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国股市是否存在泡沫?官方的审慎定义是——已出现结构性泡沫。各地的房市,同样是涨声一片。当下中国的图景,与日本历史上的一些片断令人吃惊的相似。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与美国贸易摩擦不断,日元面临强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股票市场开业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不合理、监管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股市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股票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投机气氛过浓、泡沫现象严重等。为了在“十五”期间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化解金融风险。本文探讨十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五大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泡沫经济与经济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价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理论界研究的重要问题。股价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应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是从作用途径或效应方面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从股价的正常和异常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去研究。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实力、经济制度的完善程度、股市的发展程度、投资者的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同,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股价变动的成因、股市泡沫的程度以及易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可能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区分股市泡沫和泡沫经济,分析二者与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关系,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4.
金融本身特有的经济属性决定了金融风险存在的不可避免性;如何做到既能防范风险的产生,又能从中获益,关键是要充分认识金融风险的可识别性、可化解性和可补偿性;我国目前金融风险是一种“体制风险”,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我国金融风险的管理体制来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5.
经济泡沫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现代金融风险防范,政府应当在合适时机考虑实行刺激性政策的退出机制;严控房价非理性风险;改变现有的土地财政政策;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对其约束。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国股市的持续暴跌,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三年大牛市会否终结?股市运行是否已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形成背离?这一系列问题的确让投资者感到困感。据有关媒体报道,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股市下跌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如此言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股市是实体经济的虚拟表现,具有超前反映的功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晴雨表”。其中的核心内容是投资者的信心,虚拟经济是建立在投资信心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如果投资者缺乏信心,谈股色变,甚至纷纷远离股市,那么股市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融资、转制等市场基本…  相似文献   

7.
《前线》2007,(10)
从今年上半年看,国内经济再次面临从"偏快"向"过热"转化的风险,不仅投资增长过快、信贷增加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三过问题"在继续强化,而且又出现资产泡沫由房市向股市蔓延,通胀压力加大等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  相似文献   

8.
王磊 《党建文汇》2008,(1):10-11
你可能被泡沫吞噬? “宋氏理论”警告说,当下的楼市和股市,如同一对被快速吹大的资产“双泡沫”。先是大量外部“热钱”通过各种正规或非正规渠道进入.吹大泡沫,一等时机成熟,“热钱”获利之后就大规模撤离并抽走资金,资产泡沫将突然炸裂。结果必然是,投资者就像被晾在沙滩上的鱼干一样被“套牢”。  相似文献   

9.
杨斌 《探索》2012,(4):86-92
2012年欧元区17国经济预计将萎缩0.3%,希腊和西班牙将出现深度经济衰退。但是,2012年春季欧洲各国股市也同美国一样出现大幅反弹,这一方面反映出股市已不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同实体经济运行出现了越来越大的脱节,另一方面反映出国际金融资本形成了新型高度垄断格局,能够操纵着全球股市设置陷阱进行统一布局,利用全球化形成的各国股市紧密联系拉开猎杀大网,觊觎和吞噬全球股民财富的能力和胃口空前扩张。尽管美欧经济实际上仍然处于严重的疲软状态,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迫切渴望发动金融战争掠夺财富并转嫁危机,无论各国经济状况好坏统统都被推入了股市泡沫陷阱。  相似文献   

10.
金融风险有哪些表现形式化解金融风险的指导方针是什么陈雨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内外对我国金融业的风险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经济中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和风险程度,制定正确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指导方针,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金融风险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重大理论和时代课题。根据马克思货币职能理论,由货币流通手段职能所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在我国经济中具体表现为实体经济结构性产能过剩,进而导致由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所引发的货币信用风险在我国经济中具体表现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债务风险以及房地产泡沫风险。鉴于此,必须要在坚持防控金融风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防范和化解两类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防控金融风险"列为金融工作三项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大将"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防风险"是当前金融业发展的关键词和"热搜"之一。  相似文献   

13.
A股在5000点上下拉锯多时,终致端午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暴跌,引发股民大恐慌,不断杀跌,之后十几个交易日,股市罕见狂跌1500多点。国家不得不出手救市,一道道利好政策连续出台,但市场却不买账,依然不断下挫。是什么原因造成此轮股市狂跌不已,股民转眼间就回到从前。不少专业人士认为,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大量股民利用杠杆,场外配资炒股,泡沫风险最终爆发。  相似文献   

14.
覃丹  李巧云  关欣 《湘潮》2013,(5):49-50
本文根据房地产泡沫的测度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测度房地产泡沫存在程度的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深圳市宝安区房地产泡沫是否存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宝安区2001-2010年房地产泡沫值受国家调控影响较大,房地产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建议,要建立土地供应量略过于需求量的土地供应市场;形成以银行发放贷款为主的多元房地产投资体系;改革土地空置税,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  相似文献   

15.
开征利息税的目的之一是要把巨额的储蓄向证券市场特别是向股市分流,然而,自开征利息税以来,又出现了前七次降息相似的“温水效应”,居民反应不痛不痒,你征你的,我存我的,并没有把储蓄存款纷纷取出,转而投资股票;股市也反应平淡,并没有出现人们所预期的股指大幅度上扬的情况。据此,有人对开征利息税能否将居民储蓄分流到股市产生怀疑。如何看待开征利息税对股市的影响?笔者认为,开征利息税对股市是一利好的消息,从长远看,其影响是重大的,但从近期的情况分析,其影响是有限的。一此次开征利息税实行的是20%的比例税率,按…  相似文献   

16.
吴敬琏先生关于中国股市的一些观点,成为近期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和社会焦点。而他的观点最让所有关心中国经济前景的人士注意的,也许并不是股市的涨跌,也非股民们及其他投资者的一时之得失,而是中国股市是否会爆发大规模的股灾。 那么,什么是股灾?世界各国的历史上哪些这样的教训呢? 股灾是股市灾害可没事灾难的简称。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经济现象。 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7.
金融风险的存在是整个社会经济矛盾的综合反映,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国改革和发展中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加强金融机构的自我控制1.我国的金融机构必须按照《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和《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提高资本充足率,逐步达到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的最低标准,增强自我御险能力。财政在这方面应发挥主要作用:一是财政直接向国有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二是发行特种国债补充资本金;三是理顺财政与银行之间的分配关系,支持银行用利润补充资本金。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后来者,发展中国家如何在贸易全球化中放弃已被实践证明错误了的"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从而选择一种全方位的发展战略;如何在生产全球化过程中有效利用跨国公司的资金和技术;如何在金融全球化时代,面对强大的金融风险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这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政策抉择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纳斯达克挤出泡沫  纳斯达克是世界第一大股票交易所,风险投资促进了它的发展。1999年底,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有近5000家,总市值超过6.2万亿美元。它的使命是帮助上市公司融资。像英特尔、思科、新浪网、中华网都是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0年4月14日是纽约股市的“黑色星期五”。纽约股市发生突如其来的灾难性狂泻,纳斯达克指数下挫355.4点,与一个月前的总指数相比,下挫1727.33点,跌幅达34.21%。也就是说,一个月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5000家公司,市值从6.2万亿美元降为4.1万亿美元,2.1万亿美元化为乌有。奋斗多年,好不容易爬…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7,(8)
<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做好当前金融工作,必须着眼国家安全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准确研判形势,全面综合施策,确保我国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金融工作特别是防范金融风险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化金融监管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