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伸手必被捉     
24岁的王茹贪污90多万元公款用于炒股,企盼一夜暴富,结果跌入了人生的谷底。此案再次为那些经不住金钱诱惑的年轻人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2.
1981年夏季,某部销售公司经理郑××在任职期间,将其亲友托其购买货物的人民币6500元,由他个人支配使用了。为了归还这笔欠款,郑于1981年6月5日,向其单位谎称,他已委托辽宁省沈阳市×商店为本公司购买了10台打字机,共计价值人民币6500元。后郑指使会计,将公款6500元汇到上述商店,郑又让在该商店工作的其妻妹,将这6500元公款退还给了托他购货的亲友,郑挪用上述公款达三  相似文献   

3.
金楚  方希 《检察风云》2003,(20):16-18
从一名临时工到事业有成,他用了人生最美的18年,可从事业的顶峰滑向犯罪,他只用了短短的几小时。赌场上,他拿公款赌明天。在17个月里,他把4521万余元公款都“搬”进了赌场,平均一月竟高达266万余元!  相似文献   

4.
曾有过辉煌的他,坐上公司总经理的“宝座”后,经不住灯红酒绿诱惑,一次次走进澳门赌城豪贿不止,最终拿4000余万元公款为自己铺就了一条毁灭之路。 2000年5月25日上午,以公款4000万元豪赌而臭名远扬的周长青,被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押上被告席。再也看不到往日总经理的潇洒做派,只有一脸的懊悔沮丧,46岁的他显得格外苍老。当听到审判长宣布以挪用贪污公款罪判处其死刑时,周长青浑身一阵抽搐,禁不往仰天长叹,泪洒千行……染红颜 爱情错位 1953年9月14日,周长青出生在古城西安,1979年退役后,被分配到…  相似文献   

5.
公款买彩票 今年44岁的段国岭在襄城县彩民中的知名度很高,从2010年开始,他不但天天去买彩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每次买的数额也在加码. 刚开始时,段国岭也是出于好奇,一次买十几元试试运气,后来每次买彩票的钱越来越多,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于是,县城中心路、商业街等6个体彩和福彩投注站经常留下他的身影.别人买彩票是小打小闹,得失不论,心态平和,图个开心.而段国岭的胃口却越来越大,他把自己的工资和积蓄全部用在了买彩票上,想一夜暴富. 那时,段国岭最关心的就是体彩和福彩的中奖号码和奖金的多少,彩票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每天都花费一定的时间研究彩票.他每天早晨醒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摇奖开奖前规定时间内将选中的吉利号码买下.每次开奖前,段国岭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中奖时,他兴奋狂热,反之,他失落消沉.  相似文献   

6.
现年50岁的杨某,原系黄山市金牛农资有限公司休宁市场负责人。他原本是位普普通通的彩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中了一个3万元的奖。这下他自以为得到了“芝麻开门”的咒语,迷信自己以后会财运亨通了。特别是在2005年2月,他被聘为市场负责人后,利用工作之便,开始用公款大金额地投入  相似文献   

7.
一个自诩为“炒股行家”的财务科长,利用掌管财务、调动内部资金的职权,一次次将公款注入股市,却又一次次亏空,5年内将1250余万元公款丢进了股市的“黑洞”,然后以虚增成本的方法把账“摆平”。以身试法的他,最后走上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8.
周洋 《政府法制》2006,(15):44-46
他曾是重庆市渝中区一事业单位的副处长,平时喜欢买彩票,还居然中了个500万元大奖。一夜暴富的他和妻子离了婚,频频出入高级娱乐场所,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后来,他辞掉那看起来很风光的副处长的公职,下海当了一名派头十足的老板:开着豪华轿车,拥着娇美的情人……然而,两年时间不到,他就将所有的财产挥霍一空,情人也离他而去,他的前妻和儿子拒绝见他。他将公司和轿车变卖后疯狂消费,尔后靠着朋友接济生活。  相似文献   

9.
金纬  沙民 《检察风云》2004,(15):58-59
一个年轻有为、前程似锦的部级劳模,挪用巨额公款赌博,最终导致赌海沉船。他就是原长沙铁路总公司某下属公司经理堵军。近日,笔者来到湘北一所关押重刑犯监狱,采访了身陷囹圄的堵军。他向笔者追悔了那段荒唐的人生历程。拼搏我1962年10月出生在长沙市,高中毕业后到长沙铁路总公  相似文献   

10.
在同事和学校领导的眼里,他是一个为人谨慎、待人诚恳、工作踏实认真的人,学校的教职员工都喜欢这个言语不多的小伙子,财务处的领导更是看重他,工作上总是给他压担子,还把他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加紧培养。可谁能想到他还具有另一副贪婪的丑恶面孔,背着领导和群众把贪婪的黑手伸向学校的公款,其贪污公款数额之巨是警校历史上所没有的,更令人想不到的是600多万元的赃款全被他送进了赌场,那可是警校能盖一座楼的钱呀。  相似文献   

