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漆器既是立体的造型艺术,又是以漆、木为媒介的装饰彩绘艺术。它是一种兼有雕刻与绘画两种造型因素的综合艺术样式,融立体造型与装饰彩绘于一体,将二维嬉戏于三维之中,平面和立体相映成趣,在整体审美观上达到了相对完整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8,(11):84-85
长江文明在无数次的人神对话中融和了现实与期望,寄予了信仰与理想。在时代的洪波中倾入极具个性的智慧源泉,和着古老的音韵描绘出一片豪彩胜景。战国时期楚、蜀等地是闻名的漆器产地。飞扬的纹饰,绚丽的色彩,别致的造型,堪称实用功能与艺术追求的完美结合。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的国家,湖北荆州楚墓出土的极为丰富的丝织品,显示出战国时期丝织工艺与纹样艺术的高超水平。在“中国记忆”的展品中,战国时期的漆器和丝织品,虽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冲刷,却依旧气韵非凡,令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楚文化艺术有着辉煌的成就,已知的考古等人文学科对其的研究深度比较详实。但楚艺术的形式美感和精神意味其目前的衍生品设计研究,人们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是。从楚艺术品织物、漆器、青铜器等主要样式上找寻直接或间接可以转换为衍生品设计的途径,既是用以楚艺术为代表的精典传统艺术提升大众审美修养的办法,也是宣扬、传承发展传统艺术样式与艺术精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聂磊明 《前沿》2012,(6):132-133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和特有的制作工艺,创造出有别于其他陶器审美意味的形式美感。本文着重对建水紫陶的造型、色彩、纹饰等形式要素及其独有的"残贴"装饰和"无釉刻填彩绘工艺"进行分析和阐释,从艺术美学和工艺价值的角度对建水紫陶形式美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楚国漆艺有着伟大的传统,辉煌灿烂的楚国漆器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品类繁多;精良的胎骨工艺;华丽的漆器装饰工艺;丰富的漆绘图案;神秘的漆器造型。作为古代漆器艺术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楚地,在现代漆艺发展的过程中,觉醒其实是比较晚的。不仅落后于日本、越南、韩国等传统漆器艺术保留和现代漆艺发展较好的东亚诸国,就是在国内而言,相较福建、北京、四川等地,也还有很大差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福建、北京、广东、四川、江苏等省都形成了漆艺家的创作群体并在全国的大展上频频获奖,与此相比,作为有着及其丰富传统漆文化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漆树种植资源的我省,漆艺创作队伍力量还显得比较单薄。为复兴楚国漆艺的伟大传统,我省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漆器不仅延伸于汉代,也延伸到了今天,作为中华先民的伟大创造,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语境下,作为传统漆器当代形式的漆艺一定会有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动画角色造型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视觉符号,同时也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艺术趣味、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脸谱、剪纸、玩具、水墨绘画、石窟壁画等广泛应用在动画造型设计中。  相似文献   

7.
散文化的中国画刘伟线条和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两大基本媒介。中国绘画的主要媒介是线条,色彩只起辅助作用;西方绘画的主要媒介是色彩,线条只起辅助作用。因各自所使用艺术媒介上的差异,就形成了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造型和审美上的主要分野。受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影响...  相似文献   

8.
动画角色造型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视觉符号,同时也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艺术趣味、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脸谱、剪纸、玩具、水墨绘画、石窟壁画等广泛应用在动画造型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在楚艺术的哲学美学研究中,刘纲纪做出了独特的探索。他揭示了"流观"意识是楚艺术美学的基本观念;阐述了"流观"与远古神仙思想的关系;提出了作为观看方式的"流观"是与审美相连的。"流观"思想朴素地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流观"的审美把握则造就了楚艺术自由灵动的气象。  相似文献   

10.
李晶晶 《求索》2012,(5):74-76
本文从凌家滩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象生玉礼器入手,从立体造型和平面纹饰两大方面来分析凌家滩玉器所蕴含的审美特质,探讨新石器史前玉器形式之外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从而使考古器物与文艺美学有机结合起来,并为研究中国美学史和艺术审美意识的发展史提供有益的感性标本来源。  相似文献   

