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祥林 《法制博览》2011,(15):39-41
“毛泽东是台湾最好的代言人”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积极奉行“台湾独立”政策,并于1954年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一系列事件震动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意图已非常明显,美国到底要介入到什么程度,《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多大?毛泽东决心对金门实施炮击,以便在实战中摸一摸美国的“战略底牌”。  相似文献   

2.
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的军事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合作关系,它是新的中苏同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苏两国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中苏军事关系既包括两国之间提供军事贷款及武器装备、培训军事人才及交流军事技术等一般意义上的相互援助和协作,又包括在战争状态下双方之间的协同作战,以及在和平时期双方为保障国家安全、进行国土防御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联合军事行动。 就总体言之,1950年代的中苏军事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53年。在中苏同盟建立初期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对中国的大规模军事援助,不仅有力地保证了中国新生政权的稳固,而且还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初步实现从以步兵为主的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军队的转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阶段中苏双方的军事合作既维护了各自的国家安全利益,也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信任和了解,推进了两国同盟关系的发展。 第二阶段,1954—1957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和平建设时期。在动员全国力量投入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中国需要苏联继续提供军事援助(特别是包括核武器在内的高科技武器装备),以保障自己的建设环境。而苏联在对中国实施全方位经济援助的同时,也希望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1979年的元旦,对海峡两岸关系来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这一天发表了举世瞩目的《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倡议两岸尽早结束对峙状态,实现两岸的“三通”和开放各种交流,并为此采取了包括停止炮击金门、裁减福建...  相似文献   

4.
网络军事战略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该战略为美军在网络空间有效开展行动、保卫国家利益提供了指导方针。鉴于互联网和其他军事行动领域的紧密联系,网络空间军事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为此,美军不断加强网络战和网络威慑能力建设,进攻性倾向越来越明显。通过加强与盟友及伙伴国的合作打造网络军事同盟,美国力图引领未来网络空间秩序的发展方向。然而,美国的网络军事战略面临一系列挑战。网络空间的结构性特点使得美国难以实现在该领域的绝对安全,美军构建和维护网络空间优势地位进而谋求网络军事霸权的构想将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5.
台海问题从来都是美国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否会在台海发起军事行动,以完成国家统一的使命更是美国军事观察家,中国问题专家们分析的课题。本文作者毛文杰博士是美国情报研究和分析中心副主任,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在2005年9月15日,中美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召开的“中国军事现代化和台海平衡”听证会所做的这份报告中指出:由于直接军事行动的风险过高,中国更可能采用由信息战、心理战、计算机网络攻击、“斩首行动”等超限战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阻止美军的军事干涉。整份报告充满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以及各种捕风捉影的分析。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本刊发表此文并非赞同其观点,更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意见与媒体     
我没有点明是五角大楼那帮人,我只强调我不认同有些人似乎认为这项军事行动稀松平常。——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琼斯质疑副国防部长沃尔福维茨等高级官员所谓美国一发动攻击萨达姆政权就会垮台的说法。从军事角度讲,核武器不会比常规武器取得更多战绩。核袭击将被看作不折不扣的过度毁伤。  相似文献   

7.
美国密切注视中国的核计划 1954至1955年,中美在台湾海峡的金门和马祖两岛对峙期间,毛泽东做出了发展核武器的重大决定.发展核武器需要科学和技术,需要巨大的工业投入,需要生产裂变材料.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24日,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进行了空袭。北约的军事行动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是对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核心的国际安全机制的蔑视和公开挑战。 一、北约利用科索沃问题 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 科索沃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00万。这里的居民主要是阿尔巴尼亚族人  相似文献   

9.
雷墨 《南风窗》2013,(20):25-25
普京酷爱柔道,深谙这项运动借力打力、使对手失去平衡的精髓。在叙利亚化武危机中,普京外交的"柔道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美国就叙利亚化武袭击事件发出军事打击威胁后,俄罗斯就展开了积极的外交行动。从英国议会否决首相卡梅伦军事干预叙利亚的提议,到奥巴马宣布就对叙军事行动寻求国会授权,普京已经看到了美国这个对手"步伐不稳"。美国国务卿克里的"交出化武就能避免军事打击"、据称是"无心"的表态,立刻被俄罗斯抓住当作"借力打力"的契机。以克里的表态为蓝本,经过3天的谈判,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述军事对抗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益于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创造台海永久和平的新型军事安全战略。这种新型军事安全战略的基本特征是:把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既关注如何赢得战争,也关注如何通过战争赢得和平,还关注如何防止已经建立起来的和平转化为新的战争。以此为标准检视台海各方军事安全战略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军事安全战略实现了战略与政略的高度结合,为军事服从政治、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台湾、美国坚持“只经不政”、“和而不解”,使其“和平愿望”难以贯彻到军事安全战略层面,是阻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建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00年3月,普京当选总统。次年4月,俄罗斯正式出台了“新军事计划”,新军事计划与普京政权几乎同时诞生显然不是巧合。在俄罗斯新军事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该计划明确提出了俄罗斯“有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俄罗斯都将拥有能够给所有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的核武器”、“俄罗斯拥有使用核武器给对俄罗斯及盟国进行大规模侵略予以回击的权力”等字眼。也就是说,在俄罗斯新军事计划中,俄罗斯安全的基础是核武器。而计划中所提到的“各种核武器”并不是指战略核武器,而是指包括中子弹在内的战术核武器。从某种意义上讲,俄新军事计划是一份积极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宣言。  相似文献   

