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究商业使用盗版软件行为刑事责任目前面临着认识上的、立法上的、司法上的三重障碍。解决认识上的障碍,需要对其社会危害性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廓清一些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解决立法上的障碍,需要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商业使用盗版软件行为的刑事责任;解决司法上的障碍,需要制定有效的司法解释,并加强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  相似文献   

2.
英美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荣涛 《政法论丛》2009,(5):108-112,F0003
英美两国的信托财产所有权是建立在普通法与衡平法并行的双重法律体系之上的一种独特设计。在这种归属设计中:受托人是普通法上的完全所有人,不负有任何普通法上的义务,受益人也没有任何普通法上的权利;但在衡平法上,受托人对受益人负有义务,受益人对受托人享有衡平法上的请求权,在受托人滥用普通法上的所有权侵害到受益人的利益时,受益人可以向法院行使其衡平法上的请求权,要求受托人履行衡平法上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才能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近代法律新词的发展及其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法律新词经历了词形上由不固定到固定、意念上由附会到理性、译法上由音译到意译、来源上由英美到日本、内容上由公法到部门法等方面的发展,逐步摆脱了语词对应上的混乱现象,获得了能指与所指的同一,标志着近代法律新词系统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
犯罪化包括刑事立法上的犯罪化和刑事司法上的犯罪化。立法上的犯罪化是解决前实定法上的实质犯罪的犯罪化问题,司法上的犯罪化是实现实定法上的形式犯罪的犯罪化问题。立法上的犯罪化基准其根据是行为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其原则是刑法的谦抑原则和合理性原则;司法上的犯罪化基准其根据是刑事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其原则是刑法的谦抑原则和合法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熊永明 《法治研究》2013,82(10):38-44
世界各国和地区立法对于非法摘取人体器官的行为在刑事罚则的立法模式上存在分歧,在摘取器官犯罪内容上大都显得单一,在犯罪目的是否影响犯罪的成立上立法态度不一,在刑罚处罚上大都以轻刑为主,在立法步伐上前后不一。未来我国相关刑事立法的完善需要在罪名种类上予以补充,在立法表述上予以改进,并协调好刑事立法与器官移植法附属刑法规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情节犯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体现在它模糊性的表述上、存在的必要性上以及符合我国的国情上。但我国刑法中情节犯的设置过犹不及,导致其在立法、司法上均存在弊端。情节犯在立法的表述上应当严谨,统一用情节严重替代情节恶劣。  相似文献   

8.
朱苏 《法治研究》2006,(2):39-39
我唱自己的歌/在布满车前草的道路上/在灌木的集市上/在雪松和白桦树的舞会上/在那山野的原始欢乐上/我唱自己的歌。  相似文献   

9.
何雄飞 《政府法制》2011,(18):22-24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人坚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连续打喷嚏最多的人。有人坚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连续放屁最多的人。有人坚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会吞宝剑的人。有人坚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吐痰最远、吐口水最多的人。有人坚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连续看电视时间最长的人。  相似文献   

10.
集合意义上的人格财产不同于个体意义上的人格财产,有其特定的判定标准和依据,其可依人格利益中感情的来源为基础做出划分:分为家族意义上的人格财产、地域意义上的人格财产、民族意义上的人格财产。  相似文献   

11.
物上请求权又称物权的请求权,物上请求权一向被认为是物权的效力之一。关于物权请求权的性质问题,学说和实务上存在种种争议。本文通过对物上请求权的分析,从而对物上请求权的性质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12.
杨明 《法制与社会》2011,(6):293-293
利用职务之便是受贿罪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但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之便"的内涵,却是长期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棘手问题。从利用职务上便利的对象上分析,利用本人职务范围内的直接权力。即自己职务上主管、负责或经办某项公共事务的职权。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时间角度分析,又可以分为:利用现在职务上的便利、用过去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将来职务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13.
优先权可分为一般优先权与特别优先权 ,实体法上的优先权与程序法上的优先权 ,公法上的优先权与私法上的优先权。维护公平与正义我国应设立优先权制度以保护弱者。  相似文献   

14.
海盗是公认的国际犯罪,已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许多国家的国内法所规定,且国内法对海盗罪的认定范围一般比国际法更广.学说上多认为我国刑法应当增设海盗罪,就具体罪名而言既包括国际法上的海盗罪也包括国内法上的海上武装劫掠罪,前者适用于公海上的行为,后者适用于领海上的行为,在构成要件上稍有不同.由于国际法上的海盗罪适用普遍管辖而国内法上的海上武装劫掠不适用该原则,设立海盗罪时应对两者分别规定不同的罪状.  相似文献   

15.
要正确认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行为应当发生在正在运营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对于"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并不要求实际承载多数乘客;"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应当是公然实施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既包括行为人对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还包括行为人对运行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  相似文献   

16.
人权推定并不是简单的套用法律推定于人权领域,它有自己的特点和体系,我们只有从二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联系中,才能够更好的正视这样一个尚没有论证的概念。人权推定在学理上有来源上的争论,以及实证法上的不同划分。基于这样一种类型化的标准,我们将人权推定的体系分为法理上的、宪法上的和法律上的三元结构。  相似文献   

17.
情节犯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体现在它模糊性的表述上、存在的必要性上以及符合我国的国情上。但我国刑法中情节犯的设置过犹不及,导致其在立法,司法上均存在弊端。情节犯在立法的表述上应当严谨,统一用“情节严重”替代“情节恶劣”。  相似文献   

18.
口袋罪是"政策依赖症"和"结果无价值理论"的产物,体现为立法上的秩序中心主义和司法上的权威中心主义。口袋罪违背了立法和司法理性,需要立法和司法的双重规范。口袋罪可划分为典型口袋罪和非典型口袋罪。立法上的口袋性和司法适用中的口袋化都印证了寻衅滋事罪是一种非典型意义的口袋罪,因而需要给予其理念与规范上的重新定位。在寻衅滋事罪的去罪化路径上,建议先进行司法上的规范,再寻求立法上的修正。  相似文献   

19.
犯罪不作为的行为性对准确处罚不作为犯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传统的行为理论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作为的行为性问题。当且只当人的行为具备刑法规范上的意义的时候,不作为才具有刑法上的行为性。自然意义上的行为、社会意义上的行为均不具有刑法上的行为性。  相似文献   

20.
吴意 《中国律师》2010,(8):27-29
“塬上的娃娃山丹丹花.北京的律师看我来啦”。黄土高坡上的信天游高亢悠长。陕北塬上的娃娃有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