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的叮咛     
黄冬松 《江淮法治》2008,(12):21-21
春暖花开的时节,把母亲接到这座江南小城。母亲今年已经7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原本想让她在这里多住几日.可母亲总惦念着家里的农活,急着要回家。临走前的那天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和我谈心。她说不指望我要当什么官.只希望我平平安安。母亲还告诫我:“在法院里工作,路路节节要小心,手脚一定要干净。要对得起自己良心。”母亲不识字,但是所说的话都很在理,我一边听着。一边为母亲的深明大义而感动。我对她老人家承诺:“妈,您放心,您的话我会记住的。”  相似文献   

2.
《判例与研究》2008,(4):56-60
判案书 1.这是一宗有关女儿探视权的审讯。2.为方便起见,本席将称呈请人为“母亲”;答辩人则为“父亲”。背景 3.与讼双方于1988年结婚。4.双方婚后育有两名子女:(1)大儿子现年18岁,现与母亲同住;及(2)二女儿现年9岁,是一名小学4年级学生,现与母亲同住。5.母亲于2006年7月28日以父亲的行为向法院提出离婚呈请。  相似文献   

3.
一位母亲买来一个蛋糕,两个孩子争着要吃。母亲说:“老大,你负责切蛋糕,由老二先挑选。”结果,蛋糕分得很好,哥俩相安无事。母亲设定了一个程序,问题处理得很公平。  相似文献   

4.
肖华 《检察风云》2014,(23):33-33
东晋名将陶侃在浔阳做渔梁吏,食用官府的鱼。他想到母亲还在乡下过着贫寒的生活,心里很是难过。一天,有一个部下出差,要路过母亲居住的地方,陶侃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请他送给母亲。不料母亲不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也影响了他一生。  相似文献   

5.
牛男 《检察风云》2004,(21):36-37
2004年8月5日,武汉市江汉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打工律师”张双亮有期徒刑8年,并处以罚金2万元。曾经,张双亮在武汉还是一个名人,他免费为打工仔和打工妹打赢过很多官司,也为自己赢得了“打工律师”的美称,并被评为“武汉市首届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然而,张双亮的人生轨迹为何会发生这么大的起落呢?哭了,穷孩子辍学到武汉打工张双亮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至今,在他的记忆中母亲的身影很模糊,因为母亲由于患结核病无钱治疗而永远离开了人世。那年,他才二岁。时隔一年,父亲又得了一种眼病,也因没钱治疗,右眼失去了光明。接着…  相似文献   

6.
李虹历 《江淮法治》2008,(16):22-23
“用音乐治病,一定是一种很‘舒服’的过程吧?”听说要采访张刃,一位朋友说。笔者也曾经听说,在北京复兴门附近有个“心理治疗健康中心”,就是由音乐治疗师为患者治疗。虽然室内只有一张床.两把座椅,一台电子琴,一套音响,以及香薰花瓣配以柔和的灯光,每次仅治疗两个小时,治疗费却高达500元.但还是有很多病人排队预约。这足以印证,音乐治疗师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业。  相似文献   

7.
李设球  杨伟 《证据科学》2005,12(4):244-247
2000年4月11日上午。已怀孕8个月的原告文某以其丈夫吸毒可能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和今后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影响.到被告某县人民医院要求引产,以终止妊娠。当时由经治医师袁某接诊,医师向其说明了怀孕的月份大,作引产产出的胎儿有存活的可能性。经文某同意后,收入该县人民医院的产科,当日10时为文某抽羊水4ml注入雷佛偌尔100mg。4月12日2时许,宫缩开始,4时40分分娩出一活女婴。接产医生即告知陪护的文某母亲张某,问是否抢救,张说:“不抢救”.随即将婴儿用草纸包上抱出产房.  相似文献   

8.
倩兮 《法治纵横》2014,(9):13-16
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传说:“每一位母亲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所以他创造了母亲”;网络说:“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生命,母亲的伟大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8,(10):50-50
问:我帮母亲买了一份人寿保险,基本保险金额为5万元,保险期限为2006年3月20日零时至终身,保险受益人是我。去年2007年11月,母亲独自在家时遭遇入室抢劫,由此患上了精神抑郁症。虽经治疗有所好转,但还是与正常人有明显区别。今年6月10日,母亲因琐事与邻居发生争吵后回家打开煤气自杀身亡,被法医鉴定为“因精神抑郁精神病导致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10.
李德新 《江淮法治》2012,(10):24-25
近日看到一篇题为《廉洁也是一种孝敬》的文章,文章由原河南‘开封市市长周以忠收受巨额贿赂案发后,他的母亲哭瞎了双眼一事说起.在如何处理好“廉洁”与“孝敬”之间的关系上进行了深入阐释。文中感叹廉洁自律和奉公执法。是对父母的精神赡养。是一种孝敬,让父母不再“家有官,心难安”。过上一个安心、放心、舒心的晚年。  相似文献   

