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后,在文言小说创作中形成“摹蒲”趋尚,名之为藻绘小说,然对藻绘小说的艺术个性及借鉴意义未得深究.从以蒲松龄为代表的思想“有意”与艺术“有意”,探讨了藻绘小说在小说叙述观念、风格上与“他类”文言小说的本质区别,以及在小说语言、情节、人物等如何运用小说的技巧及经验原型,突破文言的容受性,使文言小说成为一个具有组织性的架构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春秋》2021,(1)
正蒲松龄,困顿终生的布衣秀才,默默无闻的乡间文人王士祯,位高权重的朝廷大臣,执牛耳的诗坛领袖一部《聊斋》,让地位悬殊的两人相知相赏,友情延续20多年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初诗人、文学家。  相似文献   

3.
杭州西湖美景历来有口皆碑,然天下却有一处借西湖之名,较其瘦的地方,真不知是何等可人的所在。  相似文献   

4.
据传,蒲松龄先生在易箦之时,曾留下“红尘再到是金乡”之句。就是说,他再一次转世是到金乡。由此,引发了一段故事,即博陵李金枝氏写的柳涯外编。在《聊斋志异》的序跋中《读聊斋杂说》篇有文记载。李氏说,他少年时,曾师从蒲松龄先生。先生过世后,他怅然若失,不知所向。一日,到济南游玩,从趵突泉散步到了康庄泉。在柳树下,见一少年捉笔凝思,若有所题。他便很礼貌地向前与之搭话。问及姓氏,少年说姓徐,住在泺干。于是,他又问:“省城以济南为名,当在济水之南,而城北是大清河,却没济水;若趵突泉为济水,也是泉在城南,城在泉北;且泺镇在大清河边,又叫泺口,这是为什么?”少年答曰:“现  相似文献   

5.
云溪子  贺晓科 《小康》2005,(4):65-66
美,实在是一个太复杂的字眼。美的定义不知有多少,论美的书汗牛充栋。以美为名形成一学,名家辈出,广涉万物。然在常人看来,好、善、悦心,恐怕是美的基本含义;物、事、精神,恐怕是美的基本对象,或曰美的“客体”。人世间,古往今来,男、女、老、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至于无瑕、无缺,臻于“完”之美,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吾一凡夫,可爱美之心莫能例外。吾其貌不扬,衣着随意,饮食粗淡,用具简陋,故于物美不敢有奢求。然对于事之完善,为人之完善,却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追求。办事之前,多方询问,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殚精竭虑。办事之时,兢兢业业,尽心尽…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有两篇分别是骂潍县县令和陈氏士绅的。潍县与淄川,远隔二三百里,二者似乎没有什么瓜葛,何以受此辱骂?但细细考来,却事出有因。至于什么起因,潍县民间有两三种传说。通过比较鉴别,今酌选其中一说,  相似文献   

7.
曾丽芹  宋姗 《传承》2010,(21):152-154
二十年前卧轨自杀的海子铸造了一个神话。生前贫困寂寞的诗人死后却声誉逐年升温,是用生命写诗,为诗歌献身的殉道精神造就了海子,还是诗人的诗歌世界蕴含着神奇的魅力?从诗人之死与诗歌文本两方面入手,简析海子神话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因有多方面之学术成就,且位据要津,生前享有殊荣。去世后,每闻学界异议时起,余从不以为怪,盖此公已成古人,任凭后人评说可也。但近读远东出版社之《钱穆和中国文化》一书内余英时《<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一文,却深感骇怪。此文乃余英时老掉牙之文,却一再抛出。早在1954年秋,余英时即在香港《人生》半月刊第八卷第6、7、8三期连载其所作《郭沫若抄袭钱穆著作考——<十批判书>与<先秦诸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前卧轨自杀的海子铸造了一个神话.生前贫困寂寞的诗人死后却声誉逐年升温,是用生命写诗,为诗歌献身的殉道精神造就了海子,还是诗人的诗歌世界蕴含着神奇的魅力?从诗人之死与诗歌文本两方面入手,简析海子神话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华侨为革命之母”是孙中山名言,传播、影响甚远。日前,在辛亥革命百年庆来临之际,侨史学界对于一帧孙中山题款的“华侨为革命之母”竖幅中堂影像之真伪,陡起争议,却不了了之。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辨,认为孙中山不仅生前多次讲过此类赞誉之语,而且形成一种观察华侨与中国革命的理论观点,并为后人所采用。但作为墨宝笔迹,则尚未发现,目前流传的题词显系后人用于宣传的拼贴之作。  相似文献   

11.
龙华桃花斗艳春②,年年花落暗伤神。一言高节怀先烈,三境奇思励后人③。血洒长街为昌国④,推开博浪兆亡秦。龙泉曾试风云会,不负男儿七尺身。注:①郭莽西是前大夏大学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性耿直,主正义。青年期即参与反蒋反暴斗争。上海解放前夕.为蒋匪特务杀害。②华,读去声,如化。③烈士生前常言“人格之最高表现是勇敢不屈地站在时代前面”,又发挥王国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色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喻为学三种境界之说,赋与…  相似文献   

