人将律师与医生做类比。比如,我常常告诉当事人,一个人得了病,大概有三种情况:一是不找医生也能治好,如感冒,吃几片感冒药,多喝些水,扛一扛就好了;二是必须找医生才能治好,如肝炎;三是找了医生也治不好,如晚期癌症。同理,一些案件不找律师也能赢,如证据确凿的债务案件;  相似文献   

11.
《法庭内外》2008,(2):59-60
法官: 6年前,我和有妇之夫刘某同居怀孕并生育一子。孩子出生后,刘某承诺每月给付孩子抚养费400元,并立下抚养协议,但协议中没有写明孩子与刘某的亲子关系。开头几年,刘某遵守诺言,每月都按时将抚养费交到我手中,双方相安无亨。一年前,刘某突然中断了抚养费的给付,我前往索讨,刘某不仅予以拒绝,还矢口否认与孩子的父子关系,并拒绝做亲子鉴定。刘某是孩子的父亲,他应当负担孩子的抚养费,这我心里清楚,但在刘某拒绝做亲子鉴定的情况下,我不知道凭一份抚养协议能否打赢官司?  相似文献   

12.
《法庭内外》2010,(11):57-57
法官:一周前,我带6岁的孙子去一家医院治病时,曾告诉医生有发热、头胀痛、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鼻塞黄涕等常见重感冒症状,但医生除做了测体温、做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外,还要求做了X光、脑CT,核磁共振、彩超、艾滋病、梅毒、类风湿等53项检查,而我出于对医生的信任,加之以防万一,只得听之任之。可通过两天的检查、花去2792元费用,结论仍是一般人一眼都能看出的风热感冒。直到此时,我才彻底知道遭遇了媒体曝光的“过度检查”。请问:我该如何维权?  相似文献   

13.
人物点评     
嘉义 《法律与生活》2014,(13):29-29
正梁耀艺:自愿捐赠器官彰显人性纯美2014年6月6日,因患脑瘤,年仅11岁的深圳小学生梁耀艺在临走前决定捐献器官,他捐出的器官在8小时内挽救了他人生命。当医生将小耀艺的遗体推出手术室后,医生向小耀艺和他的母亲鞠了三次躬。一个11岁的孩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己提出要捐献器官,要做一个"伟大的小孩",彰显了人性的纯美。在器官捐献的问题上,愿捐者是伟大的,不愿捐  相似文献   

14.
奇佳 《政府法制》2012,(35):20-20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只鸭妈妈和它的儿个孩子享受到了国家领导人才有的待遇——警察护送。为了帮助它们穿过车流不息的马路。一队路过的警察竟拦住了密集的车流,让它们先走.  相似文献   

15.
从2006年至今,妇产科医生张素霞依靠拙劣的骗局将至少6名刚出生的婴儿从他们的父母身边卖掉。理由都是这些孩子有“先天疾病”。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经济学家茶座》杂志上,渎到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的《经济学家应当做社会的医生》一文。文章认为,经济学家与医生的职业类似,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探寻经济发展规律,把脉经济发展方向。读罢此文,颇受启发。从多年人大代表工作的实践看,就某种意义上讲,当医生和做人大代表有着相通之处,都要与人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7.
王小艳 《江淮法治》2009,(19):54-54
我是一名在北京打工的“留守儿童”的母亲,不是我狠心,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为了能让孩子读得起书,我只好抛家舍子到城里打工,可离开家又不能很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由于工作不稳定,带孩子过来读书不是折腾吗?我也知道这样和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但如果不是为了生计,谁愿意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18.
这是无私母爱创造的一个人间奇迹!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博士儿子因一场车祸一夜之间变成了植物人。医生断言。他永远不会醒过来!伤心欲绝的母亲却不言放弃。她坚信自己能把儿子唤醒。在她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下,在她声声啼血的呼唤中。植物人博士儿果真奇迹般地醒过来了!  相似文献   

19.
广西南宁市两个家庭,在养育了孩子14年之后,突然间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而是在医院抱错了。这犹如在两个家庭投下了“原子弹”。为了让孩子“认亲”,他们做了种种努力,然而一直未能让亲生孩子回到身边。为此他们共同将医院告上法庭,索赔精神损失费等90万元。  相似文献   

20.
李雯 《江淮法治》2014,(20):25-25
正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大凡与孩子升学有关的,无论是加分政策还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都会牵动每一名家长的神经。"我之前就一直在无偿献血,不过离4000毫升还差得远。儿子还有5年中考,看来得加把劲儿了。我能为他做的,也只能这样了。"一名家长无奈地说。浦江若为缓解血荒出此下策,无异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