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格教授1933年10月出生,云南省宾川县人。1956年毕业于原东北人民大学法律系,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刑法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曾兼任国际刑法学协会会员、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法学会理事、省刑法学会总干事等职。高格教授是新中国早期培养出来的法学家,在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教书育人,潜心研究,创造了突出的业绩。高格教授以中国刑法学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对中国刑法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懈探索,为中国刑法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法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编辑过程中,噩耗传来,文章作者、著名刑法学家高格教授于2001年8月5日因病辞世,编辑部全体同仁无比悲痛。高格教授是新中国早期培养出来的法学家,自1956年毕业留吉林大学任教以来,40余年殚精竭虑,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传道授业,为我国法学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著述颇丰,为新中国刑法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高格教授涉猎广泛,涵盖比较刑法学、国际刑法学和中国刑法学等领域。在其主攻方向中国刑法学方面,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学术观点,解决了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诸多疑难课题。就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法学问题,他主张必须注意处理好社会主义刑法学与以马列主义刑法思想为指导的关系、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在犯罪论方面,对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及其关系、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正当防卫、共同犯罪等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在刑罚论方面,对刑罚化与非刑罚化、重刑化与轻刑化、缓刑适用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在行刑论方面,就行刑的指导思想、原则、手段、改造方式、社会复归等课题做出了系统论证。高格教授的一生是勤奋探索的一生,是富有建树的一生。他的精神和品格将永远为我们所缅怀。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刑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刑法学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79刑法典为研究重心、以特别刑法的适用和刑法改革为研究重心以及以97刑法典为研究重心的三个阶段.综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刑法学研究发展的历史轨迹,在30年的发展中,刑法学研究体现出为刑法改革提供了理论准备,紧密联系刑事司法,实践注释刑法学与理论刑法学并存的格局逐步形成,国际刑法和区际刑法研究得以拓展的特点,并在刑法观、刑事政策、完善刑法的模式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黄京平  左袖阳 《法学家》2006,1(1):57-63
一、2005年刑法学研究概况 (一)2005年以来,刑法学理论创新势头不减,著述丰富.主要个人学术专著有:<受贿罪研究新动向>、<管制刑研究>、<规范刑法原理>、<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身份犯研究>、<行政刑法学>等等.主要编著有:<中韩刑法基本问题研讨"首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学术文集>、<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理论与立法>、<中国区际刑法问题专论>、<中国刑法罪刑适用>、<刑事法问题研究>、<刑法总论研究>、<有组织犯罪研究>、<刑事法问题思索与研究>、<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理论与立法>、<犯罪形态研究精要>等等;新译外国刑法著作:<死刑的全球考察>、<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犯罪原理的基础构造>等;新译外国法典:<丹麦刑法典与丹麦刑事执行法>、<挪威一般公民刑法典>、<瑞典刑法典>等等.此外,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啻千篇.  相似文献   

5.
配刑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刑法学中,量刑被作为刑法总论的课题,而法定刑被作为刑法各论的课题。①这种与刑法典结构相对应的理论体系,从注释刑法学的角度来看,无疑具有其合理性。毕竟,注释刑法学所注解诠释的对象是刑法典,其理论体系不可能逾越刑法典的结构太远。然而,法定刑的确定是...  相似文献   

