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房宁 《新视野》2007,1(1):63-66
人类社会需要道德,又时常缺乏道德。道德是自我约束和克制,人为什么能够约束和克制自己?是因为有信仰。信仰是现实以外的追求,是超越功利的价值。缺乏信仰,道德就会滑坡。中外历史上为建立信仰和培育道德而进行的探究和努力,可为今天我们的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道德滑坡的危害及其对策黎青平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道德滑坡问题。人们忧心忡忡,要求加强道德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也有一些人不是这样。他们的观点是:一、改革开放时期出现道德滑坡不可避免;这是社会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二、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之得     
<正>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可见道德的重要性。什么是道德?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向来是一个尊重道德、崇尚道德、追求道德的国度。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现实中道德滑坡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了解道德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尤其是了解道德行为发生的动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冲击着人们的神经。不少人惊呼——中国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出现了严重滑坡!甚至有国外媒体提出,中国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成功,却留下了道德的真空。一个人如果被贴上不道德的标签,那么即使他再富有,也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而一个社会如果被贴上不道德的标  相似文献   

5.
张树梭 《唯实》2000,(2):12-14
约翰·罗尔斯(JOHN RAWIS)曾经说过:“道德理论是苏格拉底式的。”①也就是说,道德理论是对话式的,反复难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方面因素对道德的冲击和碰撞,道德的大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震荡。震荡之后,道德的大厦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说观点层出,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是道德滑坡。不少人金钱至上、损人利己、道德沦丧,中国的道德大厦已经倾覆。也有人认为,目前我国的道德状况是由改革之初的“滑坡”走向了新的“爬坡”。他们…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9):6-6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  相似文献   

7.
建立市场经济中的新型道德体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市场经济中的负面效应带来的社会道德滑坡颓势以及“道德爬坡”的艰难,许多人在呼吁要“加快道德重建步伐”,并有不少人提出了构建新型道德体系的种种方案,但皆淹没在“一切朝钱看”的喧嚣声中。此次,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则使r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必须完成的一个重大任务了。  相似文献   

8.
个性话     
《当代贵州》2010,(21):8-8
<正>现在,在干部队伍中存在着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现象,特别是极少数党员干部暴露出的人格扭曲、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等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把加强道德品行教育的任务突出地提上干部教育培训日程。  相似文献   

9.
斌子 《先锋队》2011,(21):53
品德"软实力"当为选人"硬标准"品德是指人的内心品质、情感和信念,是一个人内在素质、情操、修养等日常体现。它是衡量人们行为善恶的尺度,是评价人们行为是非的标准。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潮流也随之涌入,人们的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恶性食品事件接连不断,干部腐化堕落日趋蔓延,助人为乐反遭诬陷等等道德滑坡现象,使得社会公德、从政官德、传统美德面临着严峻考验。遏制道德滑坡,可谓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道德滑坡"、"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和"人性自私"等片面的社会道德观念存在于现今社会,而对社会道德建设中的社会认知偏差和转型期社会道德观及道德人格转化的心理逻辑与历史逻辑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启迪人们用辩证眼光看待事物并把握其实质。  相似文献   

11.
梁相斌  王贤 《党建文汇》2013,(11):10-10
说到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人们关注与议论最多的集中在男女比例失衡和社会老龄化两个问题,而没有注意到它在当今社会道德滑坡中的椎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4,(1)
近年来,我国在各领域出现了诸多关于道德不完善的案例,社会各界把其定义为中国人的道德滑坡,并指出了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巨大的危害性与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道德素养真的呈下降趋势吗?不可否认,有这样的现象,但笔者认为从马克思的角度看,不只是道德方面出现了问题,在此之外还存在着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13.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发挥政府善治、市场巧治和社会共治多元治理主体的复合作用,而政府公信力丧失、市场诚信缺失和社会道德滑坡等折射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信任的缺乏,加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因此,人际信任重建是破解社会治理困局的一剂良方,社会转型期价值观扭曲、制度文化缺失及心理安全感缺乏导致人际信任危机发生,而完善制度机制、建立现代信任文化、引导不良情绪及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是寻找实践路径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道德"滑坡说是比较论,是说现在的道德不如·从·前,按照"九斤老太"们的感叹,不是一般的"不如",是大大不如,是沦丧,是世风日下。"从前"是什么时候?新中国成立前?显然不是。那时出生的人,己垂垂老矣,旧时代留给他们的印记已经模糊。再说,同60多年前比,也没多大意义。显然,"滑坡"说,是同改革开放前比较"。现在的年轻人啊,甭提了……"成了有些人的口头禅。那时"我们"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对道德的议论很多,既谈到道德的现状,又谈到道德现状的成因,还谈到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现综述如下: 一、道德现状 有人认为是“爬坡”,有人认为是“滑坡”,还有人疾呼是衰退。但更多的人认为,既有进步,也有后退,后退是主要的。他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们一改计划体制下的思维模式,导致了民主  相似文献   

16.
社会道德的滑坡,是近20年来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问题的分析,一直有着各种不同的立场和路径,但只有从制度层面展开的分析才能切中肯綮——制度的现实导向会塑造社会个体的行动模式,制度的价值逻辑会造就社会生活中的实然价值.制度精神中对于工具理性过度推崇而搁置价值理性,致使社会拜金成风、道德意识淡漠,是今日社会诚信大面积丧失、社会道德滑坡的最深刻根源;正视并解决政治伦理层面的深层问题,才是解决我们社会道德持续滑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学角度看,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水平和社会控制能力;治国的根本在于“治人“,在于通过道德调控,使国民成为具有自觉道德规范意识的文明人;道德约束是社会运行的有效控制力;道德缺失,必然导致国家控制力的减弱;道德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自我的内在文化力,是社会进步的公共财富;德法并举是社会进步的整合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构成了完备的治国体系;在社会管理系统中,法治与德治的差别在于,一个是外在立法,一个是内在立法.两大规范体系的统一,共同实现对社会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自由、公正和理性是康德伦理学的三大基本概念,而义务与权利的内涵必须根据自由、公正和理性加以阐释。在康德那里,自由主要指的是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或自主性;而公正的普遍法则是:外在行为的方式务必确保个人意志的自由行使同一切人的自由得以和谐共存。康德认为,善良意志之所以为善,就在于它是理性意志的自由;理性在道德哲学中居于统率地位,惟有理性才能确立道德,唯有自由价值才是道德的最高标准。康德的公正法则是所有理性人都会同意的社会契约,是确保社会公正、和平与和谐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在他看来,确保自由和公正应成为对政府和合理之法的道德要求,合理之法必须促进人的自由。他一方面强调服从政府和法律的道德义务,同时也承认反抗与革命的道德权利。康德的伦理学和公正思想为人类社会"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建构,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春华 《学习月刊》2012,(17):37-38
道德迷局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公众最反感哪些失德现象?怎样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论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积极影响刘上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道德建设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人们正在探讨的一个问题。有的人认为,当前道德在某些方面的“滑坡”,主要是由于发展市场经济所造成的。这种看法有其一定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确实给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