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魏文彪 《检察风云》2010,(17):62-63
近日,因食“圣元”奶粉,女婴出现性早熟特征被披露。至此,这一被称为“激素门”事件的问题奶粉事件再次成为国人心惊胆战的“案例”,虽说,卫生部很快作出圣元奶粉“未检出禁用性激素,性早熟与奶粉无关联”的通报,但人们对中国食品的安全仍然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2.
凌风 《法庭内外》2011,(1):46-48
滴入“一滴香”,清水变高汤;有了“火锅飘香剂”,既麻又辣更出味。因为增香剂的特殊功效.一些饭店争相使用。 包括郑州在内的很多城市的饭店很早就在使用“一滴香”等添加剂,这在业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一瓶50元的增香剂可以调出200盆高汤火锅。但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知道了自己在饭店里吃的是添加了增香剂的饭菜后,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3.
法讯     
《法律与生活》2009,(1):5-5
新闻:卫生部2008年12月15日印发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小孙吹风:卫生部也被不法商人逼得婆婆妈妈了。新闻:12月2日,中组部等部委连发《公务员培训规定》、《公务员奖励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三个试行规定,并于当日起生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蒋林 《政府法制》2012,(14):11-11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食品监管部门严查这种问题火锅底料等食品添加剂,严打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标签标志虚假标注和虚假宣传等。  相似文献   

5.
“问题奶粉”曾一度掀起轩然大波,“一滴香”事件余波未息.近日“瘦肉精”又引发热议.仔细盘点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不禁引人质疑:食品安全到底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6.
进超市购买食品,人们最在乎包装袋上的保质期。但鲜为人知的是,包括许多名牌食品在内.保质期等信息都能用简单手段涂改。记者近期在北京、湖南追踪发现,一些商家借用印刷机械、有毒化学药剂等“道具”,涂改食品保质期如同“变戏法”,真假难辨。  相似文献   

7.
《中国卫生法制》2010,(5):39-41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报与受理工作,卫生部制定了《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申请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提交申报资料原件1份,复印件4份,申报资料电子文件光盘1份以及样品1份。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卫生部2002年7月3日发布的《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08,(12):60-60
法官: 由于种种原因,自2007年元月开办食品加工厂的一年多时间里,陈某的生意一直不好。眼看着就要亏损倒闭,陈某想起在食品中加入罂粟壳做调料,让顾客“一吃忘不了”、“吃了还想吃”,产生依赖性后,“不吃也得吃”,从而逐步占领市场。于是,陈某偷偷购来15.5公斤罂粟壳磨成粉末,从2008年2月起,悄悄将其掺入所加工的火锅底料、米皮、凉皮等系列食品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卫生法制》2009,(3):33-35
关键词:卫生监督,卫生部关于《在黄花菜加工中添加硫酸镁问题的批复》 近期,卫生部针对湖南省卫生厅《关于在黄花菜加工中添加硫酸镁有关问题的请示》(湘卫报[2008]34号)批复如下:《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硫酸镁列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符合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的硫酸镁,可作为加工助剂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但应在制成最后产品之前除去助剂成份。硫酸镁使用应当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在达到预期效果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使用量。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确保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最新的一项调查,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转基因食品、食品添加剂,让人心存疑虑,而时不时冒出的毒奶粉、地沟油等等,更触动我们日益脆弱的神经。作:勾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如何把好食品采购关和烹饪关,尽可能吃得安全呢?  相似文献   

11.
赵平 《江淮法治》2012,(11):62-63
肥东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49年,现位于店埠镇撮镇路20号,是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急救、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1996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2010年被卫生部确定为重点联系县医院.2011年确立为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多次荣获省市级“文明单位”、“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占地50000时,建筑面积44930m^2,其中业务用房20130m^2。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假一赔十"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但该制度存在缺陷。鉴于食品价格低廉,而食品造成人体损害的后果有可能很严重,十倍价款的惩罚性赔偿金对食品消费活动的参与各方都无关痛痒,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赔偿、惩戒、威吓、激励等功能无法实现。该制度还存在对食品生产者打击面过宽的现象,对大规模食品侵权案件中的适用问题也没有规定。为了准确惩戒和遏制食品侵权行为,食品侵权立法应当在惩罚性赔偿金计算基数与标准、“高度可苛责性”的标准及大规模食醢侵权案件的适用限制等方面予以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检察风云》2011,(20):95-95
从瘦肉精到塑化剂;从地沟油到“一滴香”;从添了亚硝酸盐的鸡腿到农药残留过多的蔬果……老百姓不禁想问,究竟什么可以吃?怎么吃才安全放心?近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什么可以吃——个人饮食安全攻略》一书,  相似文献   

14.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11,(8):102-102
当前,食品监管‘‘漏洞”极大影响了食品安全法的威慑力,只有构建严密的监管体系,实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才能“违法必究”、保障食品安全。因此,有关部门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经营的源头管理和治理,制定完善的食品生产经营标准,推动农畜水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加强市场准入前的检测防控,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从源头上彻底消除隐...  相似文献   

15.
《法人》2010,(7):14-14
6月21日,羊城论坛就菜篮子工程进行热烈讨论。市质监局的有关人士直言:“安全是买回来的,保证食品的安全需要付出成本,市民不能总希望食品价格越低越好。”此话一出即遭到强烈反驳。诸多市民认为,不能只让有钱人享受得起安全食品。  相似文献   

16.
《商务与法律》2007,(1):54-54
2007年2月,法国推出新法规,要求“垃圾食品”生产商必须在其播出的广告宣传上注明警示语,提醒人们不要在两餐之间吃零食,告诫消费者尽量减少吃含高糖分、高盐分的食品以及要加强锻炼等,否则将向国家健康基金会交纳相当于其广告预算百分之一点五的罚款。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的关注焦点问题。随着“毒奶粉”“毒胶囊”等案件不断曝光,大家对自己的餐桌产生了深深的不安,我们不禁想问,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餐桌?2月26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食品安全问题案件,被告人黄某因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被依法判决。  相似文献   

18.
苏晓洲 《法治纵横》2011,(23):52-53
按照市场规律。内地“消化”不了的问题食品往往流向边疆,而作为边远地区的新疆,近年来查获的问题食品大多来自内地。希望“毒腐竹”查货蹴止。  相似文献   

19.
食品之毒     
阿碧 《检察风云》2011,(14):62-64
2011年3月,我国台湾的管理机构对食品进行例行检测时,在食品中意外发现塑化剂,而且送检的食品中塑化剂浓度竟高达600ppm,远远超过台湾制定1.029ppm的安全标准。经过追查后发现,一家香料公司在其生产的食物添加剂“起云剂”中加入了塑化剂,沉寂30多年的塑化剂添加黑幕被撕破。  相似文献   

20.
傅志刚 《政府法制》2008,(13):54-54
5月3日和4日,在葡萄牙各地的“食品银行”又开张了。葡萄牙人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可以自愿在“食品银行”存上一些食品,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给国内吃不上饭的穷人备下口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