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一书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著名华裔历史学家周锡瑞的著作,主要讲述了一个精英家族在中国百年历史中的命运沉浮,从晚清到"文革"结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家族是如何被裹挟在历史的进程当中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书讯     
《浴火重生的年代》作者:沈己尧(美国)黄瑞我(美国)定价:60元出版:2013年9月本书系美籍华人学者沈己尧的言论选集,后附黄瑞我的散文作品集《祖国行》。全书完整、清晰地展现沈己尧的思想脉络和活动历程,字里行间反映了沈己尧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与发展、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中的独特眼光,具有历史厚重感。  相似文献   

3.
王军 《法制与社会》2011,(15):238-239
安史之乱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该问题的考证上,本篇文章既充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又根据恩格斯、汤因比等历史学家的观点,从偶然性因素(王忠嗣遭贬黜事件)改变唐廷兵制入手,对安史之乱爆发原因重新论证。但并非主张历史演进没有必然性和规律性,而是旨在说明偶然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历史的演进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金满楼 《政府法制》2014,(23):33-33
翦伯赞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冯玉祥请他讲授历史课时。让随从和亲朋好友也参加听课。一天正在讲课,蒋介石来到冯玉祥的公馆,冯玉祥向蒋介石介绍翦伯赞后,汇报说是请他在讲历史课,蒋介石连声说“好”:“你继续讲,我也是来听你讲课的。”  相似文献   

5.
<正> “历史周期率”是历史学家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客观历史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其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历史发展中的周期率”。它的基本内涵是指,历史上大凡一个阶级、 一个政治集团,在夺取政权过程中或政权创建初期,尚能保持发奋图强、团结一致、齐心协 力、廉洁奉公等精神;但当政权稍加稳固或历时较久,便产生懈怠,内部争斗分化、腐败,导 致政权覆灭;而下一个政权又循环往复。  相似文献   

6.
佩里·安德森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和《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考察了欧洲古代世界、封建主义的本质、近代绝对主义国家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安德森的研究对欧洲的历史作出了新颖的解释,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邓勤 《政府法制》2014,(9):39-39
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这是胡适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这个学生就是傅斯年,他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历史学家,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之一。傅斯年不仅在学界赫赫有名,在民国政界也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正> 哈罗德·伯曼经过发表大量的著述萌发了写作一部不同凡响专著的愿望,希望这部著作将在整个西方法律传统中具有特色的制度、价值和观念的范围内重新确定普通法的发展模式。伯曼的研究对象是英国普通法通俗的民族主义历史,职业的历史学家们长期以来就认识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没有什么事件可以比诺曼征服那样深深地影响了英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它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说过:“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巳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证明了下列几点:①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  相似文献   

11.
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与历史学家,他在有关政治与社会过程、社会运动、民族一国家理论以及欧洲史等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国内学术界在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步重视和引介这位学术巨人的思想(董国礼,2007;陈健,2009),因而他的学术著作也陆续有了中文译本。  相似文献   

12.
即使是在今天所谓的“预算共和国”下,预算也是只属于某些专门人士的专业术语。有时预算是数字或技术,有时预算是制度或法律,有时预算又是权力或政治。由于更多地是与枯燥的数据和图表相联系,预算很难成为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话题。正因如此,政治学领域和历史学领域任何关于预算的研究,才显得尤其珍贵。  相似文献   

13.
1894年6月23日,顾拜旦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成立国际奥委会,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奥运会已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也吸引了202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1998年,著名的《生活》杂志刊载了历史学家精选的过去千年中最重要的1000个事件和人物,1896年顾拜旦恢复奥运会的壮举也跻身其中,被誉为千年盛事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人物点评     
胡适:容忍与自由 “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George Lincoln Burr一定没有想到这句话在中国因为胡适而发扬光大。Burr先生是康奈尔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在讲这句话时,据说是在和胡适先生谈论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准备要写却终其一生也没写完的《自由之史》。  相似文献   

15.
评魏特夫的“治水国家”说李琪国家权力的起源问题,历来是政治学家、历史学家们所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到近代英国学者洛克的《政府论》,再到当代欧美许多学者关于国家政治问题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均对国家权力的产生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6.
王戡 《政府法制》2014,(25):48-49
古代御史制度高度依附于中央权力,或者说皇帝的权力。但无论哪个朝代,那些来自监察院,被称为御史,或者在戏剧里被称为八府巡按的监察官员,都很难真正解决贪腐问题。历史学家吴晗曾说,“一部二十四史充满了贪污的故事”,此话固然不假,但是五千年的贪污史也是五千年的反贪史,中国人还是发明了许多反腐惩贪的制度,监察御史制度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7.
刘俊英 《政府法制》2013,(30):46-46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南斯拉夫语、印度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等12国语言。他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他在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他为人谦逊朴实,尤其在荣誉面前,头脑清醒,淡泊名利。而他三辞“桂冠”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8.
哪儿出毛病了:全球金融危机根源 亦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有着复杂的多面的原因。这些原因的确切成分比例以及这些原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待於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在今後的年代裹争论。我只试图作个粗略的评价。我相信应负责的不是一种原因,这场危机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的政策和相互影响的事态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禾刀 《江淮法治》2012,(24):53-53
掩卷沉思。心潮澎湃。拜读完余世存的《大民小国:20世纪中国人的命运与抗争》,历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金融家、外交家、军事家、政治家……一位位民清人物的形象恍若眼前.他们不同的是性格与职业,相同的是他们在那个外扰内忧、混乱不堪的时代,都曾留下过还算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后来“失节”。  相似文献   

20.
先生之风     
鲁楠 《法律与生活》2011,(14):52-52
在哈佛,有两位先生对我影响最大。一位是法学院的格伦顿教授,另一位是历史系的前教授陆惠风先生。格伦顿教授是我“在朝”的老师,陆惠风先生是我“在野”的师傅。格伦顿教授是比较法学家,专治西方法律传统;陆惠风先生则是历史学家,研究中国思想史。两位先生一西一中,各擅胜场,各有千秋,却同样对各自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