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们所谓“大处方”,是指如今某些医生为了赚取“医药回扣费”而不顾病人实际病情和治疗需要,多开药、乱开药、开贵药的做法。可见,“大处方”是不规范的商品  相似文献   

2.
有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政绩”,不顾民情,不尊重客观实际和自然规律,打着“造福于民”的幌子,搞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盲目地铺摊子,上项目,只求轰轰烈烈,不求踏踏实实,结果是昙花一现,劳民伤财。虽然党和政府三令五申,明令禁止此类行为,但仍有人置若罔闻,我行我  相似文献   

3.
2013年8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张砥的文章,文中指出在全国上下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大背景下,五部门对奢华晚会集中“亮剑”,无疑是合国情顺民意之举。经济发展了,财政有钱了,办一些该办的活动不是不可以,但不顾地方财力,不顾实际条件,拿纳税人的钱肆意挥霍、做门面功夫,显然极不足取。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三个至上”表述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地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三个至上”的相互关系上,尤其是围绕“三个至上”“谁至上”这一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场讨论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倾向认为“三个至上”存在逻辑上的谬误,另一种倾向则认为...  相似文献   

5.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核心密码,其发展理念凸显为以人民为中心。从传统民本思想到现代民主观念的历史变奏,成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论先声。人民至上最基本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以及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的“人民至上”弹奏出“主人、主体、主考”三重交响:“主人”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至上的政治表征;“主体”强调人民是力量之源,是人民至上的实践表征;“主考”强调人民是最终评判者,是人民至上的权利表征。  相似文献   

6.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何云峰著文认为,当前我国学术治理完全是建立在“结果至上”的哲学思维基础之上的!结果至上的哲学思维特征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拿指挥棒的拥有充分资源。它是导致学术腐败和学术失范的最本质根源。这种思维方式不全面革除,学术腐败和学术失范的顽症恐难根治。在学术领域,结果至上的哲学思维是非常有害的。在它控制之下所制定的学术治理制度往往会以“学科发展”、“倡导公平竞争”、“拉开收入差距”、“重点攻关”等为幌子而披上合法的外衣。学术腐败者也往往会从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中找到借口。结果至上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7.
王斌斌 《今日海南》2006,(11):40-4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全国烟草行业关于“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的提出和实践,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烟草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共性要求和个性要求的有机统一。联系海南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的实际,知荣辱,明是非,讲责任,努力践行“两个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以共同价值观为指针建设企业文化,构建海南烟草的精神平台,既是历史的责任,又是现实的选择。一个人需要一种精神作支柱,一个企业也要有一…  相似文献   

8.
在烟草行业大力倡导并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以下简称“两个至上”),是烟草行业贯彻落实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坚持以“两个至上”价值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烟草,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韦守信同志在贵刊第6期发表的《政绩与为人民服务》一文,鞭辟入里地剖析了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出发点不端正,不顾实际情况,一味追求所谓“政绩”,结果以失败告终。此文可谓一语中的,发人深省。掩卷思忖,笔者想再就“政绩说”探源深究一番。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  相似文献   

10.
怎样叫做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回事。不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谈不到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淡“发展”,只会从根本上背离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什么发展;如果不顾世界状况,不顾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不顾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教条主义式的“坚持”马克思主义,那也绝不是真正的坚持,而只能损害马克思主义的威信。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那么如何发展呢?就社会科学战线的每个人来说,首  相似文献   

11.
“法律至上”原则的产生有着多种因素,但认为统治者都不得不遵守的“法律至上”的 社会心理在中世纪时已经形成。“法律至上”原则发端于西方独特的社会和文化,是根植于西方文 化土壤的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狠抓落实。那么,作为地方一级政府,如何抓好落实呢?我们的做法是:一、吃透“两头”,创造性地抓落实。所谓吃透“两头”,一头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一头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弄清本地的实情。在此基础上,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变成切合本地实际而又具体可行的措施、办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中央的战略意图。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必须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此,必须克服不动脑筋,不动腿脚,原原本本照抄、照搬、照转,不顾实际的本本主义和“一刀切”的文牍主义做法。去年,在国务院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党委、政府只有从各自乡情出发制定一条好的经济发展路子,才能确保本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山区乡镇党委、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路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些探讨。一、制定和实施乡镇经济发展路子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忽视经济发展思路的作用。表现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工作无计划性,只重视应付日常事务,“见子打子”,不重视对本地区长远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抓经济工作无系统性和全局性,导致这类地区经济发展不稳定,骨干产业难培植,经济发展无后劲,农村经济发展成效不明显。二是制定的经济发展思路不切合实际、缺乏科学性。表现为部分乡镇领导对本地实际情况调查不够,了解分析情况不深刻,上级抓什么,我也抓什么,片面地与上级“保持一致”,“同念一本经,同哼一个调”,所制定的经济发展思路脱离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思路操作性不强,组织实施中难以取得好的成效。三是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由于乡镇党委、政府每届任期仅三年,所以少数领导缺乏全局和长远观念,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眼前经济效益,不顾社会和生态效益;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只图一时的经济“繁荣”,重在本届“政绩”,导致经济发展无后劲,资源消耗大,重复建设现...  相似文献   

14.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原则要求和崇高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了“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深邃内涵。紧紧依靠人民与不断造福人民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高度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5.
我在《公民》“艰苦朴素”一课的教学中,尝试性地运用了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做法及体会如下: 一、运用启发,先要调查,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深入调查,摸清学生的实际,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前提。“启”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原有知识、认识水平、行为表现基础上的导向和提示;“发”是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者的导向和提示,将原有的知识、认识水平、行为表现加以校正和提高,从而达到新的起点。因而,不顾实际、不知实情、盲人骑瞎马式地滥用启发式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启而不发或滥启滥发。因此,为了上好初一年级这堂课,从而把“艰苦朴素”教育铺向全校,我在进行“艰苦朴素”一课教学之前,对我校初一(2)班52名  相似文献   

16.
孟大军 《当代广西》2004,(10):42-42
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之流鼓吹“搞出的政绩千方百计不让老百姓知晓,想方设法让领导看到”的歪曲“政绩观”,以及为了自己的仕途一帆风顺,而不计施政成本、不顾地方发展、不惜牺牲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期生态环境为代价,尽搞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7.
如今,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有着强烈创造财富的愿望。加之崇尚“勤劳致富”,不像欧美人那样有钱不赚去休闲。有的企业甚至提出所谓的“床垫文化”,鼓励累了就睡办公室,醒了就继续工作。由于过多的关注财富积累,而“注重人的权益至上、人的价值至上”的人文精神却在逐渐流失,很多职场人士无法获得足够休养生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倡导﹃四个不论﹄促进经济发展李新泰我们根据淄博实际,在探索多种公有制形式发展问题上,提出了“四个不论”。(一)不论哪种形式,搞好就行。不论哪种形式,不是盲目蛮干,不是不讲原则,不是不顾法纪,而是建立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公有制发展、有利于企业发...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建设中,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是全国各地的普遍愿望,但这个美好愿望应建立在现实的、科学的基础之上。当前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不顾客观条件和群众愿望,盲目冒进和“赶超”,这一做法亟须纠正。  相似文献   

20.
理论信息     
刘国光:所谓的“自行车”理论曲解了“发展是硬道理”理论“盲目重复铺摊子、上项目不是硬道理,不顾质量、不顾效益的发展不是硬道理,破坏环境、破坏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的发展不是硬道理,用通货膨胀的办法来发展也不是硬道理,而是歪道理。”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是硬道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