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证人保护论     
证人作证既是义务,同时也是权利。证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如果不能妥善予以解决的话,证人不出庭的问题将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证人的保护分为外源型证人保护与内发型证人保护。外源型证人保护主要是保护证人的权利免受外部力量的威胁与损害;内发型证人保护主要是保护证人不因作证而损害或威胁自己以及其家属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证人保护论     
证人作证既是义务,同时也是权利。证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如果不能妥善予以解决的话,证人不出庭的问题将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证人的保护分为外源型证人保护与内发型证人保护。外源型证人保护主要是保护证人的权利免受外部力量的威胁与损害;内发型证人保护主要是保护证人不因作证而损害或威胁自己以及其家属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对刑事证人保护是刑事诉讼价值的内容之一,它体现了对人权的保障。对证人的自身利益、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性、正确的裁判结果的形成、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与发展和弘扬社会正气,均具有价值。为增加其价值,降低成本,对其价值的构成和选择应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证人出庭率偏低却始终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顽疾。证人不愿出庭、不敢出庭的一个突出原因就是证人保护制度的缺位。相较于我国而言,域外一些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证人保护制度已经相当完备。为了能真正为证人提供有效保护,解除证人的后顾之忧,有必要借鉴英、美、德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先进立法经验,明确我国的证人保护机关、扩大保护对象和范围、延伸保护阶段、加强辩方证人保护、完善保护措施和监督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5.
证人制度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仍存在很多问题.证人不出庭作证,证人作假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妨害了司法公正的实现.与此同时,证人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人格得不到恰当的尊重,在面临打击报复时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这些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完善证人制度是中国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证人出庭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文化上的原因 ,也有制度上的原因 ;有社会原因 ,也有证人自身原因。证人出庭难是中国特殊文化背景和司法制度下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完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对证人进行有效保护,既是消除证人作证顾虑、救济其合法权利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被告人质证权、彰显刑事诉讼正当程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法律程序社会价值的体现.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进行了增补修改,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原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但仍然存在一些缺憾.应进一步完善刑事证人保护立法,明确刑事证人保护的具体机构,健全刑事证人社会救助体系,确立刑事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8.
是否做到对证人的有效保护关系到刑事诉讼能否顺利进行,更关乎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这一刑事诉讼职能的实现.当前,我国证人保护在保护的程序、机构、范围等方向存在不足,为此,应明确证人保护的对策和范嗣,建立专门的证人保护程序,完善证人保护的措施,明确证人保护的责任和后果.  相似文献   

9.
贾黎 《工会论坛》2008,14(4):135-136
证人证言对认定案件事实非常莺要,而现实中证人拒绝作证或拒绝出庭的情况非常普遍。而要让证人出庭作证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笔者建议在我国设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建立事前保护制度并加强事后保护;建立证人保护程序;建立对证人的补偿和赔偿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证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联系实践中证人因惧怕打击报复而不敢作证或作伪证,以致影响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提出证人精神被害这一研究课题。并由于在刑事诉讼中,证人出证在一定程度上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而笔者拟将证人作为被害人的一种,并从这一角度出发,尝试研究证人精神被害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证人是重要的刑事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承担着作证的义务,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证人不愿作证或拒绝作证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了案件事实的查明,对案件的处理结果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论被害人合法权利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公诉制度下,国家对社会、国家利益的保护十分重视,对犯罪人的合法权利的保护也比较重视,但对被害人的合法权利的保护却常常被忽视。许多被害人在精神、财产和人身方面都受到严重的损害,由于得不到补偿,生活极其困难。全社会各方面都应当关心和重视对被害人合法权利的保护,这对稳定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刑事被害人是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犯的人,应当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保障被害人的人权,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也不会侵犯被告人的权利和国家对犯罪的追诉权,不会破坏诉讼结构.因此立法和司法实践应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4.
女性在封建社会只是男权政治的辅助角色 ,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完全失去了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 :家长权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父权色彩、血缘伦理人情破坏了父权制、“夫荣妻贵”传统也提高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中国古代对女性特殊保护分别体现在刑事审讯、囚禁制度、行刑制度和株连制度中。古代立法对女性给予特殊保护体现了较高的立法水平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立法者总体上对女性认识的片面和歧视。  相似文献   

15.
资源节约的理念需要立法来体现和倡导,资源节约的权利和义务需要立法来明确和规范,立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国资源节约法制建设初具规模,但仍有缺陷,应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法律功能的优势,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刑事诉讼角度谈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是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也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化、公正化的价值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列为当事人,并赋予了一定的诉讼权利,从而确立了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但尚有欠缺。应根据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实际现状,建立与完善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的机制和法律。  相似文献   

17.
公民基本权利是表明权利人在国家生活基本领域中所处的法律地位的权利。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确认,从立法上反映了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从而体现了国家的本质。要使公民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既要靠宪法和具体的法律、法规,又要靠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有效遏制违法行为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从国外立法经验看我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证人保护制度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目前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了这项制度。我国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措施散见于现行立法中,但尚不够完善,还不能很好地解决证人因缺乏保护而不愿出庭作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