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美国计划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已成为当前美俄关系的最大矛盾焦点。虽然美国声明这项计划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欧美免受来自伊朗的远程导弹攻击,但俄罗斯认为这种解释只能哄哄天真的孩童,因为伊朗至今根本不具备远程导弹攻击的能力,既然连前提都不存在,那么又何以谈得上要防御呢!显然美国此举是另有他图。从地缘角度来看,美国在俄罗斯家门口的东欧地区部署反导系统可收一箭双雕之利:既能监  相似文献   

2.
“边缘策略”是一场危险的游戏,每一步都蕴藏着巨大的希望与危机。美国与俄罗斯近一段时期以来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上的战略博弈日益升级,大有第二次冷战随即爆发之势,俄罗斯总统6月3日宣称与西方的一场新军备竞赛和冷战已经开始,并宣布俄罗斯将把自己的导弹瞄准欧洲,作为对美国在欧洲实施导弹防御计划的报复,美俄间会不会因此而陷入第二次冷战?人类最理智的时候,往往就是别无选择的时候,于人如此,于国亦然。本文将对这一热点事件背后美俄双方的战略考量进行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3.
2006年底,一条震撼性的消息将美俄之间的关系推入波谷:美国准备在东欧建立“针对伊朗”的导弹防御基地,其中,美国将在波兰设立导弹拦截系统,部署10枚地基拦截导弹;在捷克部署先进的反导雷达系统。毫无疑问,这是美国在北约东扩后继续蚕食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最新动向。因此,该计划甫一公布,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俄罗斯方面态度极其强硬,俄政府立即宣布将在短时间内,提升反导防御能力,重建曾在冷战时期名噪一时的全空域防空反导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反对导弹防御的立场并不是新鲜事。北京于80年代对美国的导弹防御努力表示担忧,当时里根行政当局宣布了共战略防御计划(SDI),还有在90年代,当华盛顿决定把研究与开发努力的重点放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而不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上的时候,90年代美日两国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的谈判使中国的一种担忧加重,即这样一种系统将在本地区部署。 大多数中国专家都拒绝接受一个概念,即导弹防御是一个防御系统。他们认为,导弹防御与出色的进攻能力相结合,具有成为战略进攻武器系统的潜力。中国专家还对美日两国推进针对朝鲜等有关国家的导弹防御的理由提出质疑。一些专家说,美日两国有关朝鲜弹道导弹威胁的描述故意夸大,以证明导弹防御是正当的。据报道,1999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北约东扩和美国鼓噪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俄美矛盾日益明显.前不久美国<商业周刊>文章的标题是<俄美又退回冷战状态了吗?>;俄罗斯两大国家通讯社之一俄新社的评论标题则是<西方用"铁幕"孤立俄罗斯>.俄美两国如此口诛笔伐,几近于七八十年代苏美争霸时期的唇枪舌剑,惟一的不同只是失去了当初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6.
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欧洲及其他     
俄准备有条件的与美国展开导弹防御合作 新华社报道,5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表示,俄罗斯准备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与美国合作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他在前往华盛顿访问的途中表示:“我们准备与美国讨论这个议题,但前提是满足一定的条件。”伊万诺夫补充说,这些条件包括:保证俄美合作的成果不会被用来针对对方;确保各自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保障空间领域的非军事化和导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不顾俄罗斯和国际社会的反对,宣布美国将正式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这一决定为冷战后持续多年的美俄<反导条约>之争划上了句号,为美国政府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解除了束缚,但对国际裁军进程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损害了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的基础,将给世界秩序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7月8日,韩美联合对外宣布,决定在韩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韩国部署萨德既有深刻的战略考量,也有相应的战术安排。然而,韩国部署萨德存在可能的战略误判,并会对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造成负面影响。进入2016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加剧。2016年7月8日,韩美联合对外宣布,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这是韩国系列回应措施中最关键的一环。对东北亚地区局势乃至中美俄大国关系来说,部署萨德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决定。对美国来说,完成了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2016,(8):77-79
一、美韩宣布在韩部署萨德系统东北亚地区战略平衡遭冲击7月8日,美韩两国防务部门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决定在韩国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后于7月13日将“萨德”部署地点确定为韩国南部庆尚北道的星州郡,声称借此应对朝鲜核和导弹开发所带来的安全威胁。“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将覆盖大部分美军基地和设施,但首尔附近的大部分地区则在射程之外。由于“萨德”系统的防御能力主要针对中远程导弹,且其雷达探测系统高达1000—2000公里,显然用于维护韩国安全的理由并不足以令人信服。鉴于“萨德”系统雷达监测弹道导弹活动的能力,中俄都对将“萨德”系统部署在东北亚表示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1.
复活俄罗斯《独立报》2004年12月10日报道,11月29日,在有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的俄罗斯国防部会议上,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汇报,在萨雷萨甘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经过现代化改进的"反导导弹"。他补充说,国防部将继续改进俄罗斯A-135战略导弹防御系统。正如俄战略火箭兵一位高层人士向《独立军事评论》提供的消息所说,在萨雷萨甘发射场进行了A-135反导防御系统的试验。但具体是哪一种反导导弹,他没有  相似文献   

