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战平 《求索》2010,(12):91-9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要求其农业发展方向定位于"两型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的功能进行深化和拓展有利地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本文对其促进机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抓住一条主线,推进两大重点战略,创新三个体系的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霍生平 《求索》2012,(1):69-70,63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具有"生态经济人"的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特质,生态农民这种特质的生成,需要构建生态农民的政府培养和扶持机制、生态农民的的自我生成和自我甄别机制,需要以生态资产长期经营权、投资增量权、财政金融支持、生态社会效益贡献的精神回报等构建生态农民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提出的发展目标.本文从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生态工业建设;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文胜 《求索》2014,(9):30-34
立足于中国城乡一体化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根据“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纳入到“两型社会”建设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在深入把握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变化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探索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资源要素利用方式转变、以“两型”农业为导向的农业生产体系转变、以农村信息化为突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以农业制度创新为引擎的政府农业职能转变的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资源永续利用,无疑是转变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法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昕  向敏 《长江论坛》2010,(1):31-35,39
法制创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法制视野中的“两型社会”强调以最少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通过法律来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法制创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保障促进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创新执法体制,建立环境资源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完善环保信息公开机制与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环境资源法治观念,坚持以法制创新为先导,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构建"两型社会"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实行制度创新,而法制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法制化的重要路径。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法制创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保障促进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应坚持以法制创新为先导,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创新执法体制,建立环境资源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完善环保信息公开机制与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环境资源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7.
姜铁兵 《学习与实践》2009,(12):139-144
“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两型水务”,建设滨江滨湖生态城市,必须坚持可持续治水思路,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体系构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转变发展方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水管体制机制,以“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服务“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李牧  关帅锋 《理论月刊》2009,(6):145-147
政务公开是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完善服务型政府职能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制度,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系统认识"两型社会"中的政务公开及其价值,并结合实际遇到的问题,从创建环境与资源政务公开网、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增强行政主体法律义务性等方面入手,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可以有效推动"两型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桥接的前置条件及其抗阻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华  乌东峰 《求索》2011,(1):51-53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为现代农业高级阶段新命题。实现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目标,需一定的前置环境条件。落后生产方式的内源缺环,传统经营观念的生态缺乏,科技体系的匹配缺失,政策制度的"政府失灵",成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政略抗阻因素。应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民经营素质,构建两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辉  刘茂松 《求索》2011,(4):79-80,38
都市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是对都市农业为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目标作出实际贡献的一种评价。本文从都市农业功能、特征以及"两型社会"建设对都市农业发展的要求出发,构建了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现代化水平四个方面共24项指标的都市农业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各项指标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都市的休闲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都市休闲农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探索内生型旅游经济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简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都市休闲农业概念的基础上,从区域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模式、乡风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对长株潭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切入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周昕 《学习与实践》2009,(9):155-159
环境法制创新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路径。环境法制视野中的“两型社会”强调以最少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通过立法来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环境法制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保障促进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提高全社会的环境资源法治观念,建立环境资源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推进“两型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建  李明贤 《湖湘论坛》2010,23(3):35-39
两型农业不同于一般的农业发展理念,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兼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农业发展观念。它的内在动力缘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型农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进步有较强的作用,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作用于两型农业,从而促使两型农业的不断向前发展。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农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好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形势、主要形态、功能定位、动力源和效益状况五个维度,才能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鹏翔 《理论月刊》2012,(2):128-130
在系统总结区域产业选择的资源依赖、转移承接、政策主导和模仿发展四种传统模式基础上,结合"两型"社会建设本质特征与要求,确立区域"两型"产业选择的战略产业优先、产业协同发展、资源环境改善、竞争优势显现四大原则,提出推动"两型"产业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牵引、产业链延伸增长和产业集群互补推动三大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李碧云  陈宏滨 《求索》2010,(4):77-78
发展"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农业应当把握四个要务:强化生态功能,提升生态休闲服务业的比重,优化产业模式,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地方立法生态化要求,地方立法生态化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实现地方立法生态化,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生态主义立法原则,以环境正义为价值取向完善地方法规的体系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晔 《湖湘论坛》2010,23(6):76-79
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一项艰巨的创新工程,需要得到法律的支持、促进和保障。法治湖南为"两型"社会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而"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法治湖南建设的动力,对法治湖南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为了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湖南须尽快制定《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条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是我国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健全和完善现行的环境资源纠纷解决机制是当前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分析我国环境资源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司法解决机制、私力或社会解决机制的现状和缺陷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现行的环境资源纠纷解决机制,对于构建"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余新华  刘红峰 《求索》2012,(6):24-26
本文试图论证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特征,作为脱胎于传统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在概念上、价值上具有生态环境与自然自然资源的要素性。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纳入创新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多元与协调性、风险与高效性、公共与外部性等特征,为以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科学地融摄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由此,可进一步为建立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结构模型,描述要素因子的内容构成、空间结构与动力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关于广东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广东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广东长期高速的经济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给广东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广东应突破“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建立多层次“两型社会”的建设示范点、建立和实施“两型社会”的绩效考评制度和奖惩机制、建立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领导等具体措施,以实现广东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