11.
林丽 《政府法制》2008,(16):21-21
英国有一家人劣迹斑斑,面临250项指控,其家庭被冠以“最败坏家庭”。7月9日,拥有3个恶棍儿子的母亲因诈骗8.5万英镑接受了审判。  相似文献   

12.
母爱是天堂     
阿红 《江淮法治》2010,(8):38-39
美国有一部科幻电影中《合成人》,讲述的是一个由人脑和机器合成的“英雄市民”同黑恶势力抗争的故事。在江苏太仓有这样一对特殊的母子:儿子在4个月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后来又遭遇车祸。双腿截瘫,失去了手指,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但儿子非常聪明.特别有艺术天赋,于是母亲决定,用自己健康的身体和儿子聪明的大脑组成“母子合体”,儿子不能走的路,她来走,儿子无法参加的谈判,她去参加。20多年前的一个冬日,这对特殊的“母子组合”出发了,趟过一条条河流,越过层层山峦,母亲用轮椅把儿子推到了开满鲜花的彼岸:儿子成了中国首位“轮椅上的导演”,其创作的歌曲《走出象牙塔》、《冬夜再来》、《一切的鼠》独揽多项音乐大奖……  相似文献   

13.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1,(14):18-19
重压之下的母亲 张妍看到那则“东莞母亲溺死双胞胎脑瘫儿”的新闻时,第一感觉是为这个母亲“心疼”。她说自己完全能体会那种绝望和痛苦。庆幸的是,自己毕竟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做坚强的后盾,因而没有走进生活的死胡同。但张妍和杨雨都坦言,他们的情况在有特殊孩子的家庭中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家庭面临千疮百孔,“高离婚率已经不是新闻,很多父母因为支付不起治疗费用而对孩子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14.
母爱迷航     
文文 《检察风云》2004,(20):42-43
在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一位单亲母亲,为了将儿子送入百里之外的一所好学校上学,不惜借下巨额高利贷。沉重的债务压弯了母亲的腰,压垮了她原本朴实善良的人生信念。为了偿还高利贷,并供儿子读完大学,母亲竟当起了“人体”毒犯,将毒品塞入下体,一次次用身体将毒品从云南贩运到南京,并发展了一名女马仔……爱子“壮举”:借高利贷供儿子上“贵校”母亲名叫林晓旭,家住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农业银行宿舍区,1985年和丈夫离婚后,她和当时才两个月大的儿子冬冬相依为命。冬冬自小就很懂事,尤其让林晓旭自豪的是冬冬成绩一直很优异,她心里…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嘱托     
在一次大会上,我亲耳听到一位县委副书记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有一次回家的时候,他去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一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  相似文献   

16.
玫瑰花有刺.却有很多人期待它;批评虽不悦耳,却如苦口良药能治沉疴。批评就如一枝“带刺的玫瑰”,很美很吸引人.花、果、根皆可入药,但是如果不小心就会被刺伤。令人欣喜的是,这枝“刺玫”产生了“蝴蝶效应”,8名相关部门责任人受到处理。安康中心城区“行车难”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考不上公务员,别想做我女婿!”——今年“国考”,这大概称得上最刺激的一句“励志语”,出自于宁波一位未露面的“准丈母娘”。女孩开着家里的宾利车和男友一道参加上周日的2013年度“国考”,一个参考书崭新,只是“有草没草搂一耙子”。还有一个,却是6次投考未中依然坚持,其中不知有多少动力是来自于改变人生境遇的渴望,或者就是为了能娶上“白富美”的女友而添加一注大筹码的。  相似文献   

18.
年初问安排、年中问进展、年末问结果,重庆开县人大常委会实行的“一年三问”,不仅问得详细,问得具体。也“很有压力”,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捐款自愿称得上是一个“国际惯例”.况且这个“惯例”在不断被当作一项政策广而告之。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尤其是单位发起的捐款活动.“捐款自愿”的说法其实很牵强。这是因为,只有捐了款,捐款者和组织者之间才能够“皆大欢喜”。相反,对于群些没有解囊的人,活动的组织者就不是那么欢喜了。换言之.拒捐是一个很不自由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严爱华 《检察风云》2011,(24):52-53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当小勇从派出所领到崭新的户口簿时,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旁的母亲情不自禁地拥抱着儿子,泪流满面。这一拥抱让小勇找回了失去二十多年的亲情,这一拥抱使小勇消除了对母亲的怨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