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广校是国家重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适用人才培养基地,由多个部门联合举办的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民教育培训学校,覆盖广大农村的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方面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组织人事学研究》2010,(3):41-43,46
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推进这项工作,对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远程教育,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一边是日益拉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一边却是农村"超国民收入分配",是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出现了误差,还是我国经济陷入了不正常的发展轨道?从"超"字入手对农民增收的幅度空间展开分析,显示所谓的"超",正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新发展.社会化带给农民额外收入的同时,对农民增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要对农村、农业、农民进行多元扶植,在合理的增收幅度之内突破传统理论极限,最大程度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2)
以黑龙江省12个市、县及所辖村镇的899人,其身份分别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农村远程教育站管理员;远程教育中心负责人;农广校、电大教师;基础教育教师;农村中、小学生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共七类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及实时访谈,对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面且客观地反映了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的特点及发展需求,为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今后的发展及策略的制定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民增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以郴州市为例,分析农民增收的情况及特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发挥政府传导功能,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建立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是新阶段各级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推进科技入户、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效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湖南省浏阳市在电话语音系统、电脑网络系统、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方面注重实效,切实为"三农"提供全方位服务,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受到了广大农民欢迎,提高了信息服务效果,解排了农民难题,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5,(7)
<正>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农村"三资")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出现违纪违法现象的主要诱因。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西青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成效进行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1.健全了农村"三资"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了管理组织。西青区委、区政府成  相似文献   

8.
孙书庆 《学理论》2008,(23):28-30
最近,哈尔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推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实现"三个跨越、三个率先"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  相似文献   

9.
国家制度安排与政治认同之间存在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建国后我国农民政治认同所出现的两次高峰为主线,以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等为关键节点,简要梳理我国农村制度的变迁历程会发现,我国的农村制度变迁与农民政治认同之间存在一种以前者为主导的"非对称性"互动。近年的农村制度安排虽促进了农民政治认同的复兴,但在认同构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由此亟需学界和政府做出进一步的制度改革探寻。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化进入加速资本深化阶段后,农民转移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三农"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促进农业的内源性发展是当务之急。而要促进农业的内源性发展,则必须对农村土地制度、农村政治体制、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以其卓越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逻辑主线在于,以深化农业农村多领域的改革为动力,调整和优化农村生产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的共同富裕。围绕这一逻辑主线,习近平强调了"三农"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全新的思路促进"三农"发展。习近平关于"三农"的理论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12.
农村能源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家农业部重点支持的生态家园工程项目,也是建设生态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今年以来,我县依托国家农业部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按照因地制宜,统一标准,严把质量,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快以"一池三改"为主要模式的农村沼气建设,实现了农村沼气建设的突破性发展,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优化了农村生产生活用能结构,使种、养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证农业向可持续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打破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为弥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在农村改革的30年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增长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更是加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以及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目标,是以人为本,不断构建中国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中国农村新型农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建设仍然是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现阶段,要突出农村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切实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多渠道开展科技培训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和经营素质;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5.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由于它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目前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成长期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和困难。只有正确认识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能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7,(2)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村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村电子商务是农村生产、流通和消费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业态,它既可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进城,还可以促进农村创业就业,对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农业经济竞争力、切实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于有效破解"三农"问题意义重大。一、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陈向军  王超 《学理论》2014,(7):159-160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的有利途径,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阐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在发展基础、发展结构、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为支撑、以村民为主体的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以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带来了新的亮点。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是: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和提供相关服务;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保证每个成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治理结构;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强化领导,营造氛围,推进合作社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村区划调整是优化村居布局、促进农村发展、稳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为深化农村改革,从体制上保障农民增收减负,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可实行并村"。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村区划调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16,(6)
正【提案背景】如今,农村电子商务成为改变农村传统经济结构与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物流网络不发达、配送成本高,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难度较大;农民的电商消费理念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农村电商人才匮乏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商务的发展。【具体建议】1.完善农村电商的服务体系。给予电商企业减免税等政策上的扶持。同时,在仓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