12.
红星指引新天军 俄罗斯最新太空军事实力深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俄罗斯航天部队司令官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将军向外界公布了俄太空军事复兴计期。按照该计划,俄罗斯将大力加强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不断提高太空系统的作战能力,以确保俄罗斯在军事航天领域的战略主动权,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最近,美国艺术与科学工程学院公布《俄罗斯太空军事实力报告》,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俄罗斯天基武器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综合评估俄罗斯太空政策和整体作战水平的基础上,探讨了俄罗斯未来太空军备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过去十年来,即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期间,中国军事外交牢牢把握和运筹战略机遇期,全面贯彻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防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认真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促进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增进与各国军队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独特战略作用。十年来,中国军事外交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始终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大理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军事外交大格局,并发展了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军事外交大开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军事外交也将在党的指引下,继续坚持"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理论,完善和发展既有的军事外交格局,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践行公共外交,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保守国家秘密和军事秘密是人民武装警察的法定义务,武警部队非常重视保密这项义务,每年都要进行保密教育。但武警部队在履行该项义务的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连续发生多起重大失泄密案件,已对我国国家安全和军事利益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5.
1958年8月23日,中午12时。厦门前线,万炮齐发。 从厦门对岸的角尾到泉州湾的闱头,长达30多公里的半圆形;大金门、小金门及其所有港口、海面,全部都在解放军远程大炮的射程内。一时间,硝烟弥漫,炮声隆隆。  相似文献   

16.
扫描     
《南风窗》2006,(19)
假如美国伊朗开战《时代》周刊就此采访了美国和中东的数十名专家和政府官员。他们认为。针对伊朗核设施的军事行动将有很大的胜算,但代价将十分惨重。美国专家称,持续数天的军事打击将使伊朗核计划后退2~3年。有些人相信。如果美国打击得足够凶狠,伊朗人也许将对其核计划产生动摇。而另一些人则指出,战争会催生伊朗国内的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国际军事安全领域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各种局部冲突与战争不断发生,反恐成为维护国际安全的重要任务,全球军事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军事优势有新的增强,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增大,但各国并未放弃对传统安全的重视.总体而言,世界军事安全在国际反恐问题的牵引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继续在总体和平和局部战争的态势中起伏波动.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最容易沟通的是水。站在地图前,你会觉得,那条海峡是那么窄,窄得仿佛一双手就可以把全部的水掬起来。然而,近40年隔膜,大陆、台湾之间宛如天堑。从1949年大陆解放,国民党退踞台岛,炮声硝烟便一直在海峡上空弥漫不断,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陆率先提出两岸和平统一的主张。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宣布停止对金门、马祖地区炮击。海峡渐呈祥和之气,台资涌入,民间贸易日盛。但是,由于台湾当局仍顽固坚持“三不政策”,消极对待两岸直接“三通”,台湾海峡  相似文献   

19.
读者与编者     
《国际展望》2007,560(6)
澳日防务协议的背后澳大利亚与日本将于2007年5月签订防务安全协议,这项协议将使澳大利亚与其头号贸易伙伴日本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此协议是除《日美安保条约》外,日本与他国签订的第一个防务协议。对于这项双方声称没有任何军事目的的协议,澳日两国都有着自己的打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是目前俄罗斯最具权威的军事理论家,曾撰写《未来战争》等著名军事论著,他于2002年5月率俄罗斯军事代表团赴我国国防大学和军事科学院作军事科学交流,讲授世界军事理论前沿问题,引起我国军事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对于多年来维系“冷战”平衡局面的核遏制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世界已发生了变化,总的国际局势的相对稳定性不是建立核遏制基础之上,而是建立于国家的政治、财政、经济、食品、医药、文化、民主、社会以及军事和国家安全的其它因素之上,现在已形成一个非军事遏制的完善系统,在目前的条件下,将一切都归结为军事安全,并且是建立在核遏制基础之上的军事安全,是危险的,是毫无结果的。本刊特编译此文,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