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证自由的层次性分析及其客观化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证自由有两个层次 ,即狭义上的心证自由和广义上的心证自由。自由心证制度将会受到更多制约是大势所趋。其主要受心证主体客观条件、诉讼程序内在规律、证据法律规则、经验和逻辑规则、心证公开制度的制约。要使自由心证制度在我国走向理性化、规范化必须提高法官队伍的素质 ,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和错案追究制 ,推动我国现有诉讼模式尽快向当事人主义过渡 ,并切实保障心证过程公开化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中,自由心证已经成为我国法官审查判断证据一种制度。但是,应如何确定合乎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心证规则,克服据判断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保障法官独立审判和防止恣意裁判,本文从自由心证的法理基础和法律特征,探讨并提出了我国法官适用自由心证原则之构建。  相似文献   

3.
“心证公开”是以程序保障论为根据,以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协同法官发现案件真实,以及从司法审判程序上限制法官心证偏差和主观随意性的制度。随着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将自由心证作为法官认定事实基本方式予以规定,建立心证公开制度,成为当前审判方式改革的迫切需要。但是,我国理论界目前尚未系统研究心证公开制度,而相关立法亦属空白。鉴于此,本文力图通过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心证公开制度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心证公开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证公开的导入 ,把传统自由心证改造成为在发现真实与抑制法官主观随意性这两者之间能够找到平衡点的现代自由心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有关司法解释首次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心证原则 ,并规定了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已具备了现代自由心证的雏形。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初步确立了我国的心证公开制度,心证公开的程序价值表现为两个方面:一、心证公开是自由心证的客观化机制;二、心证公开是辩论主义的补充并与阐明制度、判决理由的论证制度相连接。《证据规定》规定的判决理由的论证制度,在内容上还存在不完善、不科学之处;《证据规定》确立的阐明制度尚不彻底。要实现心证公开制度的制度功能,必须进一步完善《证据规定》中判决理由的论证制度和阐明制度。  相似文献   

6.
公开心证的首要功能是通过公开法官心证过程来实现社会对法官裁判的监视,实质是“硬化”逻辑规则,即使逻辑规则由实体正义转变为程序正义;公开心证对证据规则的控制是用定案根据约束证据的可出示性,由此凸显了“软化”证据规则的必要。基于以上启示,就制度构建而言,我国除了诉讼法或证据法宜明确规定自由心证和公开心证原则外,对狭义上证据规则的规定宜采取特别谨慎的态度,至少应强调法官自由裁量和当事人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自由心证本身的消极性需要自由心证接受规则制约和外部检验,即要求自由心证的客观化,这已成为当代各国自由心证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向。追证可能性是西方国家自由心证客观化的基本路径,其具体内容包括扩大上诉审、强化逻辑规则和经验规则、加强证据规则的适用和明确证明标准。根据我国司法实情,印证证明模式是我国自由心证客观化的理性选择和必然要求。印证证明模式要求建立可操作的具体证明标准,确立体系性的证据规则,坚持"孤证不能定罪"的原则以及加强裁判文书对心证形成过程的公开程度。  相似文献   

8.
证据裁判主义主张的以证据为依据是指法官必须将判决理由予以公开宣示,即所谓公开法官心证过程。其功能之一是弥补自由心证之天然缺陷,通过公开法官心证过程来实现社会对法官裁判的监视;其功能之二是用证据的可采性检验证据的可出示性。给我们的启示,一是证据裁判主义使逻辑规则由实体正义转变为程序正义,具有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价值;二是证据裁判主义彰显了证据规则的本质。我国除了诉讼法或证据法宜明确规定自由心证和证据裁判原则外,对狭义上证据规则的规定宜采取特别谨慎的态度,至少一是应强调法官自由裁量原则;二是强调当事人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9.
自由心证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即它向世人宣告:证据不受法律调整和制约;人的认识也不受法律调整和制约。心证的真正含义是以心为证,即把法官的内心确信视为证据。这就把证据、真实、证明标准均主观化了。自由心证把法官的心证真实看作证明标准,进而衍生出盖然性标准,则更不科学。自由心证价值的实现是不彻底的。自由心证容忍法律对证据能力的调整和制约、容忍形式证据规则排除证据、容忍证据问题全盘法律化,从而形成了新的、潜在的现代法定证据制度。这就是自由心证价值实现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0.
审判公开作为一项制度已经确立,但作为一项制度实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审判公开的价值考量,不仅要尊重国际惯例.保护公民的公开、公正审判权,还应做好利益平衡,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我国应推进和完善审判公开:建立审判公开的救济程序;从诉讼成本与效率考量推进多层次审判公开,区别对待不同类型案件及当事人,明确审判公开的技术标准等。  相似文献   