6.
<正>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杨春洗、杨敦先教授主编、刑法教研室教师和部分博士研究生参加编撰的《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一书,是继他们过去编著的很有影响的《刑法总论》之后,刑法学教材建设中的又一新成果。全书分总论、各论两编,共24章、40余万字,书后附有我国现行刑法典和自1981年至出版前的全部单行刑事法规22件。读了之后,深感颇具新意,它立论清晰,体系完整,繁简适中,集中展示和反映了他们对刑法学最新研究成果,从体系到内容均有其特色。我认为,这是一本优秀的高校刑法学教材之一,不仅可供大专生和本科生用作基本教材,也是研究生可资参考的学术专著。《中国刑法论》具有以下特点: 一、突出对刑法基础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法学》1989,(3)
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刑法词典》,是我国第一部刑法专科词典。其特点为:1.权威性。本书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刑法学专家、教授高铭暄、王作富、单长宗、肖开权、顾肖荣、吕继贵等人撰写。有关中国刑法的各条目均以现行法律、法规以及有权部门的司法解释为依据。只对那些无司法解释的,才进行解释。2.全面性。全书按刑法学的体系排列,以我国现行刑法为主干,同时以相当篇幅介绍了外国刑法理论和我国历代刑法,可谓古今中外,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8.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著名刑法学专家、吉林大学法学院高格教授的新著《比较刑法学》一书,已于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由长春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五十万五千字。该书具有学术价值高,知识量大,材料翔实,观点鲜明,体例清新等特点,是我国比较刑法学领域中一部有特色有影响的刑法学专著。全书共分二十一章。一至二十二章与  相似文献   

9.
李荣,女,1970年3月30日出生,湖北宜昌市人,汉族。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学硕士学位,师从郭自力教授,并获得刑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刑法学博士学位,师从郭自力教授,获得刑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刑事执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我国刑事诉讼机制的运行实现了公正与效率双重价值;而刑法典的修订,确立了罚刑法定原则,弥补了我国刑法典人权保障机能的缺陷。"两法"的修订,明确了我国刑事法律制度改革的方向,同时也要求刑事司法制度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保障刑事法律的正确实施。对此,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指出,当前我国刑法学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要加强刑事判例制度的研究。①它充分地反映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对刑法学研究提出的客观要求。一、重构我国刑法判例制度的理论基础尽管我国法学界对于当代中国应否…  相似文献   

11.
《国际刑法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犯罪的法律控制》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军 《法学评论》2006,24(1):158-160
邵沙平教授的专著《国际刑法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犯罪的法律控制》历经几年准备和写作,日前终于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距邵沙平教授1993年第一本国际刑法学专著《现代国际刑法教程》的面世已经十年有余。在这十余年中,国际法和国际刑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全球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使国际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推动了国际刑法的重大变革。因此,这时修订和推出国际刑法学专著非常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全书主要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犯罪的法律控制着眼谋篇布局,在结构上分为三编,分别为总论、国际犯…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将探讨1751年巴伐利亚地区(Bayern)所颁布《巴伐利亚刑法典》(Codex Iuris Bavarici Criminalis)(以下简称1751年刑法典)之背景与重要内容,希望藉此说明德国当代刑法如何开始在18世纪被建立。1751年刑法典在19世纪到20世纪之间,被当时德国重要刑法学者列为德国近代刑  相似文献   

13.
阿炳 《现代法学》2002,24(5):159-161
《本体刑法学》是陈兴良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著。著作具有四大特色 :一是保持批判者立场 ,继承并提升刑法理论品位 ;二是界定本体刑法学的基本范畴 ,构建刑法学的新体系 ;三是提倡问题意识 ,寻求刑法学的真问题及其解决 ;四是创立一种刑法学教科书写作的新范式 ,即体系性叙述、法理性叙述与私人性叙述相结合。尽管存在些许瑕疵 ,但本体刑法学的总体特色可以概括为 :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并存 ;范式转换或体系完备并重。  相似文献   

