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 ,是人类走向21世纪作出的战略选择 ,它的形成与发展 ,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可持续发展与唯物史观具有相同的理论起点 ;可持续发展对唯物史观现代形态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历史哲学之于人类有何价值?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代表人物密尔(Mill,旧译穆勒)如是说:“历史哲学一般被认为同时是社会进步哲学的证明和雏形。”(《西方思想宝库》第900页)照此观点,历史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如何科学、理性地对待历史,更有助于人们认识现实观照未来。衣俊卿博士的历史哲学专著;《历史与乌托邦──历史哲学:走出传统历史设计之误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以下简称《历史与乌托邦》)以独到的哲学视野,通过对历史上的乌托邦的剖析阐述,通过对历史、现在、未来交会点的人的分析;通过对人与乌托邦历史的分…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是一部走向文明的历史。然而,自人类社会生成以来,剑与火总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脚印。战争,作为人类自相残杀的怪物,在原始状态就已发生。20世纪到了空前的高峰,第二次世界大战,卷入了地球村的大多数“村民”,千百万生灵涂炭,无数英烈的抗争与牺牲,成为人类历史永恒的悲壮之歌。人们也欣喜地看到,20世纪又是一个从战争走向和平的时代,倘若说,本世纪前半叶是战火笼罩、硝烟弥漫,那么,可以说,本世纪下半叶,尽管局部的战争并没消失,但世界性大规模的战火已不再增起,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认识本世纪的这种“变…  相似文献   

4.
陈莉莉 《学理论》2013,(12):41-42
马克思一生最主要的理论功绩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其中唯物史观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主要是对唯物史观的起源、构建、体系形成进行梳理,从宏观上把握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5.
黄莉 《学理论》2009,(18):1-2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不仅为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结构和发展规律提供了一种理论武器,而且直接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该文主要从理论基础、研究预设、知识完整性三个方面论述唯物史观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人类从20世纪迈向21世纪的时候,与即将过年(一个大年!)时充满喜悦与企盼的孩子一样,有许多憧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希望下一世纪会有更多的和平,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人类在20世纪中经历了巨大痛苦与磨难,走过弯弯曲曲的道路之后,有了更多共同的心愿。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交通、通讯的快捷,使人类的这种心愿得到迅速的传播与交流,汇集成一股澎湃的世界思潮。与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时期相比,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类在关于自身前途命运及生存方式上,有了更多的共识,尽管这种共识出于不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18、19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综合创新和不断超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澄清全球视野下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种种误读,彰显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对解决当下全球生态危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炯 《学理论》2009,(10):7-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首先,实践标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扬弃了传统和创新了实践标准;其次,改变世界的实践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而且公开声明服务于无产阶级与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基础,很好地解释了科学性与革命性何以统一于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首次提出异化劳动理论,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生产关系。同时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马克思突破并超越了两种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局限,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形成了人本共产主义思想。这对他未来进一步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最终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毋庸置疑,唯物史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最高理论成果。与传统哲学的致思逻辑截然相反,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个人"在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即人的生活方式的深入考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向,从而展现出唯物史观的致思理路,深刻彰显了"真正的共同体"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旨归意义。"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讨"人的自由发展"问题的必然结果,而且也在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意蕴中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遵循唯物史观的致思理路,对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的逻辑梳理,不仅展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底蕴,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明确了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也是人们观察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它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列宁把唯物史观的发现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①由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社会革命、指导社会实践所必须遵循的指南。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一个半世纪里,唯物史观一直是共产党人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的核心思想和哲学基础深刻地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研究的理论视域中,价值是具有彰显旨归意义的重要范畴,是"哲学精神的展开的本质"。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彰显着唯物史观的理论旨归,深刻阐发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诉求。在这个意义上,唯物史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致思逻辑,将理论的价值定位从逻辑自洽转向了生活实践,从而开启了价值哲学研究的全新场域。唯物史观的价值诉求从来都没有停留在"能够生活"的底线层面。从"能够生活"的理论指向到"美好生活"的实践旨归,不仅是理论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且是理论价值的升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物质生活资料的日趋丰富必然构筑起价值诉求跃迁的实践前提,而价值诉求层次的跃升则充分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不仅为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结构和发展规律提供了一种理论武器,而且直接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该文主要从理论基础、研究预设、知识完整性三个方面论述唯物史观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回归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逻辑主线,对生活方式变革的理论观照实际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马克思"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致思理路,不仅标志着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分歧,展示了唯物史观的哲学变革逻辑,也蕴含着对人的现实困境及其解放途径的价值诉求,彰显了"改变世界"的社会革命逻辑。正是依据人类生活方式的衍变存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制定了以生活方式变革为主线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尽管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立足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立场深刻地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也确实揭示了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一些内在悖论,但由于此时缺乏应有的经济哲学的基础理论,他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市民社会的经济属性和经济规定,因而也还没有真正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念。就此而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只是"颠倒"而非"超越"了黑格尔哲学。重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史地位,对于准确把握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脉络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亦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提出“实践”的概念,就是针对当时德国思想耽于抽象思辨所作的批判,并由此引出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两条基本要求:一、终止抽象,将哲学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的实证的科学研究;二、超越单纯的理论斗争,重视把思想付诸行动的具体社会实践。在这方面,马克思曾有过“经验的观察”的主张,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9页)今天,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人的邓小平同志,在和平与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思想史上,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而完成这一业绩的关键,则在于唯物史观的创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概论”中详尽地考察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精辟地论述了哲学历史观上的变革对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决定性意义。在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认真学习《反杜林论》“概论”,弄清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坚持唯物史观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菲菲 《学理论》2013,(17):233-23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和新的移民潮。杜威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对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影响,教育也不可避免,杜威正是对转型时期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把实用主义哲学融入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绿色乌托邦:生态自治主义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自治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并迅速成为主导绿色政治运动的理论思潮。它以生态中心主义的自然价值观为哲学基础,提出了人类现代环境问题成因的一般社会结构和文化意识阐释,并构建了一个以生态原则和地方自治为基础的、超越现代民族国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后现代社会,也即一个生态理想国或生态乌托邦。它在政治主张上确有许多创新之处,以致于很难将其归属于某一传统政治学流派。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学理论,它尚有很多缺陷,特别是未能阐明通往绿色目标的现实道路,而这不是只靠生态中心主义方法的自我完善所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20.
韩丽君 《理论探讨》2001,13(2):33-3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及其保守性 ,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观的萌芽 ,是唯物史观创立形成的开端 ,同时它也表明马克思哲学思想一开始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而不是一般唯物主义。据此我们有理由把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确认为其唯物史观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