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东南亚纵横》2004,(10):59-59
由赵和曼研究员撰写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 ,于2004年8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该书26万字 ,分为七章 :第一章简介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有关情况 ,为以后的论述作铺垫 ;第二章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第三章提出了全世界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有340万人 ;第四章在出国原因的问题上 ,探讨汉族华侨华人与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五章论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经济活动、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 ;第六章论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对住在国、对祖 (籍 )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第七章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海外少数…  相似文献   

2.
老挝华侨华人的人数随老挝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老挝华侨华人约有16万人。1975年老挝解放,有些华侨华人担心时局不稳,纷纷设法迁往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泰国、美国等国,致使华侨华人人数锐减。以首都万象为例,解放前华侨华人人数不下10万人,而今仅有60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老挝全国的华侨华人人数现已不足2万人,主要分布在湄公河沿岸和各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尤其聚居在万象、琅勃拉邦、沙湾拿吉、巴色、塔曲等大中城市。在这些华侨华人当中,广东潮汕籍人占多数,因此潮州话、潮州菜、潮州功…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华侨     
前言本文不是论述当代的华侨、华人问题。为了有助于了解华侨、华人世界,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尤其是从社会史和移民史的角度来论及华侨、华人问题。目前,全世界的华侨人口大约有一千数百万乃至两千数百万人,大半分布于东南亚地区。有的国家华侨人口极多,据说有400万乃至600万人,已经颇具影响。在泰国,华侨人口占总人口的13~15%左右,而日本的华侨则只有七万人左右,仅占总人口的0.05%。因此,仅以日本的情况而言对华侨难于有充分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全国第三大传统侨乡。这是就广西华侨华人人数及其海外分布和影响整体上低于粤、闽两省而言。但是,广西华侨华人史上也涌现过一批在全国特别是在八桂大地上广有影响的海外精英。他们身上既有一般海外华人所常见的优秀品格,也闪现着广西人特有的气质。今天,加强对这一部分人士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地海外乡亲的整个群体,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整体的华侨华人史。  相似文献   

5.
柬埔寨是华人和华侨较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地区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同柬埔寨国家关系的变化,当地华人、华侨的处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51年,在柬华人约30万左右;60年代末,在柬华人曾达到50万左右。自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战乱中,华人数量锐减。据《柬埔寨之光》1993年7月3日报道,在柬埔寨的华人、华侨为25万人。这20多年来。作为华人、华侨处境变化的反映之一——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也从50年代以来经历了繁荣——衰退——再兴起的马鞍形变化。一、柬埔寨华文教育的过去柬埔寨华人、华侨办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914年,潮州帮华侨在首…  相似文献   

6.
广东,古为南粤辖地,简称粤。清朝设省,沿用至今,但管辖范围困1988年海南行政区建省而缩小。1994年全省人口6582万人,而散居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多达2000万人左右,约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0%Z居住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广东籍同胞也有1000多万人。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广东处于前沿,首先建立深圳、珠海等特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日益密切,经贸往来日多。广东籍的海外侨胞纷纷建立各种地缘、血缘、业缘等世界性联谊组织,召开国际性恳亲大会。据笔…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侨务政策发生较根本的根本的变化,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务实。根据国外侨情变化的特点,特定出有助于华侨华人在当地生根发展,又能促进其为祖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务实侨务政策。一、新时期海外侨情变化与特点新时期海外侨情的特点之一,是华侨华人的总数激增,分布状况有很大变化。5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海外侨胞的数量估计为1300—1500万人。在80—90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总数当在3000万人左右。其人数增加的原因,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二是新时期产生的新移民。中国人的传统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60…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旅缅华侨大多加入缅甸国籍,成为缅甸华人,只有少数老年华侨未能加入缅籍。关于目前缅甸华侨华人总数的说法尚不一致。根据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编著的《华侨华人概述》(九州出版社,2005年10月版)提供的最新资料,2001年,缅甸华侨华人已达247万,占缅甸总人口5000万的0.05%。缅甸华侨华人的祖籍主要是中国福建、云南、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浙江、  相似文献   

9.
越南的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南方,南方的华侨华人又主要集中于胡志明市。胡志明市的华侨华人经济比较富裕,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因此,研究越南的华侨华人现状应把重点放在胡志明市的华侨华人。 一、人口与分布情况 越南和胡志明市现有多少华侨华人,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越南尚有约100万华侨华人,他们当中的80%,即大约80万人居住在越南南方,胡志明市就占52万多,下表是1989年越南人口总调查中所统计的胡志明市华侨华人的总数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前身为1979年2月成立的印度支那研究所,当时是我国唯一专门研究印支三国现状与历史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89年5月该所更名为东南亚研究所,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南亚地区。20多年来,东南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辛勤耕耘,在东南亚研究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为繁荣我国的东南亚研究,发展和扩大我国对东南亚开放,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东南亚所下设越南、东盟、国际关系、华侨华人、综合等5个研究室及编辑室、资料室。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学(东南亚史,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国际经济(东南亚经济)、国际政治(东南亚政治与法律)、华侨与华人(东南亚华侨与华人、广西籍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民族学(东南亚民族、壮族与泰族、老族等民族的历史关系)、区域经济(对外开放、边境经济、北部湾经济圈、华南经济)。  相似文献   