14.
陈忠林 《中外法学》1997,(5):100-109
<正> 在我们刑法学者眼里,意大利意味着贝卡利亚、龙伯罗梭、菲利、加洛伐洛、格拉马蒂加等一大群在近、现代刑法学领域中为各大流派确定理论坐标的超级巨星,意味着这些刑法大师们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刑法理论的里程碑。意大利之所以有“刑法的故乡与摇篮”的美称,并不是由于贝氏等人对现代刑法学各大流派的形成有创业奠基之功,而是因为早在中世纪,意大利的注释学派,特别是后期注释学派刑法学家就已从对古罗马法的研究中总结出了现代刑法的许多基本原则,从理论上勾画出了现代刑法制度的基本轮廓。不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们对意大利刑法制度及刑法学理论的现状都不仅了解不多,而且往往存在一些重大讹传。全面介绍意大利刑法中尚未为我国刑法学界了解的东西,显然不是本文所能胜任的任务。在这里,笔者只想根据自己手里有限的资料,澄清我国刑法学界对意大利现行刑法典的几个带普遍性的重大误解。  相似文献   

15.
<正> 关于犯罪的原理在刑法基本理论中居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其开拓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刑法学科盼整体研究水平,也是正确、深入地开拓研究刑事责任、刑罚总论以及罪刑各论等领域的必备基础与重要条件。现行刑法典颁行十多年来,随着一批刑法学专题著作先后问世,使我国关于犯罪理论问题的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但是,这些论著都还局限于犯罪领域的某一个专题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对犯罪论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论著尚付阙如,刑法学界引为缺憾。现在,由马克昌教授主编的《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16.
《法学》2010,(1)
2009年11月中旬,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送来一篇《〈大清新刑律〉颁布暨罪刑法定主义引入中国百年祭》的文章。文章指出,《大清新刑律》*颁布即将一百周年,也是罪刑法定原则引入中国一百周年。《大清新刑律》虽然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覆灭。但其是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明证之一就是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因此,《大清新刑律》的颁布是中国近代刑法的肇始之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刑法学的发端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德日刑法学中的"构成要件、违法性、责任"的三阶层体系主要源自对如下两个问题的解决:(1)超法规的违法或责任阻却事由的认可与限制;(2)为了认定针对没有责任的人也可以构成共犯,不能将责任能力作为构成要件要素。如果一个国家的刑法或刑法理论无需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那就不一定要采用德日刑法学中的犯罪构成三阶层体系。而在共犯从属形式的问题上亦同。如果一个国家的刑法典中并未规定"构成性身份犯"与"加减性身份犯",那么,"统一性正犯概念"与"夸张从属形式"也是可以适用的。中国刑法学以及承担未来使命的年青一代应着眼于本国刑事实务中的现实问题来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刑法调整对象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任何一个部门法之所以能独立存在,就是因为它有着与别的部门法不同的调整对象。然而在我国,无论是刑法典还是刑法学都没能正确揭示刑法的调整对象。而调整对象的确立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刑事立法及刑法学体系是否科学。因此,加强刑法调整对...  相似文献   

19.
<正> 前不久,联邦德国奥斯堡大学法律系的赫尔曼教授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阿苏勒教授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座谈了联邦德国和美国刑法中的若干问题.现将座谈会的内容翻译、整理如下: 一、刑法的法制原则欧洲大陆的现代刑法形成于19世纪.随着宪政主义的兴起,刑法从君主手中转移到了议会.刑法典的编纂与实行,限制了君主的权力,刑法成了犯罪人的的人身保护状.从此,刑法典成了判断罪与非罪的  相似文献   

20.
徐岱 《法学研究》2009,(3):23-38
刑法解释学属于广义刑法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学科,并具有自身独立的学科品格。其独立的学科品格包括三个内在的学科独立基本要素和三个外在的学科独立条件。前者是指刑法解释权、刑法解释行为和刑法解释结论;后者包括:狭义刑法学无法涵盖刑法解释学,即刑法解释学不等同于狭义刑法学;广义刑法学本身已昭示了刑法解释学自身的独立性;刑法解释学的产生和发展遵循着法学学科独立的一般性规律。倡导刑法解释学的学科独立品格,其价值在于:推进刑法学的学科应用功能;纠偏刑法学研究者热衷于铸造恢宏的概念化法学架构而忽视刑法应用实效研究的倾向;彰显刑法解释学价值判断的实践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