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011年1月,一黑龙江籍男子在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于2009年至2010年8月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公司雇用他人,私自经营短信群发业务,涉案金额高达500余万元,涉嫌犯非法经营罪被公诉至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无独有偶,2011年2月,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公开审理4名未获得经营短信群发业务资质的男青年私自违法经营短信群发业务一案,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非法经营短信群发业务者首次面临  相似文献   

2.
《公民与法治》2011,(2):26-26
●4名男青年因未获得经营短信群发业务资质。被北京市西城检方以非法经营罪提起公诉 ●以短信群发方式经营广告发布属增值电信业务。必须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群发短信涉及的对象宽泛,监管困难,此外,群发器的管理在我国目前还属于盲点  相似文献   

3.
评说速览     
《法庭内外》2011,(5):45-46
1非法信骚扰治罪合法信骚扰咋办3月29日,4名男子使用短信群发器群发上千万条商业短信,因非法经营罪被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分别判处1年6个月至1年1个月不等的刑期。这也是全国首例对群发短信追究刑责的案件。该判例旨在保护市场经营秩序,维护市场监管部门权威,它的直接作用是打击"非法"群发短信这种"经营活动",而不是打击短信对公众正常生活的"骚扰",事实上司法机关以非法经营罪对群发短信者定罪判刑,并不能起到遏止"短信骚扰"手机用户的作用。毕竟,获得许可证的"合法信骚扰"是无法依此模式定罪判刑的,而现实中对公众的"短信骚扰"更多是"合法"  相似文献   

4.
在没有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4名男子使用短信群发器群发了上千万条商业短信。2011年3月29日,4人因非法经营罪分别被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判处一年六个月至一年一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万元至2万元不等。这也是全国首例为“群发短信”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相似文献   

5.
股市带头大哥案件是由证监部门和公安部门共同查处的。对其的批捕是以"涉嫌非法经营罪"为名的。将此案认定为非法经营将遇到法律上的障碍,应有明确的立法或者司法解释出台。非法经营罪有成为新的"口袋罪"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陈玉峰 《法人》2013,(3):60-61
曾经的中国民企500强企业,如今却因典当业务涉嫌非法经营身陷囹圄,民间借贷走向何方2012年3月26日,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典当业务涉嫌非法经营罪的案件。被告方是曾经在湖北盛极一时的地方民企——湖北联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谊有限公司")。该公司1994年10月在湖北孝感创建,从一家注册资本200万元的物  相似文献   

7.
焦红艳 《政府法制》2013,(28):16-17
8月19日,因在网络上造谣传谣,立二拆四、秦火火等4人被北京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刑事拘留。根据公安机关的初步调查,立二拆四、秦火火等人在过去的3年间,编造传播谣言达3000多条。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案例启示: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基站"设备的数量或数额达到非法经营罪起刑标准的,应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尚未达到非法经营罪的起刑标准,但相关设备经鉴定属于专用间谍器材的,应认定为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非法使用"伪基站"设备发送广告短信,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李勇 《人民检察》2023,(4):12-17
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的定性一直存在争议,随着成品油市场和资源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应的行政法规、刑法的修改,成品油不再属于限制买卖物品,将非法经营成品油的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已失去前置法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证经营成品油的行为合法化,只是保护法益从限制买卖物品的经营秩序转变为公共安全,非法经营成品油的行为涉嫌危险作业、危险驾驶等相关公共安全类罪名。摆脱对非法经营罪的认定路径依赖,并没有产生刑法处罚漏洞,反而使刑法规制顺应了上述保护法益变化的现实,规避了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弊端,促使危险驾驶罪、危险作业罪等轻罪治理体系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开庭审理了被告人向某等4人群发短信牟利、涉嫌非法经营罪一案。 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向某、周某、邵某和徐某在没有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发送各类信息,从事非法经营活动且数额较大,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5条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1.
"带头大哥"涉嫌非法经营被逮捕①后对《刑法》225条第4项非法经营行为的弹性条款规定的质疑再次浮现②。非法经营罪不是口袋罪,本罪属于行政犯罪,以行政违法为前提,以刑事违法为落脚点,决定了弹性条款的必要性,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本罪也必须要求行为具有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双重违法性。  相似文献   

12.
《法人》2011,(12):83-85
温州80后夫妇非法集资涉案7亿多元被批捕 10月27日,浙江省永嘉检察院以涉嫌集资诈骗罪和非法经营罪,依法对集资诈骗高达7亿多元、非法承兑汇票5亿多元的犯罪嫌疑人施晓洁,作出批捕决定;以涉嫌非法吸收存款罪,对刘晓颂作出批捕决定。  相似文献   

13.
单士兵 《政府法制》2013,(33):15-15
山西女商人丁书苗涉嫌非法经营罪和行贿罪,涉非法经营额1788亿元,向刘志军行贿4900万元,名噪一时.  相似文献   

14.
河南小伙儿王伟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还算惬意的小白领生活就在2011年的某一天戛然而止了。更为可怕的是,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站在了刑事案件被告人的位置上,被国家公诉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罪"提起公诉。"不就是每天签签合同、发发短信嘛?"王伟有些想不通,焦急又悔恨地在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大法庭门口来回踱步,等待法庭对他的审判。2011年3月15日,王伟与其他3名被告人一起在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的大法庭接受法律的制裁。这起被称为全国首例因群发短信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吸引了不少媒体记者和社会公众前来旁听。而4个小伙儿的命运,也从这一刻开始和他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相似文献   

15.
曝光台     
《检察风云》2013,(20):7-7
“女掮客”丁羽心涉非法经营和行贿案开审 9月24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山西女商人丁书苗(现名丁羽,哟涉嫌行贿罪、非法经营罪一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开庭审理。这位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腐败案的关键人物原本是山西的一个普通商人自从结识刘志军后开始飞黄腾达一直扮演着刘志军代理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屈可伸 《法制与社会》2013,(12):290-291
非法经营罪产生于投机倒把罪,是投机倒把罪分解细化后的一个罪名。但是因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非法经营罪的罪状有不断扩张的趋势,使其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口袋罪"。在本文中就非法经营罪如何去"口袋罪"化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杨昕颖 《法制与社会》2012,(16):116-117
非法经营罪是一个常见多发罪名。本文通过对2007年—2010年广东某区非法经营罪数据和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在非法经营罪案件特点、常见问题、法律适用问题,以及办理非法经营罪案件形成的经验,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垃圾短信已成为困扰老百姓正常生活的罪魁祸首。2011年3月29日。中国群发短信第一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宣判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打响了司法机关扫荡垃圾短信的第一枪。从面对垃圾短信的一声叹息,变成司法机关的有力打击,让深受垃圾短信之苦的手机用户看到了清静的曙光。  相似文献   

19.
2012年7月12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敬礼因犯受贿罪、非法经营罪和诬告陷害罪,被法院判决执行有期徒刑17年。作为一名曾经的厅局级领导,张敬礼又是如何与非法经营和诬告陷害这两个罪名扯上关系的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案例启示:由于非刑事法律法规中有无"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表述对行为是否成立犯罪没有决定性意义,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其有无满足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因此行为人未经许可经营群发短信息业务,达到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程度时,应认定构成非法经营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