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文化动力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批判过程实现的。他们通过批判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理性决定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费尔巴哈的人性决定论等,逐步确立了文化动力观的唯物主义基础。晚年的恩格斯又批判了"经济决定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文化动力思想。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一般认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坚决否定的态度 ,从而造成了传统文化某种程度的断裂。我们把以“治国平天下”为终极指归的社会实践精神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 ,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批判又有传承 ,批判的是传统文化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 ,继承的是以“治国平天下”为终极指归的社会实践精神。无论是作为思想启蒙 ,还是作为实践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中,虽然异化劳动思想产生的背景、年代都已逝去,但异化劳动状态下人存在发展的片面性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并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中人的异己化批判,从根本上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对象化、物化存在状态,开启了现代人性批判的先导,在当代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普适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文化动力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批判过程实现的。他们通过批判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理性决定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费尔巴哈的人性决定论等,逐步确立了文化动力观的唯物主义基础。晚年的恩格斯又批判了“经济决定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文化动力思想。  相似文献   

5.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核心是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三阶段的统一及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统一。学术与政治的割裂造成的批判精神的错位导致大量虚假、无效的批判,造成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社会思潮的疏离,阻滞了马克思主义在与社会思潮积极互动中求发展的进程。必须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坚持其开放性、超越性、实践性特征,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主动引领社会思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包待制智勘灰阑记》、《高加索灰阑记》和川剧《灰阑记》均以"灰阑断案"的情节为基础,看似雷同,实则相异。文章试从互文性理论角度阐释者三部作品在剧本层面和演剧层面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依托于大众文化而产生,将文化的形态变成了消费的产品,以此进入商品市场范畴成为文化意识观念形态的载体。进而,"文化工业"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之下人们对社会现状的理论回应,具体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控制之下所出现的文化危机。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的理论实质实则是对理性权威之下对"同一性"的批判。在同一性的作用之下,人的主体性与个体性精神逐步丧失,文化工业所实现的文化控制给人带来的是异化。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中批判精神的融入既是扭转学生批判精神匮乏现状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法学素养的需要。法学教育中批判精神的融入需要从夯实理论基础、研习法律制度、体察社会生活、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几个方面入手。法学教育中批判精神的融入也要经历不断反思和批判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法学教育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内涵、缺陷,从国际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个人层面三个维度来思考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深刻理解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有助于我们辩证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文化批判领域存在三个典型的理论误区,其一是人本主义,它的特征是以脱离生产方式的抽象"人性"来阐释文化矛盾;其二是宗教、基础主义,它的基本特征是希望在文化本身的逻辑中来解决文化问题,有的提供宗教答案,有的则发展为商谈伦理学;其三是后现代--实证主义,其基本特征是在"解构"、"否定"等豪言壮语中认同他们认为充满着矛盾的文化现状.  相似文献   

11.
以沟通行动理论为核心的哈贝马斯的批判社会学,蕴含着显著的道德意味与独特的道德教育见解。沟通理性与道德共识、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制度文化、相互理解与互为观众、自由辩论与沟通互动,分别构成了其批判社会学的道德教育目的观、课程观、过程观和方法论。批判社会学的道德教育观,对人们深入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与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价值论与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人权批判在立场、预设、方法、对象、目的、经济文化基础以及商品化上会犯下众多的错误,从而在人们之间造成隔阂、敌意和分裂。只有首先从自我批判出发,能够经得起自我批判的人权批判,才能够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引领人们走向人权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解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6):168-168,172
劳伦斯以独特的方式在作品中揭露和批判了工业文明和虚伪的社会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及异化,并呼唤人性的回归,生命本真的还原.文章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思想和作品,指出劳伦斯呼唤的是一种真实的、尊重人性的自然的理想道德.  相似文献   

14.
创新的基石:学会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创新 ,必须学会批判 ,没有批判 ,就不会有真正的创新活动 ,所以说批判是创新的基石 ,创新是批判的结果 ;批判蕴藏着深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批判是突破“习常性思维”的锐利武器。个体要想成为创新的人才 ,在获取、积累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中 ,必须贯彻一种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 ,培养自身批判性品格和批判能力 ,学会发现问题、敢于质疑 ;学会对知识、对权威、对偶像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科技发展迅速,科技异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愈烈。作为当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里·伊格尔顿以积极的态度突破传统的批判思维,凸显文化的当代特征,从高雅到低俗、乌托邦到单向度、精神层面到物质享受三个方面对后现代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伊格尔顿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霍克海默成熟的启蒙批判思想全面形成之前,他最重要的理论探索之一就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霍克海默认为,实证主义是一种非批判的思维方式,它和现实社会是一种相互维护和印证的关系;实证主义并非孤立的思维现象,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现代化状况是密不可分的.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批判理论的缺陷表现为:它被悲观主义沁润,具有抽象性特征,缺乏规范性基础;实证主义批判中所展示的概念特征并不能把霍克海默与康德和黑格尔在唯心主义方面的概念特征明显地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它作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型是马克思用来批判资产阶级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它表明资产阶级国家并不是什么伦理的国家,它提出的平等、自由、权利的学说也不是为了全体人民利益,而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关系不仅决定了国家和意识形态,而且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使整个社会"物化",商品拜物教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就是经济关系在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的结果。卢卡奇和哈贝马斯虽然都吸收了韦伯的思想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现象,但是,卢卡奇否定经济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并因此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韦伯化;而哈贝马斯关于系统入侵生活世界的观点则从经济系统对文化领域的决定作用这一维度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并使韦伯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马克思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最发达时代,科技发展迅速,科技异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愈演愈烈。作为当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里?伊格尔顿以积极的态度突破传统的批判思维,凸显文化的当代特征,从高雅到低俗、乌托邦到单向度、精神层面到物质享受三个方面对后现代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伊格尔顿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哲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马克思哲学借助于批判的精神,由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的演进,而哲学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年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也是在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产生并对该时代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解读青年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彰显青年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精神生活是人类特有的生活方式。精神生活问题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中国,现代性给人的精神生活带来的挑战表现在四个方面:现代化与精神生活世俗化、消费社会与符号价值逻辑、文化工业与诗意文化衰落、技术座驾与工具理性宰制。批判反思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现代性遭遇,有助于真切反映当代中国人所遭遇的精神焦虑与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