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12,(6):135-152
巴西与非洲建立联系的时间较早。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巴西对非关系的态度在重视与疏远之间徘徊。2003年卢拉执掌巴西政权后,巴西出于重视国内非洲裔人的平等权益、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和追求独立外交等因素的考虑,日趋重视对非关系,并大幅调整对非政策。此举不但巩固了巴西与非洲关系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而且扩大了巴西的国际影响力。卢拉政府的对非政策被其继任者罗塞夫总统所继承。巴西对非关系在长期演变中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即对非关系受国际体系、国内经济社会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葡语非洲国家在巴西对非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巴西在对非合作的领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巴西和非洲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种族血缘奠定了巴非关系发展的基础.巴西独立后长期优先发展同美洲和欧洲国家的关系,非洲在其外交战略中处于次要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起,巴西逐步就对非政策作出调整,尤其是近年来,将优先发展与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西和非洲的政治、经济关系全面提升,进入历史上最密切时期.巴西在对非合作中十分注意策略,有其独特之处,受到世界舆论的好评和非洲国家的欢迎,值得我国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和平与发展》2021,(2):99-114
近年博索纳罗就任总统后,巴西外交布局出现明显变化:大幅度向美国及其极右翼盟友靠近;对南南合作及全球治理不感兴趣;以意识形态亲疏处理与地区国家的关系,无意领导地区一体化。巴西外交政策右转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不仅是博索纳罗总统个人政治倾向的体现,也与其核心支持力量极右翼保守派的推动密不可分,同时也离不开特朗普政府的示范作用。巴西亲美反多边对外政策实践的国内基础并不稳固,还与博索纳罗重振经济的目标相悖,拜登的胜选进一步加大其推进难度。巴西意识形态外交虽对中巴关系造成一定困扰,但难改中巴友好合作大局,两国务实合作的前景依旧广阔。  相似文献   

4.
1990年,巴西的政治、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政治上,自1964年以来巴西第一次实行了民主选举,在政治民主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外交政策上,巴西一改萨尔内政府时期既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传统关系,又加强和扩大同发展中国家交往的多元化方针,转而实行更加务实、更具有选择性的“在优先发展同邻国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将外交政策的重点转向西方发达国家”的亲西方政策。在经济上,巴西实施了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其主要体现是新的稳定经济政策和新的工业政策。面对1990年末1150.96亿美元的巨额外债和1764.87%四位数的高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5.
当前巴西经济困境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1年以来巴西经济陷入慢速增长乃至技术性衰退的困境,对此较常见的有外因和内因两种解释:外因论强调世界经济不景气、大宗商品超级价格周期结束、流动性趋紧和主要贸易伙伴增长减速等消极影响;内因论认为巴西的体制缺陷和政策失误难辞其咎。此外,在奉行积极还是紧缩性财政与货币政策,应否削减财政的社会福利支出以及界定国家经济的角色等方面也存在争论。罗塞夫政府选择紧缩政策使其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和经济转型之痛。本文认为巴西当前的经济困境主要是内因所致,且不能忽视其政治因素。在采取紧缩政策的过程中,需要构筑有力的政治共识,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的改善,保持增长与福利的平衡,提高私人投资者与中产阶级的积极性,挖掘投资与贸易对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冷战以来苏联与巴西的关系经历了建交→断交→复交的曲折过程:1945年苏联与巴西建立了外交关系,1947年巴西断绝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1961年巴西恢复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从有限接触迈向务实合作.苏联与巴西断绝外交关系后,双方仍偶尔发生接触,但仅局限于经贸领域.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与巴西的关系有所改善,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互利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的趋势凸显.究其原因:一是国际舞台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巴西同美国的关系出现恶化;二是经济形势的恶化迫使巴西政府加强与苏联的关系.冷战结束以后,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在经历短暂挫折后恢复了与巴西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际组织等领域的互信和合作,两国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巴西劳工党赢得政权并连续执政的主要经验是:与时俱进,调整党的方针政策,使其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推动务实稳健政策,促进经济增长;重视民生问题。劳工党执政的主要教训是:在土地改革和教育、医疗等领域缺乏深刻的改革;在是否应制定和实施"左派议程"方面发生分歧而导致党内分裂及其他后果;严重腐败侵蚀党的信誉。2013年6月爆发的大规模社会抗议反映了劳工党执政的政策失误。劳工党未来能否继续和顺利执政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正>巴西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在拉美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尤其如此,但随着目前巴西经济形势陷入低迷,巴西在地区和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将如何变化?对此,本期"国际关系"专栏特载文诠释。《地缘与结构:巴西外交的"地区维度"解析》一文指出,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多层次权力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结构性权力分析以及外交政策认知理论关于理念作用的分析,对于认识巴西外交的地区维度具有启发作用,但其分析逻辑各有不同。将巴西在地区层次的外交政策实践纳入一项综合地缘  相似文献   

9.
葛汉文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1):29-38,80
二战结束后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是巴西的地缘政治形态、国内治理、国际关系、对外战略等问题,实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是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目标和口号。这种研究通过鼓吹加强领土控制、促进国内治理、主导地区形势来实现大国抱负,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思想基础源自经典地缘政治的观点与逻辑,具有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但巴西学者对缩小国内的地区差异、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有其独到之处。在建设一个"强大的经济和稳定的国家"的口号下,巴西地缘政治学者高度关注巴西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巴西的重在意义。戈尔贝里把使本国经济现代化和完成巴西的地缘政治目标视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地缘政治思想对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巴西的内外政策产生了广泛影响,并成为1964年军政权上台后巴西国家意识形态的支柱之一,在巴西国家大战略的制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巴西地缘政治思想提供的诸多政策手段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且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形势。  相似文献   

10.
英国曼塞尔出版有限公司于1994年出版了《经济发展与工业政策》一书,作者是英国兰开斯特大学地理系高级讲师理查德·M·奥蒂。该书对韩国、巴西、墨西哥、印度、中国5个最大的新兴工业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历程、重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政策的得失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有关中国部分的主要观点摘介如下: (一)战后,中国工业政策的制定受整个战略目标的制约,难免产生弊端 与印度和韩国一样,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于战略考虑也把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置于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因此在工业发展方面采取了“绝对主权”式的发展政策,重工业则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