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陆微 《党史纵横》2009,(12):27-30
毛泽东不相信“搞工业、农业,比打仗还厉害” 从1949年10月到1955年年底,新生的共和国在短短几年里,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绕暗礁、战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奇迹般地制止了危害人民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在神州大地,几亿农民顺利地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胜利地完成了以“三大改造”为主的各项社会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2.
张肇俊  张驰 《世纪桥》2012,(14):28-32
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而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周恩来、陈云以及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就国民经济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  相似文献   

3.
梁营  郭健军 《世纪桥》2003,(4):18-20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以后的新问题》是陈云1956年9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这篇发言首次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比较完整、富有创见的构想,即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论,是陈云长期思考、探索的成果,是他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精华,也被看作是他支持改革和市场的强有力的说明,甚至于有人称这篇发言“也许是他最著名的文稿,是他一生中两篇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4.
十五、最后一次签批文件1975年9月20日下午,是周恩来住院后的第四次大手术,当时的中央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张春桥、李先念和汪东兴都来到了医院,以便随时知道手术进展情况,了解手术结果。万一发生意外,还可以代表毛泽东和党中央当场下决心。就在医生、护士们紧张地为手术做准备时,周恩来突然想起了什么,要在现场的工作人员赵炜回他的西花厅办公室,  相似文献   

5.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路径,"第三条道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第三条道路"值得我们借鉴,但缺乏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点的结合决定了我国必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更是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苏两党两国历史上关系最热络的时期是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上世纪50年代中期(1954—1958)中苏两国的蜜月期,无疑是从赫鲁晓夫1954年9月29日至10月16日首访中国,毛泽东、周恩来与他首次在北京会面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英国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作为一种理论,"第三条道路"具有进步性,但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何让高职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章总结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和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宏剑 《学习月刊》2012,(15):10-10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搞好思想信仰工作,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搞好国家建设,如何确立时代的价值观,从科学发展的历史高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这个时代大方向,在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所发表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媒体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但是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更是时代赋予媒体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就媒体三贴近的实践途径谈以下几点,和广大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党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百年来党领导全体人民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即“十个坚持”,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坚持中国道路。要对坚持中国道路这一历史经验进行科学的把握,必须深刻理解其蕴含的三重逻辑:深入理解坚持中国道路的理论逻辑;深入认识不同时期坚持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深入掌握坚持中国道路遵循的“54321”的实践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对坚持中国道路这一历史经验有科学把握,汲取其有益经验和智慧力量,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将其用好、用实,从而使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伟大荣光。  相似文献   

12.
“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不管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郑重提出来的。他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不能看到群众和基层党员中有人先富起来就坐不住了,就想自己也先富起来。”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党和国家是制定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目的是为了加速经济发展,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是,某些领导干部没有把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同坚持党的宗旨和党章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  相似文献   

13.
曹仲彬 《新长征》2006,(2):46-47
当前,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根本性的重大课题。80多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一脉相承,为我们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从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的任务。这是时代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呼唤和要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对“三个规律”的本质认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从建国后三次经济调整看陈云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观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源泉之一。在长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陈云坚持从国情出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研究和考察中国的经济建设问题,探索经济发展规律,逐步形成并运用的以人(农)为本、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陈云对于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八一起义无疑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八一起义是如何决定的?从起义的提出到最后的决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些问题曾经困扰过众多党史工作者和关心这段革命历史的群众。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档案馆将一批有关八一起义的历史文献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八一起义无疑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八一起义是如何决定的?从起义的提出到最后的决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些问题曾经困扰过众多党史  相似文献   

18.
中共八大在总结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提出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上来的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目标,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起点。八大召开前后陈云的实践探索和思想发展为八大路线的  相似文献   

19.
鲍小刚 《先锋队》2013,(21):34-3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结论论从史出、观照现实、引领未来,我们应该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确立”这一重大政治命题、理论命题、实践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