11.
论鉴定结论的运用与鉴定制度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结论在我国司法运用中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对鉴定结论进行规范与完善 ,首先应设立科学的鉴定制度 ,包括确立鉴定的等级制度、鉴定的终局制度和鉴定的程序规范 ;其次应规范鉴定结论证据效力运作的诉讼制度 ,包括要明确鉴定结论属当事人举证责任 ,规范鉴定结论审查的庭审程序 ,明确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的实体内容和建立鉴定证据制度有效运作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教育评价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包括教育评价在内的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选取西方教育评价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出现的几种典型的评价模式作为比较对象,分析其背后不同的理论假设,可以发现,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从理性主义向自然主义、从管理主义向相对主义、从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发展,是教育评价模式变迁的必然趋势。在我国,教育转型已提上日程,因此要深入讨论我国当前的教育评价模式及其问题,确立以"自我实现的人"为起点的理论假设,从而为我国教育评价的改革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事实审理者在诉讼中使用包括鉴定结论在内的科学证据变得日益必要和普遍。但我国对科学证据的审查判断和采信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没有产生现代预审制度。明治维新后,日本仿照法国法建立了法国式的预审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法的强烈影响下,日本从人权保障的需要出发,废除了法国式的预审制度,但并没有仿照美国建立起美国式的预审制度,而是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新的预审制度:原由预审法官行使的部分预审职权分别由司法警察职员、检察官和侦查法官行使;实行检察官起诉独占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起到了预审的功能;检察审查会具有对检察官起诉进行审查之功用;付审判请求程序亦具有一定的起诉审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的保释制度严格遵守《权利与自由宪章》的相关要求,在适用标准、保释的具体方式、程序、证据、救济、保证金的没收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尽可能适用较轻的保释方式与控制犯罪的平衡,但在保释标准、证明责任倒置及程序设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机关执法质量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公安机关执法质量包括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执法质量的影响因素分为民警队伍素质与执法意识、执法管理与培训、执法环境与执法结果。执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从上述五个方面建立并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签名笔迹是文字符号的特殊组合方式。它具有内容规范 ,字数少、书写形态各异 ,特殊性强、书写水平较高 ,文字特征稳定的特点。签名字迹的鉴定 ,是笔迹鉴定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般的笔迹鉴定原理仍然适用。但签名字迹有其特殊的一面 ,在鉴定中应针对其特点加以分析。在检验中一般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1、吃透检材 ,识别伪装 ;2、科学、合理地解释检材中出现的笔迹特征变异 ;3、选取稳定性强、难以伪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商标监管已成为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我们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2000-2008年商标违法监管数据评价发现,近年来我国商标违法监管呈现较好发展态势。通过对各个具体监管指标分析发现,对于商标注册申请和核准时的严格把关能有效地抑制商标违法现象的发生,对于商标一般违法及时收缴违法标识效果较为明显,而对于商标侵权假冒案件罚款效果则相对于其他处理措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认定主犯的关键在于主要作用的评价.要注重从客观上进行判断,一是要重视共同犯罪意思的形成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没有实行犯的犯罪决意以及基于此决意的实行行为,就没有共同犯罪.二是要重视共同犯罪过程中对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过程的支配,重视犯罪行为对犯罪结果的因果作用.同时,要以共犯人的行为表现与分工为基础,把行为人的分工和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联系起来,融合分工分类法和作用分类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政府绩效评估的宣传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政府绩效评估(GPE)的宣传与现实模型考察三地的GPE,并用访谈、阅读文献和观察等方法,从内部观察政府组织绩效评估的进化,跟踪GPE的技术操作与其宣传之间的关系变化,发现制度力量对GPE技术有歪曲作用。管理者在宣传GPE"成功"时过滤了很多实际问题,并利用各种手法发展GPE项目。是行政力量或政绩的需求,而非绩效问题本身导致政府推动GPE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