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自成兵败原因之一是错杀李岩,而错杀是因相信了“谣言”.李岩至少立了三大功.一是李岩起草了广为传播的歌谣“迎闯王、不纳粮”,使得农民军迅速由小变大;二是建议李自成“少杀人”,结果“屠戮为减”,人心归附;三是建议李自成赈济饥民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此“三功”,显示李岩确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李自成能一直得到李岩辅佐,其结果或许能像朱元璋那样圆满,可惜李自成竟听信谣言,误杀功臣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2.
李世玉 《中国公证》2013,(10):15-17
从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刊载并随即列为全党整风学习文件.到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要继续保持“两个务必”:从1984年8月31日邓小平同志欣然题写“西柏坡纪念馆”馆标并在四年后委托黄镇将军问候老区乡亲,到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专程前往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深怀浓烈的西柏坡情结。这种情结.源自对群众哺育之恩的铭记:源自1949年3月23日一代功勋立誓“不当李自成”.带着共和国蓝图和人民的嘱托。起身“进京赶考”那一刻:更源自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3.
马吉翔在南明历史上是个有名人物,他所以有名,一非文韬,二非武略,而是因为"拍马有术"。他原是北京城的一个混混,后来因奉承大太监高起潜,到锦衣卫当了个都司小官。李自成进京,崇祯在煤山吊死,  相似文献   

4.
引子:300年前,一个熟悉的故事…… 公元1644年3月19日,这是中国农民革命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日子。闯王李自成头戴白毡笠,骑着乌龙驹,在一片如潮的欢呼声中,率领起义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北京城,忘乎所以而又急不可耐地坐上了大顺王朝的王位。刹那间,朝廷内外笙歌燕舞,尽情享乐,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仅仅41天过后,李自成便从武英殿的宝座上无可奈何地撤了下来,仓促率部退出了北京城。以后兵败如山倒,李自成眼看着属于自己的大好河山丧失殆尽,气断山河。 这血与泪凝成的故事,一直被史学家勾兑得刻骨铭心,这便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甲申三百年祭》。 45年前,又一位中国农民的儿子——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怀着同样胜利的喜悦,带着几十年奋战的风尘,以同样的气慨概进军京城。世界以惊讶和怀疑的目光注视着,中国共产党将以什么样的方法来防止悲剧重演:历史记载着,历史证明着……  相似文献   

5.
明镜台     
逸乐与灾祸宋庆方宋代诗人王安石有一句名言:“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意思是说,大功告成,便穷奢极欲,岂不知逸乐从来都是与灾祸相伴随的。这两句诗感叹往事,说明贪图安逸,肆意挥霍,只会遭致祸端。据史书记载,明朝农民领袖李自成进北京,以为天下定,...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某高新技术公司从某名牌大学招聘了两名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小李和小唐,计划安排他们作为公司程序二部的技术工程师。公司与小李、小唐协商签订就业协议后,为二人办理了户口进京指标、为了避免这些落户员工另觅高枝,让公司“得不偿失”。人力资源部的小齐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公司与将要办理进京户口员工的劳动合同中补充约定一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东丽区由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引发的农民群访、进京访逐年增多,检察机关查办的此类案件也有所增长。此类犯罪给国家集体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激化了干群矛盾,业已成为影响本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论清代对明朝条例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定  闵冬芳 《法学家》2000,(6):38-54
公元1644年,已经经历过多次政权更迭的古老中国,再次发生改朝换代的社会巨变.当时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门,引清兵入关.已经在关外与明朝军队缠斗了数十年的满族势力趁势大举进犯中原,一举扫荡了李自成农民军和明朝残余势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9.
董娟 《法制与社会》2010,(9):129-131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村队人员集体到区委、区政府及检察机关上访的情况呈上升趋势,这表明部分农村地区的人民内部矛盾比较突出,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在多数农民集体上访中,群众情绪激烈,要求尽快处理,甚至以越级访、进京访相威胁,集体上访频频发生。因此,认真分析农民集体上访的成因,有效控制和化解农民集体上访的发生也是当前检察机关信访工作应注意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层信访中的调解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的实际功能在近年来一直备受争议,批评意见主要来自信访的“人治”属性对我国的法治建设造成阻碍,大量的越级访、进京访对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造成冲击,并且导致上下级政府之间不信任等等。但是,这些反对观点往往只通过对进京上访者的调查而得出,却忽略了信访工作中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基层信访的运作状况。在对临潼区23个乡镇、街办的信访案件进行收集和简要分析后,我们发现,上访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信访事由中最多的也是土地与农村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历来,许多历史书籍、年表都是依照……元、明、清……的朝代顺序来编写,而将李自成的大顺朝排除在外。我们认为,这样的写法是不公道的。李自成建立大顺朝的始末,如同郭沫若同志所讲:李自成“十六年占领西安。”(崇祯十六年即公元一六四三年)“十七年二月,出兵山西,不到两个月便打到北京,没有三天便把北京打下来了。”①一六四四年“自成以四月十九日亲征,二十六日败归,二十九日离开北京,首途向西安进发。”第二年,李自成“为清兵所穷追,竟于九月牺牲于湖北通山之九宫山……。”②  相似文献   