11.
戚序  邹娟 《前沿》2012,(24)
巴渝饮食竹器作为日用之器,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长久的发展中因时因地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造型特征.本文以巴渝地区饮食竹器的分类调查为研究发端,针对材料、形制、纹饰和工艺呈现的艺术特点归纳其造型特征.从其特征和理念的表象议题下,挖掘民间饮食竹器设计的造物观念与文化内涵,析解中国设计的内在精神和本质特色.  相似文献   

12.
福建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它源于18世纪福州,是漆器工艺的一个发展:以泥土、石膏、木模为坯胎,以漆为粘剂,用苎麻布、绸布等逐层裱褙,阴干后脱去原胎,再经过打磨、髹漆等少则五十、多则一百多道工序,才能制成。这座脱胎漆制品老寿星,综合了玉、石、牙、木雕的装饰技法,云彩和衣摆处的造型富有动感,古朴飘逸,代表了当今脱胎漆器的工艺水平。同时,由于脱胎漆器轻巧坚固,具有耐热、耐酸碱、绝缘等优点,深受收藏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鲍红凌 《前沿》2009,(1):88-90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瞩目,而动物纹青铜饰牌在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中更具代表性。目前很多学者对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纹样、器形特点有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墓地出土的鄂尔多斯式动物纹饰牌的比较与研究,从美学、艺术哲学、艺术人类学等视角,对鄂尔多斯动物纹饰牌进行进一步的形式与题材上的审美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期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动漫艺术产生极大贡献,它将动漫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以二度空间或三度空间进行逼真的模拟,也将计算机语言引用到不同的设计原理探讨。对数字动漫环境中的视觉艺术符号进行研究,其本质是对一种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研究。数字动漫中的各种视觉符号,包括造型、动作、语言、绘画和声音等表现手段的综合运用,不仅具有千变万化的形态,而且还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傩面具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一,是人类文明早期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造型特征。在此,从德江傩堂戏面具的造型原型进行考察,通过挖掘傩面具的视觉艺术信息,进而归纳总结傩面具造型的艺术特征以及其艺术造型所体现的人民审美情趣,从而揭示傩堂戏面具造型艺术中蕴含的人类初始审美力量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中的线有着深厚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衍变过程中,线的造型功能与审美功能在不断求得平衡与统一,矛盾冲撞的结果使线的表现力不断地丰富与增强。然而线在传统国画中所获得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常常桎梏它的成长。我们必须一方面汲取族传统的精华;另一方面,又要设法启动自身心灵的真实感受。在新世纪更好展现中国画中线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鼓楼是侗寨特有的建筑,其整体外观雄伟壮观,装饰艺术工艺精湛,是侗族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集中体现。侗寨鼓楼如塔似阁,其造型独树一帜,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不可多得的瑰宝。鼓楼的装饰充满了地域特色和审美特征,从侗寨鼓楼的传统文化精神、象征符号、装饰题材和装饰色彩展开论述,探析侗寨鼓楼装饰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陈宇 《福建乡土》2008,(6):48-48
在长年从事艺术设计的教学与创作过程中,经常要与各色各样的艺术造型打交道。记不清从何时起,“鱼”的造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收集大量有关“鱼”的资料,其中有彩陶器皿上的鱼图、青铜器上的鱼纹、秦砖汉瓦上的鱼形,以及年画、木刻、泥塑、漆器上的鱼图案等。这些形态各异的“鱼”让我慢慢领悟到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鱼”题材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苗族是中国较大且“亚族群”最多的少数民族.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进步,苗族绚丽多姿、美轮美奂的服装纹饰艺术已作为该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机载体和象征存在.因此,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专属的艺术形态,它应蕴含更深的民族情怀和独特的审美文化.这里的审美文化,主要是指存在于苗族族群中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化现象,它既有精神层面的内容,也涵盖了一定的审美形式和民族性格、审美意识等.  相似文献   

20.
李谋超 《前沿》2014,(11):227-229
日本浮世绘版画以其题材的生活世俗化、构图的平面截断化、色彩的艳丽块状化、造型的抽象装饰性等独具的艺术特点和审美境界,为梵高从写实主义传统转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资源。梵高通过对日本浮世绘版画在色彩、线条、造型等方面艺术特点的摹仿习得和自我主体精神的转换生成,用变形抽象的造型、强烈铺张的色调实现了对个人心性的抒写和表现,开辟了通往现代艺术的新路径。这些都为传统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