12.
清朝时期,山东有个贾财主,斗大的字识不得几萝,却爱假装斯文。一年除夕,他请蒲松龄写对联,蒲松龄写了“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并念给他听。谁知他~听竟大为不满,说什么“要增寿就该我娘增寿,穷鬼怎能占这个福分!”并要蒲松龄把“人增寿”改为“娘增寿”。蒲松龄见他大腹便便,半瓶水乱晃荡,感到十分好笑,便对他说:“对联要成对偶句,上联改了下联也要改,否则要让人家笑话的,”贾财主随口答道:“只要找娘增寿,下联随你怎么改都行。”说罢不辞而去。蒲松龄挥笔如游龙,十四个大字跃然纸上。大年初~,人们瞧着贾…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与王士禛所作的论诗绝句组诗,都是论诗绝句发展史的关键性作品之一。对元、王二人论诗绝句进行综合比较,可以发现二人不同的诗学主张,以及相同的诗学内涵:他们都针对时代文风的弊端指出另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又都对论诗绝句体裁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二人论诗绝句均以唐诗为典范,元好问侧重"诚""雅"之论,王士禛则秉持"神韵"主张,并分别体现出"鉴必穷源"与"圆鉴区域"的诗学批评特质。同时,元好问与王士禛论诗绝句中的"诗史研究法"又不宥于历史与历时,包容差异和对立,对当下传统文化的建设亦具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伟 《前沿》2011,(18):59-62
养生思想是传统生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郭店儒简所见之养生思想却很少有学者关注。郭店儒简对养生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在生理层面上认识到需要对血气进行保养;在心理及社会层面上认识到需要用道德品质及"乐"对"心"进行保养。郭店儒简的养生说为早期儒学养生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春秋》1995,(6)
清代淄博孝妇河畔文学三名士——蒲松龄、王渔洋、赵执信曾多次游览齐国故都临淄的名胜古迹和秀山丽水,留下了不少抒写风物的诗篇词章。这些作品既抒写了齐都清代初期名胜古迹的状貌,也流露出了他们各自的情怀和志趣。世界小说之王——蒲松龄写了不少关于稷下交游诗。从他的诗词中得知:他的表兄李笃之是稷下三里庄人,三里庄因距临淄县衙三里而得名。即今齐都镇刘家庄。此村位于齐故城西宫城下系水源头西侧,这一带古有齐苑申池和举世闻名的稷下学宫遗址,四季风景颇佳。蒲松龄四季  相似文献   

16.
张苏丽 《中国妇运》2013,(10):42-43
9月30日是石评梅的祭日。那年是1928年。在陶然亭高君宇的墓碑,有石评梅题写的碑文:“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诗句,死后石评梅替他刊在碑上。她哭高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慧星之生命”,然有谁又挽留住了评梅亦“迅忽如慧星之生命”呢!她短短27春秋的生命又何尝不是“生如闪电之耀亮”啊。石评梅是才华横溢、至情至性的风流才女,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始人之一,是执着于共产党人政治理想的英雄。1925年高君宇的生命如彗星般陨坠,享年仅30岁。三年后,评梅随之香消玉殒。在萋萋芳草、萧萧芦苇的陶然亭畔,命运给了评梅一个属于她灵魂的真正归宿。  相似文献   

17.
家的气息是温馨的,美好的,醉人的;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家居都币的人而言,进家前经过弯弯楼道的那一刻是难耐的,如同拂晓前的黑暗,新生前的阵痛……楼道之夜,几多黑暗几多亮?楼道灯,本是住宅楼楼梯间的光明使者,这几年忽地跌入地狱。当太阳收回最后一抹霞光后,楼道口立即成厂一个巨大的黑洞,置身其间,漆黑一团,无不令人毛骨惊然。偶尔谁家送客带来一片光明,可怜的灯光很快随着脚步声的消失而消失。黑也好,怕也罢,然而对于劳作一日疲惫不堪的夜归人来说,对于上完晚自休归来的学子而言,对于投亲访友拉关系走后门者来讲,却别无…  相似文献   

18.
聊斋俚曲是中国古代"讲唱文学"之一种,是由"变文"演变而来,期间经过"鼓子词"与"诸宫调",在清初经过蒲松龄加工创造而成。聊斋俚曲的创作标志着蒲松龄成功实现了读者对象由士大夫向普通百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考弊司是《聊斋》里的人物。顾名思义,考弊司是阴间负责考察人在阳间劣迹的鬼吏,其职责大约与人间的司法、执法人员差不多。按说应当是最公正不过的。然而蒲松龄老先生笔下的那个考弊司却貌似公正,私下制定土政策,索要贿赂。只要对其贿,哪怕罪孽再重,也可放他  相似文献   

20.
黄兴是一位大写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主革命先驱,章太炎曾以"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予以高度评价。黄兴生前不争权力,不争名位,但后人却有必要还他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