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全球化与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化是指所有世界各民族融合成一个单一社会、全球社会的变化过程。全球化始于经济一体化 ,进而扩展到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西方文化的全球扩张影响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为此 ,西部民族文化自身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要积极探索在新的时期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种形式 ;警惕全盘西化论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回潮 ,保证西部民族地区文化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只能是宗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文明中,核心价值观是各种“文化”的总开关和制高点,它渗透到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物质文化等方方面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被称为“义明”,只有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达到宗教、信仰高度的核心价值观,才配称为“文明”。中华文明或日华夏文明是与两方基督教文明同样高度的文明。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河洛文化的本质是信仰、是核心价值观,河洛义化是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世界上众多文化资源当中的一种。西方文化对普世性文化的贡献只是构成普世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替代普世性文化的全部。某些西方学者坚持“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完全等同于普世价值,把非西方文明看作是特殊价值,如亨廷顿所说的“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这就过分夸大了西方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把其中的特殊价值也普世化了。在现实中的突出表现就是,  相似文献   

4.
文化在塑造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行为上,起着关键作用。谚语云,“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力量。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5.
民语新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甚至就是民族文化本身。推动各民族用本民族语言创制新词术语,有利于吸收优秀文明成果,增强民族文化的适应力和创造性。展示这些新词术语,有利于弘扬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推动民族文化传播,实现民族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对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文化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世界历史的本质是文化和文明。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根本上是文化性的,是文化的扩展、征服与认同,是文化的融合与沟通。西方资本主义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性在文化上就表现为文化帝国主义,它对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进行着猛烈的侵蚀、同化和控制,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与文化发展受到了  相似文献   

7.
李银兵 《前沿》2010,(15):155-158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民族文化资本化的相关问题也相应地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进而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目标性等问题也理应引起众人关注。基于此,本文认为民族主体经济上的自觉、国家参与以及民族文化的社会劳动积累是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基础;作为资本的民族文化应该是来自生活世界,又高于生活世界,并具有高度民族特色的文化;民族文化资本化的三大目标是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就是在这样的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前设性、实体性和目标性条件分析中,文章完成了对民族文化资本化条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2,(17):97-F0002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开步之年。为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宣传伞区奋力推进“五区”(西部经济强区、民族文化强区、社会和潴稳定模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政协天地》2011,(11):1-1
文化左右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令世界惊赞的发展奇迹,但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的文化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特质,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文化力和经济力、政治力及军事力一起,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文明是文化的实体,文化是文明中最根本的东西。文化水平的高低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文化是文明的沃土,文明是文化的结晶。文化中产生文明,而在文明中产生新的文化。没有文化环境就不可能有文明的成果。文化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标志着各个不同民族的并存。因为,文化的最大的、最直接的载体就是民族。对中国而言,中华文化不是某一单一民族的文化,它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因此,它不需要分层次,更不允许划等级。必须承认,文化既是民族的生存方式,也是不同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纵观古今中外文明,历史冷静而清楚地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土壤,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最为持久和关键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十分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人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更加自觉地做好这一点。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滋养着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责献。  相似文献   

14.
(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文化兴盛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走进"新时代"的国家实力较量,其高端形式是文化与文明的较量,因此文化建设的成色与品质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改革发展向前推进,既需要文明自觉的不断反省,更需要文化自信的精神引领。中国在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和挑战时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符合全球化良性发展的时代潮流,体现了携手同行、共赢共享、造福世界的天下情怀、中国智慧和文化自信,也向世界传递了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新时代的中国亟需通过制度正义、体制调整与实践创新等充实中华文化的实力和提升中华文明的水准,推动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最大程度文化认同与文明共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6.
刘黎 《人民论坛》2014,(3):247-249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载体,印度文化以多元、包容著称,在频繁的外族入侵下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拼盘发展模式.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后,以经济发展为原动力、以科技为支撑,征服印度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西方化改造,印度传统文化思维至此被拦腰截断,其文明发生了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由中华文化、中华美德及民族精神三维构成。文化是民族的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认同中华文化,具有中华美德,才有可能养育起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世界已进入了一种新的文明构架,即文化主导的时代.文化在民族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出.面对这样的文化时代,尤其是面对中国现代化的实际,需要我们建构起一种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9.
罗保华 《前进》2004,(2):44-45
全球化不仅带来世界经济的交流与渗透,也给人类文化与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由此也将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注重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以及先进价值观建构问题。全球化:文化建设面临的时代背景全球化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它无情地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经济活动的全球扩张必然带来“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和…  相似文献   

20.
传媒化是民族文化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传媒化进程对民族文化及主体都带来了改变和冲击。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碰撞与磨合、文化主体的经济权益及话语权、民族文化的异质性调整等问题在民族文化传媒化进程中越来越突出。归根究底,各种问题都源于民族文化与传媒所代表的主流文化、商业文化之间的冲突,要适应新场域的生存规则,传媒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和主体需要在定位和管理方面进行合理的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