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学能 《江淮法治》2012,(21):57-57
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了专题询问工作,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监督工作的重要探索,两年来从“问钱”、“问粮”、问医”,再到“问房”、“问教”.无一不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政府持续推进的工作重点。丰富和拓展了人大监督的形式和渠道。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也相继开展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2010年6月24日和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第16次会议分别审议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和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工作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开先河,先后启动了议政史上两次专题询问。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全国人大频频“专题询问”,不仅使地方人大常委会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2010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有多少?效果如何?""2010,全省教育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位次如何?"……2011年7月21日下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就2010年陕西省财政决算报告举行专题询问,陕西省财政厅、省审计厅负责人到会接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询问。当天的专题询问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联组会议形...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法治》2011,(21):44-44
为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切实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效.2010年10月,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开展专题询问工作。对此,石家庄市委非常重视,河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专门批示:“要围绕中心、选题准确、促进工作、人民满意”。这一批示为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孙瑞彬书记的批示精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于2011年6月28日。在石家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举行联组会,就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询问。本刊以专版形式,对石家庄市的专题询问工作进行集中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李茂凯 《江淮法治》2014,(15):55-56
2010年6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开展9次专题询问,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也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好评。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再出发,强调不能走过场,去形式化,向更高质量迈进。  相似文献   

6.
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0年上半年做出部署并率先启动的。随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了这项工作。经过不断探索实践,专题询问已经成为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强化监督的重要渠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展询问作为完善人大工作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出决定。我省人大常委会已先后对社会救助、食品安全、水环境保护等问题开展了3次专题询问,取得较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群 《江淮法治》2011,(7):52-53
开展专题询问.已经成为地方人大加强新时期监督工作的热门话题和普遍看好的重要监督手段。笔者想就此谈点粗浅之见,以期有益于推进人大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8.
方国强 《江淮法治》2014,(23):54-55
不知不觉,我到人大工作已经超过5个年头了,回想起来到人大工作的点点滴滴,印象最深的还是开展首次专题询问。那次专题询问的成功凝聚了众多的心血。我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专题询问的各项工作,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启专题询问,随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纷纷参照其做法开展这项工作。从省级人大常委会米看,2010年上海、湖北、安徽三个省级人大常委会率先开展了专题询问。2011年,共有21个省级人大常委会针对26项议题开展了专题询问;2012年,又增加到24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和30项议题;2013年大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这项工作,上半年就有27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就63个议题进行了专题询问。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11,(4):13-14
加强对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年监督工作一个亮点。在继续开展跟踪监督、专题调研、公开审议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推出改善监督“新招”——专题询问。2010年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表示,“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有多少?效果如何?”“2010年,全省教育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位次如何?”7月21日下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就2010年陕西省财政决算报告举行专题询问,陕西省财政厅、省审计厅负责人到会接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的这个专题询问,以联组会议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12.
7月21日下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就2010年陕西省财政决算报告举行专题询问,陕西省财政厅领导班子成员到会接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询问。在两个小时的询问中,11位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就2010年陕西省财政决算报告中的收入结构、税收政策、民生、教育、医改、提升基层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3.
继2010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问政医改、2011年10月问政水利之后。2011年12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又就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开展了第三次专题询问。三次询问,一次比一次成熟规范,询问面也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成功开展专题询问的同时.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也纷纷将专题询问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使专题询问成为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个新亮点。我们应当为这种监督形式的推广拍手叫好,更要为其对我国人大监督制度的新考量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17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中心三楼会议室。一成不变的座位排列突然“变了阵”:常委会委员席前相向摆上了四排桌子。来自省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卫生厅、药监局、编办和物价局的7名负责人依次坐在其间.时而侧耳倾听对面的委员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时而积极地作出应答。  相似文献   

16.
刘家华 《江淮法治》2012,(11):52-53
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专题询问。如何才能确保专题询问真正取得实效呢?笔者认为,专题询问会前应当做好充分准备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吴邦国委员长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讲到“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时指出:“根据监督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决定的精神.今年我们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题汇报,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要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询问而言,专题询问由于没有更多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并能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易于取得监督实效。全国人大看重的或许正是专题询问的诸多优越性。然而一直以来,专题询问这种监督方式却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全国人大首次开启专题询问后,公众期待在全国人大的带动之下,能在各地兴起一股专题询问的热潮。  相似文献   

18.
金果林 《江淮法治》2013,(23):11-12
“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这是张德江委员长8月2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结束时,对今后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的严肃要求.可以说,这是对专题询问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要求.流于形式的专题询问、问了白问,走了过场的专题询问、不如不问.这是因为,流于形式、走了过场的专题询问,浪费国家资源、损害人大权威、伤害政府形象、动摇人民群众的法治信念、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有害而无益.  相似文献   

19.
何永智 《江淮法治》2013,(23):50-50
如何开展专题询问,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效,各级人大常委会近几年一直在探索、思考.笔者认为,在开展专题询问中应注意三个问题:专题询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问”,它既不是“寒暄”,不是“探问”,也不是“请教”,而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进行监督的庄严之问.我们在行使法律赋予的这项职权时,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郭奇 《江淮法治》2014,(13):55-55
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工作报告或议案时,向相关国家机关询问、了解相关情况的一种方式.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行使询问权是人大依法履行职责、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的重要形式。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