11.
剑威 《检察风云》2023,(6):42-43
<正>2003年9月,时年21岁的李琦从北京应用科技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旅行社工作。5年后,李琦跳槽进入易途出行网;2010年3月,通过政府招聘,他成为DS公司电子商务增值业务部的一名职员,负责收集上缴机票款、机票行程单管理等商旅机票业务。谁会想到,他进入DS公司工作不到3年时间,便因嫖娼被查,遂牵出本案……利用系统“漏洞”套取公款DS公司是中国邮政集团直属的国有企业,从事商旅服务、电子支付等电子商务类业务。李琦刚入职便成为单位公款的“把门人”。工作之初,他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12.
本想通过赌博“致富”,没想到几天之内就输光了积蓄;为了翻本,他开始挪用公款:为了填补公款“黑洞”,他一次又一次地伸出了“黑手”……  相似文献   

13.
一名建行副行长,为“红粉知已“,数次挪用巨额公款达1100万元,事发后畏罪潜逃,隐姓埋名。逃亡中,“红颜知已”另觅新欢,而他则在前情妇开的公司中打杂、开车、看门。穷困潦倒的他甚至向她乞讨要钱,聊以度日。当副行长落入法网时,他懊丧万分地说:“我上了她的圈套。”  相似文献   

14.
欧洲媒体对公款盯得严@@ 欧洲政府官员在吃喝方面公私分明,政府对此有严格的监管,而滥用公款一旦被媒体披露出来就会成为一件大丑闻. 笔者的一位朋友经常在各地飞来飞去参加各种研讨会,他手头有一笔经费,本人签字就可以报销.即便如此,他每次出差时总要算得很清楚,该自己出钱的时候毫不含糊,很少想着去“揩油”.  相似文献   

15.
汪华 《检察风云》2008,(6):21-23
广西桂林市政府对国有企业桂林漓江游览开发总公司进行改制,公司董事长崔英智从中"狸猫换太子",公司"改制"后成了他的个人企业,之后他大肆转移公司财产.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后,他竟以"改革者"自居,称公司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是"改革中的失误",利用种种社会关系,百般阻挠检察机关办案.然而,检察机关冲破重重障碍,终让真相水落石出.2007年11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崔英智贪污公款638万余元,挪用公款100万元,判处其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100万元,追缴其非法所得及挪用的公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察》2010,(13):56-59
17.在不准用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近年来,干部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用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特别是用公款和变相用公款进行出国(境)旅游反映十分强烈,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在2003年2月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就明确要求:禁止以开会、考察、培训等名义变相公费旅游。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  相似文献   

17.
<正> 被告人李某,男,40岁,系某信用社会计兼出纳员。一九八○年底,李某利用职务之便,盗用某存款单位的户头,伪造该单位提款凭证,将国库款六千元划归其假立名为赵强的私人户头,定期储蓄一年,于一九八一年底提取“利息”三百二十四元之后,仍将六千元存入国库。此案在讨论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告将公款当私款储蓄骗取利息,客观上虽己改变了六千元公款的所有关系,但他一年后又将此款自动归还国库,说明其主观上没有将此款占为己有的目的,应视为违反财经纪律的挪用性质问题;他骗取的利息三百二十四元,则纯系贪污,但因数额太小,尚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8.
13年前,一名国企财务副总抛家弃子,携带百万元公款潜逃;13年后,漂白身份的他摇身变为身价不菲的一家公司的副总且成家立业,没人知道这位众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就是公安部通缉的B级逃犯。  相似文献   

19.
他曾因犯强奸罪被判刑3年,后通过弄虚作假混入了国家公务员的行列。当上公务员的他,不久便露出了贪婪的本性,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单位公款169.3万元,尔后携妻带子逃往境外。原指望以此逃脱法律的制裁,没想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前程”。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会见     
“我要见律师!不让我见律师,我什么也不和你们说!”审讯室里,孙某蛮横地喊道。这是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后我们查处的第一起侵占案件。犯罪嫌疑人孙某是市内一家小型集体企业的会计兼销售员,1995、1996年期间,她多次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款达50多万元。企业因此经营困难,濒临绝境,而她却暴富起来,住进了豪华公寓,用上了“大哥大”。1997年1月份,她又通过行贿手段承包了这个企业,当上了“老板”。1997年2月份,群众举报孙某有犯罪嫌疑。在通过秘密手段获取了有力的证据之后,我院依法立案侦查并传唤了孙某。到案后,孙态度强硬,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