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资产阶级国家议会(有些国家称作国会)的组织形式,虽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但它们都共同地把立法作为重要的职权之一。如所周知,法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的重要工具,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只能表现统治阶级意志;事实上,也只有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才有可能运用国家权力把自己意志变为国家意志。马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中国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四种形态自然经济、宗法社会、专制政治三位一体,构成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社会根基。以无视个人人格、自由、权利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便植基其中并为之服务。人权二字为历代君臣、圣贤所不言。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人权诸说始乘海风而来。1895年2月,维新思想家严复第一次滕胧地介绍了"唯天生民,名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的天赋人权学说。自其一鸣惊人始,各种翻译著作和人权主张,尤如雨后春芽,纷纷问世。  相似文献   

3.
王哲 《中外法学》1992,(2):32-37
<正> 人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及政治战线上斗争的焦点之一。近年来西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以"人权卫士"自居,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所谓人权状况进行攻击和污蔑,妄图利用人权问题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颠覆、瓦解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彻底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点则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长期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4.
评资产阶级自由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产阶级“自由心证”的产生和发展“自由心证”是资产阶级国家法官、陪审官判断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一项重要原则。即证据的证明力,法律不预先作出规定,而由法官、陪审官以内心确信自由判断。“自由心证”一词,按法文和俄文都是“内心确信”之意。解放前后的法律书籍,都译为“自由心证”,在法学界也较流行。至今日本及我国台湾的法学者仍译为自由心证。俄语法律书籍中又译为“内心确信”。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撰稿人讨论这个条目时,仍拟定为“自由心证”(即内心确信)。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法的继承性问题时,着重分析资产阶级法的科学性和阶级性问题,很有意义。我认为,按照资产阶级法的科学性程度不同,大致可以将它分律三种情况,应区别对待。第一种,是那些在内容中包含着自然科学规发展要求的法规,如环境保护法、食品卫生法、森林为法和婚姻法中有关优生问题的法规等。资产阶级将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人权的关注程度也在日益上升.本文从人权的发展及国际人权保障谈起,进而将眼光凝聚在我国,试着论述我国在人权保障的上取得的进展,以及不足;并试对部分国外舆论对我国人权保障的无端指责进行驳斥.  相似文献   

7.
人权观念与人权入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道晖 《法学》2004,(4):17-21
20 0 4年 3月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中国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改 ,是宪法内容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保持了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宪法修改始终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要求。宪法修正案内涵深刻 ,立意高远 ,都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对私有财产权与人权的保护性规定 ,对中国宪法发展和我国整体法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权漫谈     
一般认为,人权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方。古代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一约公元前406年)的作品中就首先适用了“人权”一词。西塞罗以永恒、普遍的自然法则为前提推导出了人类自然平等的法律人权观。他在《法律篇》中提出,应把共享法律的人们看作是同一国家的成员。主张奴隶也能成为国家的一分子,在罗马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都应享有平等的公民权。不过,在古代,并没有形成人权思想体系,权利内容的具体特征也并不清晰,与人权有关的思想是分散的、零碎的。  相似文献   

9.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1991年9月25日第46届联合国大会代表中国政府的发言中强调指出:“在人权领域,既要重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又要重视经济、社会、文化与发展权利。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最基本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钱外长寥寥数言即阐明了我国对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立场。但钱外长在发言中提到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  相似文献   

10.
资产阶级的犯罪构成理论自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并对资产阶级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发生重要的影响。过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对它采取一概排斥、全面否定的态度是错误的,应当时它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深入地揭露和批判它们的错误理论观点和思想倾向,改造和吸收其中某些积极的成果,以促进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权冲突及人权的协调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冲突是人权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而人权冲突所产生的分歧以及人权冲突结果的差异又是人权理论上的一个难题。人权冲突由来已久,无论是谋杀堕胎人士的血腥,泰坦尼克号的惨烈,安乐死的艰难,或是大大小小无数人权冲突带给我们的困惑,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无奈。学习和研究人权冲突问题,掌握权衡冲突人权各方重要性的方法,妥善处理我国社会急剧发展变化中的人权冲突问题,不仅仅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也是我国法制社会迈向更高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民主选举是十分令人关注的课题。一个时期以来,议论的核心在于: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还是在选举方面实行“西化”。某些同志,其中主要是青年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放宽”、 “取消”对选民资格的限制,以及诸如“竞选”等民主程序很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对资产阶级选举的实质和实际状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局限于现象上的认识,觉得我国实行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选举,民主气氛不浓,希望采用西方的某些选举形式,“取代”我国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3.
自从开展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的刑事犯罪分子以来,各类犯罪分子的犯罪活动已有所收敛,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惩处了一批害群之马,正直的人民无不拍手称快。但是,也还有人,对国家采取这一有力措施表示不理解,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刑罚尚且讲“人道主义”,我国从重从快镇压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是“过火了”。更有甚者,把我们工作中的某些失误,说成是不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是“不人  相似文献   

14.
以人权促进发展:工具性人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向和  袁立 《河北法学》2011,29(5):46-55
人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议题,而长久以来人权与发展在两条互不搭界的轨道上运行,人权与发展的结合能为人类增添更多福祉。人权是发展的目的,发展是为了扩展人权,这是目的性人权论。而人权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且人权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而"以人权促进发展"的工具性人权,是人权最终得以保障的最佳路径。工具性人权有着深厚的法理底蕴、现实基础和规范支撑,人权演进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工具性人权的发展史,从古代到现代、从美国到中国的实践经验无不表明人权对发展的重大作用,世界人权宪章等国际规范性文件无不论证着工具性人权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资产阶级人权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已明确指出,法的关系不能从其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人类精神的发展上来理解,只能从物质生活关系总和,主要是从其生产关系总和上来理解。这里所谓法的关系即各种各样权利义务关系的总和。所以法的关  相似文献   

16.
论人权的主体与主体的人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认为,在人权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人权主体泛化与主体人权泛化两种倾向。针对这种“泛人权论”,作者指出,“人权主体”与“权利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权主体应主要限定于个人,人权是一种个人权利,有必要澄清人权主体的个体性问题中的几个模糊认识;人权有应有权利、法规权利、习惯权利和现实权利四种形态,并各具不同作用,人权并非没有客观标准和确定内容,人权分为基本人权和非基本人权,当前我国应把人权建设重心放在基本人权上。  相似文献   

17.
庞从容 《政法学刊》2011,28(6):82-87
人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话语,同时也是一个深刻、敏感并极富争议性的论题,其中人权概念就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基本问题。现代人权概念是一个历时性与共时性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人类的人权发展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人权的几个基本概念,厘清这些概念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权概念本身的演变及其内涵与外延的丰富与发展过程。它们从某个角度记载了人权事业发展的曲折艰难历程和人类在人权事业上不断进步的足迹。  相似文献   

18.
张涛 《法制与社会》2011,(7):266-266
人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在联合国及有关国际人权组织的推动下,人权国际保护的内容在不断扩大。中国对人权国际保护的立场和态度以及中国的人权状况如何,经常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和中心。只有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各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严格区分人权的国内法属性和国际法属性,在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基础上,国际人权保护问题才能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9.
<正> 弹劾是由国家的专门机关对违法失职官吏采取揭发检举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弹劾制度最早始于英国爱德华第三时代。议会为了限制王权,加强自己的统治,设立弹劾制度,下议院可对国务员的犯罪向上议院起诉,由上议院审判科罚。一三四二年爱德华三世在议会的压力下,颁布赦令,宣布贵族院有权控告和审判国王的高级官吏。一三八六年,平民院因财政大臣滥用职权,组成大陪审团向贵族院起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