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消费主义是西方众多文化思潮之一种,相对西方而言,我国学术界对消费主义的关注是比较迟缓的。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视近十年国内关于消费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的学术景观,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今后消费主义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学术展望,我们认为应逐步加快国内对消费主义研究的步伐,不断开拓消费主义研究视角,揭示消费主义的种种危害,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是西方众多文化思潮之一,相对西方而言,我国学术界对消费主义的关注是比较迟缓的.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视近十年国内关于消费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的学术景观,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今后消费主义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学术展望.应逐步加快国内对消费主义研究的步伐,不断开拓消费主义研究视角,揭示消费主义的种种危害,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于社会政治稳定问题进行了持续的关注与研究,学术界对于政治稳定问题的研究一方面积极借鉴了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某些理论范式,另一方面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总体上看,国内学术界对于政治稳定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现代化与社会转型、政治文化、政治民主化、政治参与、合法性、政治稳定的内涵等六个研究向度展开分析的。尽管学术界已经对政治稳定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理论透视,但还缺少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理论研究逻辑。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消费主义开始出现在大学校园中,使得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主义倾向进行社会学实证研究,观察、了解大学生消费中的差异分化和文化内涵,可以深入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背后的符号象征意义和消费欲望及内在的文化运作过程,进而分析探讨影响消费形态的主要因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主义思潮生活化传播背景下,开展消费主义传播与我国文化安全实现问题的研究尤为必要,学界既有成果对此着墨不多。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消费主义传播与我国文化安全实现"基本理论的梳理,内在关系的分析,消费主义思潮的传播方式、实质及危害,我国文化安全的实现策略等环节进行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已经迈入消费主义时代。西方消费文化的扩张对中国社会传统的消费观念造成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消费文化已经逐步取代传统文化而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的消费在当前中国消费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基于电子产品的特点,它从符号化过程、时尚制造和传媒互动等方面凝聚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主义思潮迅速蔓延,正在对青年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产生极大影响,因此,遏止消费主义的蔓延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权力驱动下的中国消费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消费主义的成因是权力驱动.权力驱动下的中国消费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引导消费,消费主义与发展主义和社会稳定有着直接的关联;二是权力主体的高消费和奢侈消费,包括公款消费和私人出资的权力主体消费.权力对消费主义的驱动加大了消费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损害了政权合法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离我们有多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探讨了消费主义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形成及其蔓延的机制,指出消费社会作为晚期现代性的形态,具有独特的运作逻辑,并大致勾画了消费主义在中国初现端倪的现状和相关的影响,以及我们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指向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识形态,人们进行消费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不断追求被众多企业、商业经营者和媒体故意制造出来、刺激起来的物质和精神欲望的满足,即“虚假的需要”.中国的主流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极有可能被盲目崇拜和效仿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消费群体消解掉.消费主义的蔓延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加剧地球资源的消耗,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消解节俭、进取和拼搏的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导致人的异化.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在消费领域的延伸,是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消费理念.面对消费主义给资源、环境、生态上带来的破坏与不可持续,越须提倡、选择一种新的可持续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我国城乡青少年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消费主义思潮与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的国情严重不符,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与危害。对消费主义的遏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生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伴随全球化浪潮在中国兴起,构成了强烈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挑战。如何驾驭物质财富,实现文化超越,在日益富裕的物质生存环境中,造就兼具民族传统人文优势和现代性民主意识及自立自强意志的均衡、健康、完善的人格,逆转人类物化之生命诉求的下降通道,引领中华民族乃至全体人类重归向上寻求生命追求,是文化复兴之路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命运与使命。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的盛行,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生产的迅猛发展,带来社会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但也使人自身由于追求无止境的满足感而深陷生存焦虑和压力,即"人为物所役";无止境的消费欲求在推动生产发展的同时,也恶化了人的生存环境,从而造成了人生存的悖论。在消费问题上,作为个体的人只有从"类意识"出发,理性消费,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才能够扬弃生存悖论,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冲击-反应"论是近现代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观点。中国革命的导师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明显受到马克思中国观的影响,其观点与"冲击-反应"论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但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任务的问题上,毛泽东却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使他的革命论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影响了建国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5.
政治学把"人们为什么要服从某一特定国家或某一特定的统治体系"这种一般性的讨论应用在具体的国家研究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政治合法性理论。本文以韦伯的"政治合法性"为视角,概览了我国封建社会、民国时期、新中国前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我国"肉食者"各具特色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个方面取得显著进步。民生建设"七有"目标的提出是基于民生建设与人的生命历程关系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也与我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一脉相承,并借鉴了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建设的经验启示。以生命历程理论观照新中国社会政策发展演变的历程,分析现阶段我国社会政策建设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推进社会政策创新发展,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公众成为环境影响的重要主题。同时,全球环境治理也逐步从管制-命令向公众参与转变,公众成为环境政策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借助"世界价值观调查"2007年的数据,研究中国公民的环境税费支付意愿,从而揭示出影响环境政策工具民意基础的重要因素。逻辑斯蒂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环保意识、发展观和政治信任是左右人们支持政府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因素,并且三者相互联系,在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当中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