12.
吕锦城故意杀人、拐卖儿童、黄高生拐卖儿童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吕锦城,男.汉族,1985年7月17日出生.农民。被告人黄高生.男,汉族.1965年9月5日出生.农民。1988年4月6日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1991年1月7日刑满释放。  相似文献   

13.
2010年,黑龙江法院围绕“三项重点工作”,以“司法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一手抓审判质效,一手抓自身建设,审判和执行工作取得新进展,呈现出“三升三降”,即结案率、执结率、调解撤诉结案率同比去年分别上升0.77、3.9和5.4个百分点,涉诉信访总量、到省访、进京访同比去年分别下降46.6%、27.6%和14.1%,为经济社...  相似文献   

14.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杜莘老被举荐进京主管礼部、兵部档案文籍。因他善于廷辩,并能上书秉公直言,不久升任专事监察的察院最高长官监察御史,人称杜察院。杜莘老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第十三代世孙,表字起莘,进士出身。当时风尚,凡地方官员调任或晋升进京,必举家随迁,并倾心购置京都房邸。一日,宋高宗对应召谒见的杜莘老笑着问道:“杜卿家此番来京供职,随带家室几人,房邸、奴仆等事可曾安置妥善?”杜莘老伏地叩谢毕,躬身答道:“臣进京孤身一人,未带眷室。斗室里蒲团纸张,一床一桌一椅,无须多作张罗。”高宗惊而举目,见他温…  相似文献   

15.
王凡  东平 《政府法制》2014,(9):41-41
1949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进京,创建新政权。那么,在他们进京之前,他们的子女们都在何地上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人的子女们又是在哪个学校学习?他们的学校与普通老百姓的有何异同呢?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对农民有一种近似偏执的深沉的爱,虽然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为有一条无形的割不断的根已将我们的血脉紧紧相连,但王国藩是一个例外。诚然,在这场沸沸扬扬的震动全国的名人大案中,他胜诉了,不管他私下里采取了什么手段,但我却要向他进一个忠告:“莫要高兴得太早,你的胜利只不过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的一次小小的“‘回旋”’。遥想张勋当年,拖着大辫子进京复辟,清廷的遗老道少们是何等的趋之若骛,可谓其威风凛凛,其喜洋洋者矣!可后来的情况怎样了呢?还不是昙花一现,徒增世人的笑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群众进京上访、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敏感时期上访的数量有所增长。上访成为当前部分群众要求解决实际问题.落实有关政策法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然而大量越级上访、群体上访.不仅增加了上访群众的精神和物质负担.而且给各级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办公和工作秩序,甚至损害了党委、政府的整体形象。因此,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涉法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涉法信访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8.
冯伯群 《政府法制》2012,(11):26-26
说到嘉庆的节俭,不能不提一提他的师傅朱珪。这位与和珅同朝,却清廉自守的老臣,历任巡抚、总督等高官,“坚守清介持躬,自奉廉朴”。他任山东布政使时,主管全省财赋、人事,但奉调进京时.连200两银子的路费都凑不出来,  相似文献   

19.
真的是“诸臣误朕”吗?丁加宏,张清鸿据史载: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克京城,崇祯帝愧于国破家亡,披发覆面,自尽煤山,留有遗诏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此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立足检察职能,构筑处理涉检信访案件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为上访申诉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处理涉检信访问题工作成效突出,2004年至今,共依法处理各类涉检信访案件192件,案件办结率为99%、息诉罢访率达100%。2005年,全市无进京涉检信访案件,2006年至2007年2月,全市无一起进京到呼涉检信访案件,实现了“零上访”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