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各国首脑在国际舞台上纵横碑阅、唇枪舌战之中,无不浸透着智慧的力量,闪耀着艺术的光芒。这里记录了几段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的趣闻。在布热津斯基的家宴上,布氏发表高见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所有其他国家。邓小平反应很快,不置可否却又颇为自得道:“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的饭菜最好;在欧洲,法国的饭菜最好。”在谈到两国关系时,布热津斯基对邓小平说:“卡特总统由于决定和中国关系正常化,他在国内已碰到一些政治上的困难。你在政治上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吧?”邓小平哈哈一笑,随即答道…  相似文献   

2.
丹东市自来水公司二队五班成员都是青年职工。一次,他们接受了为市高丽沟居民引水进户的任务。这项工程要在岩石坡上铺设1000多米管道。职工们一镐下去就是一个白点,震得虎口发麻。班里有的同志为难地对班长白延东说:“这活没法干。”白延东见大家情绪不高,想到自己前几天去高丽沟走访的情景,便有了主意,决定把大家带到那里的土井旁,上一堂职业道德课。全班同志来到高丽沟。居民们听说自来水  相似文献   

3.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4.
江山  罗绮 《瞭望》1999,(31)
两年前,石家庄天同拖拉机有限公司的正大门由北门改为南门公司领导想趁此机会拿出几十万元改建一个象样的新大门。于是,领导就在“厂务公开、民主监督”的厂情会上将这一想法向全体职工进行了通报。然而几位职工提出,公司目前还处于困难时期,应当先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生产。公司领导觉得这几位职工讲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这一建议,从此该公司凡遇有重大决策,公司领导都事先向广大职工征询意见。目前,村务、厂务和政务公开已经在河北省推广,如今当你问某人“三公开”好不好时?大概没有一个人会站出来说“不好”。但是,河北…  相似文献   

5.
宋桂奇 《党政论坛》2014,(12):12-12
1982年4月底,侯宝林先生随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来到香港演出,由于先生早已是名震天下,于是,记者们都把闪光灯对准了他。首个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外国记者问他:“侯先生,您说的是普通话,香港主要讲广东话,您说的相声香港入能听得懂吗?若是听不懂,会有人来看您的演出吗?”。  相似文献   

6.
1987、1988年邓小平两次谈到他自己是“三落三起”、“三下三上”,坦率地讲述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和艰难曲折的经历。邓小平的第一次“下”和“上”,发生在30年代。邓小平的第二次“下”和“上”,发生在60至训年代。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和“上”,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下三上”,不仅使人们赞叹不已,而且唤起了人们的沉思:是什么原因促成邓小平的“三下三上回?是什么力量在支柱著邓小平凡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呢?邓小平的“三下三上”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邓小平对他政治生…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3,(14):26-27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开国上将张爱萍是比较突出的一位。功勋卓著自然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的。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这三句评价,立体地呈现出张爱萍的品质与性情,这在我国高层政治生活中是异乎寻常的,更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的思想观点,是他的经济改革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观点。这不仅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一、市场是一种方法,社会主义也可以如市场经济.邓小平认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第203页。)过去,人们把市场与资本主义相等同,这不符合实际.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能把它混同于根本制度。邓小平…  相似文献   

9.
一、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拉开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序幕 1.复出前多次发表谈话,对“两个凡是”表示异议。据《邓小平年谱1975—1997》记载: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王震、邓力群谈话,系统地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其中包括这样几个主要论点:第一,“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思想陈中玉一、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概括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体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他还说:“社...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面对理论滞后的状况;面对教条主义的空谈习气;面对摆脱贫困、迅速树立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的急迫形势,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不搞无谓的争论。他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于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4页)这是邓小平同志集我党几十年历史经验之精华,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实践问题的一大创见,是对毛泽东“实践论”思想发展性地运用。这一思想对指导当前我国改…  相似文献   

12.
姚勤 《党政论坛》2008,(1):43-44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无法将它撬开。一个瘦小的钥匙来了,它把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相似文献   

13.
在粤西农垦一水泥厂调查时,我们看到很多职工的家中都贴着一张《爱厂职工荣誉证书》。证书上写着: 经职工评议,厂批准,授予××同志为一九八四年“爱厂职工”荣誉称号,特发此证。望继续发扬主人翁精神,珍惜荣誉,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更优异成绩。陪同我们的厂工会同志指着墙上的奖状对我们说:“可别小看这张奖状的作用,许多职工领到它时,比领到奖金还高兴呢!”有的职工为了把这张奖状珍藏好,还特意买了镜框装起来,有的人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亲属和友人。供销科的一个同志因出差被漏评了,他回厂后,立即找到厂领导问明原因。他对领导说:“为啥把我忘了,我上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创办了中国“电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年首届广播电视大学开课至今,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已培养了212万名高等专科生,占全国各类高校同期毕业生的14%。办“电大”,这个被视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的首倡者是谁?几个年头过去,一位辽宁老者终于找到了答案──邓小平创办了中国“电大”。这位老者名字叫彭忱。为了找到邓小平的批示,他千辛万苦,曾13次进京。彭忱先后撰写了30多篇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论文,其中(邓小平与广播电视大学)一文详细地叙述了邓小平创办“电大”的过程。彭忱写道:1977年10月19日,邓小平会见了第三次访华的老朋友、英国前首…  相似文献   

15.
虽然有政工部门和政工人员,但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领导不关心,措施不得力,职工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得不到及时引导和解决。如今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怎样到位? 京东纺织一条街一位年近半百 的老工人感慨万端,他说: “我们这一代人最倒霉了,该好好读书时赶上‘文革’,该上大学时赶上了上山下乡,回城当了工人,如今快老了又下岗,这把年纪了,下岗以后怎么活?学新东西脑子不管用了,干体力活身子骨又不灵了,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位老职工的思想状况极有代表性。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工人干部在想些什么,他们对新…  相似文献   

16.
一、发展硬道理论。邓小平一再强调,只有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他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邓小平超越以往逻辑方式的繁琐论证,把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第一性特征,一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活动、行为,都要最终以此为标准检验和证明自己的历史合理性。为此,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论断。二、富民强国论。历史的沉思使邓小平做出了一个“反传统”性的设…  相似文献   

17.
关于健康     
1990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发言人李肇星,:“请问邓小平先生目前健康状况如何?”李肇星答:“他健康状况良好。”另一位记者穷追不舍:“邓小平先生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陈立旭 《党政论坛》2013,(22):22-23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华国锋对于邓小平复出,积极中不能不注意稳妥。他在党内第一个提出要让邓小平复出,同时,他为了稳定大局,也为了让邓小平复出更顺理成章,在推动邓小平复出方面,采取了稳步进行的措施。他概括这一稳步进行的措施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9.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思考,使其关于发展的理论中洋溢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和平与发展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立足于对时代特征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便深刻地指出,尽管由于超级大国争霸世界引起的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因素有了可喜的增长,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从整体看,世界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谋求发展的。到80年代中期他进一步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他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