12.
199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的法案,后经克林顿签发成为美国的国策。小布什在2000年的总统竞选中提出加速发展NMD,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俄罗斯把美国的举动斥之为破坏国际战略平衡的稳定,引发新一轮的激烈军备竞赛。俄罗斯以维护1972年签订的《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体系条约》(ABM)针锋相对。围绕NMD和ABM的争论与斗争,美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珍珠港海军基地, 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伊利湖”号(CG-70)完成了美国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的最新一次发射试验。“伊利湖”号垂直导弹发射系统发射的“标准-Ⅲ”防空导弹在太平洋上空成功拦截了中程导弹模拟弹头。数分钟后,“标准-Ⅲ”导弹成功拦截了从夏威夷考艾岛太平洋导弹发射场发射的一枚中程导弹模拟弹头。这是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的第7次发射试验,也是第6次拦截试验。迄今为止,美国海基导弹防御系统拦截的目标均为单弹头模拟弹。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2007年度的防卫白皮书中提出,日本将在2011年之前,完成4艘"宙斯盾"驱逐舰的导弹防御功能改造,并部署16套"爱国者-3"防空导弹,以及4套FPS-5、7套FPS-3改进型预警雷达,利用综合指挥控制系统实现对整个导弹防御体系的统一指挥。按照这一设想,2007年12月,日  相似文献   

15.
穿越台湾海峡——威慑、升级控制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基于对东亚日益增长的经济重要性和中国战略力量的发展的认识,美国的战略焦点已从欧洲转向东亚。在此背景下,台湾海峡两岸战争的前景问题成为美国决策者的案头要务。在1996年3月的中美冲突中,中国举行军事演习并在台湾附近进行导弹试射,美国随即部署两艘航空母舰前往,并将对此事的关注置于其战略安排的前沿位置。结果加强了美国对台军售活动,开启了着眼于战时合作的美台共同防御关系,并提升了美国对导弹防御体系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以来,俄美围绕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争执不断升级,并成为影响未来俄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俄美双方都不具有"对抗"的主观愿望,特别是俄罗斯暂时也不具备"对抗"的客观实力,所以未来俄美在围绕此问题的博弈中可能会相互作出一定妥协和让步,"东欧导弹防御系统"有望在俄美两国的互动中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多年不断改进,“爱国者”防空系统已发展出PAC-1、PAC-2、PAC-3三大型号,近10个亚型。当前正全力发展的PAC-3系统是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中低层点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优先度最高的项目。  相似文献   

18.
日本共同社6月26日报道,为防御可能发生的弹道导弹袭击,日本政府6月21日已决定从美国引进并建立起本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日本政府酝酿已久的构筑导弹防御系统的行动终于取得突破,由此日本向成为军事大国的梦想又迈进了一步。此前,日本防卫厅官房长官石破茂于5月23日在日本参议院听证会上表态,“基于远东地区弹道导弹技术的扩散与提高,日本本土已遭受到无可预料之威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国际军控曾取得一定进展,参 加国日益增多,有效性不断增强。近年来,由于美国坚持追求单边绝对安全、坚持发展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使大国间互不信任加深,国际军控进程严重受阻。21世纪初,由于国际形势骤变,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国际军控将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20.
奥巴马政府对俄政策调整的影响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布什政府对俄罗斯奉行的"挤压、遏制及削弱"的单边主义政策,致使美俄关系陷入日益"冰化"的状态.奥巴马上台后,呈现出谋求修复和改善与俄罗斯关系的政策调整趋势.美国的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有利于缓和美俄在诸如东欧导弹防御系统、北约东扩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促进美俄关系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并将对世界的多极化进程以及中俄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