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刑事、民事交叉案件已有了相关规定,而对于民事、行政交叉案件如何处理,则缺乏明确规定,给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从行政、民事交叉案件的法理基础入手,深入剖析民事案件与行政案件发生交叉的情形及其原因,具体分析交叉争议案件的类型,不应一概而论,针对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不同类型确定不同的诉讼程序模式,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分案审理、并案审理,以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达到提高司法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行政与民事交叉案件日益增多,囿于法律依据不明,司法指导不一,实践中审判思路各异,做法不同,案件中经常出现当事人诉权得不到保障,法院权威受到挑战的情况,使公平和效率的实现大打折扣。因此积极探索行政与民事交叉案件的审理机制极为迫切。为了降低诉讼的成本,提高司法效率,合并或附带审理是一种更为可行的选择。对此,需把握原则,由点到面,类型化突破,还需建设专门的行政纠纷与民事纠纷交叉案件审判合议庭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事、行政诉讼交叉案件,是在法律事实彼此相关联,在程序处理上交互影响或者互为前提的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案件。民行交叉案件种类繁多,这里主要研讨以民事争议为主、行政问题作为附带问题的案件和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并重案件的程序处理问题。尝试从赋予民事审判庭对相关行政行为一定的司法审查权的角度,借鉴日本当事人诉讼制度解决目前我国司法现状面临的诉讼瓶颈。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现行程序法制构造,难以应对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密切关联且混合并存的复杂案件。在受害人的损害由民事侵权、行政侵权、受害人的过错,乃至于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情况下,单一的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均无法高效、低成本且全面地保护受害人的权益。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构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从而实现行政救济与民事救济制度的并行与接轨。  相似文献   

5.
行政审判程序是行政诉讼程序中的核心部分。目前法学理论界多从宏观角度探讨行政诉讼程序,却甚少对行政审判程序进行论述。本文拟就行政审判程序的特殊性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行。一关于审级制度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在刑事、民事(包括经济,下同)案件的审理中普遍采用两审终审制,即允许当事人在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刑事、民事判决时,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上一级法院依第二审程序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所作出的裁决,为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再上诉。刑事、民事诉讼中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各有局限性,任何一种诉讼程序都难以理想地解决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法律的困惑和现实的困境促使我们寻求新的纠纷解决模式,我们所探求的路径必须着眼于纠纷的解决,并在现有的制度模式下实现效率最大化。解决审判结果冲突的最佳方案莫过于将两种审判统一于一个审判程序之中。因此,要妥善解决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探索解决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的程序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行行政诉讼法立法时,因未能充分预计到行政、民事争议交织、重合的情况,故没有明确规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也即未对行政诉讼中涉及到当事人之间民事权益争议的附带民事诉讼问题作明确、统一的规定,导致理论界和司法界在诸如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产生和存在,成立的条件和范围以及具体的审理程序,操作规范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笔者认为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于公正、公平处理行政与民事争议交织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现行的《行政诉讼法》中设立专章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予以明确规定,将会促进我国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房产纠纷案件也逐年上升.由房屋登记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也成为行政审判的重要案件类型.在其中民事与行政相互交叉的案件占了非常大的比重.由于立法欠缺、司法机制缺陷、理论建构缺失、法律解释与自由裁量技能不足,导致各地各级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房产纠纷行政和民事交叉案件的审判程序、适用法律和裁判结果上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多案件虽经循环往复的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却无法最终解决房产纠纷.  相似文献   

9.
特别程序是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司法实践中,通过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向很少,民事诉讼上对特别程序的研究也很不够,遗留了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随着《民法通则》的实施,通过民事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范围日趋广泛,因此有必要对特别程序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一、关于特别程序案件的范围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案件有四类:即选民名单案件;宣告失踪人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以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的海事、海商纠纷案件是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来审理的.海事、海商案件的专业特性要求其审理程序能与之适应.海事诉讼程序具有许多不同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原则和制度.海事诉讼法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首次规定了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 ,这一规定是实现程序正义和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但是完整的程序选择权应当包括程序变更权 ,基于此 ,应当在即将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增加程序变更权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随着依法治国和司法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发展,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基于社会形势与刑事政策的变革,司法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国际刑事司法交流协作发展的新趋势等,对现行《刑事诉讼法》也提出了新挑战。尤其是“执行”程序的立法空白、不足、冲突等体制性“硬伤”,从立法层面上造成诉讼实践中执行程序与其他诉讼程序的不对称,彰显法律支撑不足,以致司法层面出现“重审判、轻执行”,“重惩罚、轻改造”等不良现象。因此,亟待通过立法修订,进一步完善有关执行程序的法律规范,提高诉讼效益,实现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因刑讯逼供而导致的刑事冤假错案屡屡发生。刑事冤假错案的频发,不仅违背了刑事诉讼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实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基本价值理念,而且也给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的强烈质疑和严重担忧,极大地动摇了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法治的信念,严重地损害了司法公信和权威。应在新刑事诉讼法的视野角度下深刻探讨刑讯逼供案件频发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切实做到预防、控制和减少刑讯逼供案件的发生,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使看守所的职能发生了一些变化。看守所应当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完善监管制度,从而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拘传的规定使拘传更具可操作性。尽管如此 ,我国拘传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拘传的适用条件可设立为有证据证明嫌疑人可能与案件事实有牵连。拘传的地点宜将嫌疑人拘传到公安机关。拘传的时间可借鉴目前刑诉法的相关规定。无证拘传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如何寻求有效的监督 ,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相似文献   

16.
司法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应首先保障刑诉法司法解释主体的权威性和合理性 ,才能保证刑诉法的正确贯彻实施。由此 ,笔者从宪法和法理学的角度 ,对现行刑诉法司法解释主体制度逐一进行了评析 ,指出了它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设立了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继续审查的制度,凸显了刑事诉讼保障人权措施的中国特色。羁押必要性的继续审查既强化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同时又明确了刑事诉讼各阶段办案机关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1979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是实体真实主义的刑事诉讼目的观,所以在程序设计上更多地关注如何利用强制措施控制犯罪,造成了在保障人权方面的许多不足之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应当树立正当法律程序之刑事诉讼目的观,并以此为指导,在立法中遵循程序公正的标准,制定科学的强制措施制度。  相似文献   

19.
及时性原则作为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之一,已成为各国指导诉讼效率和期间的基本准则,我国先后两次修订《刑事诉讼法》对及时性原则均有所体现,但未予以实质性加强,一些问题仍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法治进程的深入,依法行政越来越被各级行政机关所重视,依法定的、公正的程序实施行政行为更是各级政府所不可违背的。在这种背景下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有关部门也已在起草之中。而作为统领一部法律的基本原则,对于该法的制定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这部未来的《行政程序法》中,应如何确定其基本原则,哪一些又应成为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各自的内容又将是什么,这些都将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