11.
战后菲律宾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初期至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实行“菲化政策”,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菲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以“加快同化、放宽入籍、充分利用”为主。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今,菲政府注意到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采取各项有利于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措施来调动华侨、华人投资菲律宾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菲经济的迅速发展。菲政府各个时期的华侨、华人政策,、对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获得政治独立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12.
晋江~[1]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其人民出洋谋生历史悠久,华侨华人遍布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集中于东南亚各国。据1987年侨情普查统计,晋江共有海外华侨华人94.45万人,其中菲律宾华侨华人65万,占晋江籍华侨华人总数的68.6%~[2];旅居港澳的同胞29.85万~[3],二者合计比晋江本地人口总数还多十几万。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用足用活中央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借助侨外优势,从“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到三资上路,侨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衣食不足的地瓜县,1991年跨入“全国百…  相似文献   

13.
《广西籍华侨华人资料选编》一书,已于今年2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50万字,分资料与文章两大部分。资料部分按照出国原因、人数与职业、重大贡献、海外社团等四个专题进行选编;文章部分选用了近年来广西作者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八篇文章,以有助于读者对四个专题资料的研究。该书所选资料的年代跨度大,上至宋代,下至1990年9月在南宁召开的世界广西同乡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战后海外华人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近十年时间里,对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有显著的进展,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本文拟就我国的战后华人问题研究作一简论。一、迅速兴起的战后华人研究我国的华侨问题研究始于本世纪初。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一个重要拓展时期,当时的许多专著和史籍至今仍为华侨问题研究的史料宝库。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经历了起步、停滞和发展的复杂曲折过程。建国之后,我国的华侨华人问题研究迅速发展,得到应有的重视。1956年成立的厦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为我国第二大岛,古时曾设珠崖郡、琼州郡,故有“琼崖”之称。海外海南籍华侨社团,过去也多称“琼州公所”、“琼州会馆”等。民国以来,一直隶属广东省,1988年4月建省。全省人口620多万人,而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多达200多万人;主要聚居在东南亚各国和台港澳地区,为海外五大方言群(闽、粤、客、潮、海南)之一。海南省也是我国重点侨乡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在海南设立经济特区后,海南省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海南社团和乡亲的联系也日益密切。1989年10月14日,新加坡琼州会馆在…  相似文献   

16.
评战后日本对华侨华人问题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华侨、华人社会华侨、华人社会是日本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华侨社会结构、华侨团体、帮派、华侨人口变迁、华人社区、唐人街、华人的家庭与婚姻、华人宗教信仰、华人风俗习惯、华侨秘密会社等等。战后在日本出版的研究华侨社会的著述,择其重要者可以举出下列数种:内田直作的《日本华侨社会研究》(1950年),吴主惠的《华侨本质的分析──华侨的社会学研究》(1961年),河部利夫的《东南亚华侨社会变动论)(1972年),中村孝志编《东南亚华侨社会》(1972年),戴国辉编《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研究》(1972年),…  相似文献   

17.
广西人移居国外,始于宋朝,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广西人因政治、经济等原因背井离乡,远走他国,首先到达的是东南亚地区。其出国路线,一是通过广西的陆海通道,即凭祥、龙州、宁明、防城等地去越南的陆地通道,合浦、北海的出海通道:二是通过广东的港口与香港而出洋,即从梧州经广州至香港、从梧州经广州至汕头、从广西经湛江至香港等。广西人出国的交通条件虽然比不上粤闽两省,但却优于其他省份。广西作为我国的第三大侨乡,其华侨华人估计总数在200万人以上,他们分布在世界上五大洲的近80个国家,约150万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华人学者王赓式教授来闽进行学术访问活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远东历史系系主任王赓武教授、应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之邀请,再度来闽,于七月廿日至八月六日在厦门、泉州、福州等地作学术访问活动。王赓武教授是澳大利亚籍华人学者,是研究中国史、东南亚史、华侨(人)史等问题专家。他在闽省各地访问期间,受到了厦门大学付校长潘茂元、付家麟、华侨大学付校长许金荣、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正付院长方晓丘、林子东以及福建省侨办、省侨联负责  相似文献   

19.
刘稚 《东南亚》2005,(3):62-64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们共同体,华侨华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研究更是硕果累累,渐成“显学”。然而纵览现有相关成果,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缺憾:这些成果大都是对汉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而对构成华侨华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薄弱。虽有一些论文、报告和专著涉及到这一问题,但仅限于某个民族或某一地区,鲜有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论著。而广西社会科学院赵和曼研究员的新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正是一部在这一领域勇于探索、多有创见,具…  相似文献   

20.
一、印尼华人的基本情况目前印尼华人(包括已参加印尼国籍的华裔和尚未参加印尼国籍的华侨)到底有多少呢?由于缺乏印尼的官方统计数字,因此众说纷云,按1983年的印尼人口推算约有632万人左右。因种族、宗教等隔阂和种种政治原因,印尼排华事件经常发生,华人生活艰难。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大多数华侨在印尼政府于1980年颁布简化入籍法令之后,都加入了印尼籍。印尼华侨的历史可以追朔到五代,甚至更远。据史料记载,公元924年(五代后唐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