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10月1日,经过修改的新刑法正式生效。在有关侵犯财产型犯罪的条款中,将盗窃罪适用死刑限定为两种情节,即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并提高了起刑点的数额,这使得许多人感到不解,认为新刑法基本废除了盗窃罪死刑,对盗窃犯罪的处刑放宽了,笔者却认为,这正是新刑法的进步的表现,表明了新刑法在盗窃罪处刑上的进一步科学化。首先,需要指明的是,讲新刑法废除盗窃罪死刑的提法并不准确,实际上我国以往刑法中并没有关于盗窃罪处死刑的规定,反倒是新刑法明文规定了盗窃罪的两类情节可处死刑。就狭…  相似文献   

2.
回望人类历史,死刑作为惩罚手段,其存在的历史远比国家悠远。而自16世纪首次出现关于废除盗窃罪死刑的观点后,有关死刑存与废的争论已持续数百年之久。除理论上的争论外,在司法实践中,废除死刑已成必然趋势,而目前许多国家业已彻底废除死刑或减少其执行。而我国,由于各方条件尚未成熟,死刑的彻底废除尚待时机,且须循序渐进。作为非暴力的经济犯罪,其死刑的废除从效益上而言,正面效益比负面效益大。从这一角度而言,经济犯罪的死刑废除势在必行。对此,有必要对经济犯罪死刑的效益做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3.
赵栩 《法制与社会》2011,(28):126-126,132
《刑法修正案(八)》将盗窃罪的罪状修改为五种形式,并且取消了严重盗窃犯罪的死刑适用。盗窃罪的五种形态有各自的特征,对于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行为取消了数额和次数的限定,对于盗窃罪的认定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司法实践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并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的各种财物。在整个刑事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社会危害严重。因此是我国刑罚打击的重点。我国刑法对于盗窃罪的刑罚规定(尤其是否适用死刑)自一九七九年颁布第一部刑法典以来,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一九八0年一月一日施行的我国第  相似文献   

5.
1979年刑法颁布之初,没有规定盗窃罪可以判处死刑,最高刑为无期徒刑。后来,考虑到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盗窃案件大幅度上升且日益猖獗的情况,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对刑法作了补充和修改,规定盗窃罪的最高刑可以判至死刑。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案件中,侵犯财产型的案件比例最高,比重最大,而在侵犯财产型案件中,盗窃案件的发案率又一直高居首位,盗窃犯罪占财产案件的80%左右,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大盗窃案呈上升趋势,依法判处盗窃犯罪死刑的案件逐年增加。如何惩治盗窃犯罪,如何对盗窃罪适用死刑,是目前法学界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门头沟袭警案主犯伏法日前,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将轰动京城的门头沟袭警案的主犯张心磊押赴刑场,执行死刑。24岁的张心磊是河南省西华县人,2005年5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相似文献   

8.
新法解读     
《法律与生活》2011,(6):64-64
《刑法修正案(八)》通过 取消13个死刑罪名 《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个死刑罪名,其中包括: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等。  相似文献   

9.
2011年2月25日下午,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取消13个死刑罪名《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个死刑罪名,其中包括: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虚  相似文献   

10.
新案传真     
“黑客”盗窃银行巨款案主犯判死刑 郝氏兄弟于去年9月22日,侵入扬州工商银行电脑系统,将72万人民币转入其以假名开设的银行活期存折,开在工商银行扬州分行下设的储蓄所取款26万人民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对郝景文、郝景龙两兄弟以盗窃罪分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1.
文波 《法庭内外》2007,(12):63-63
22岁的北京小伙子闫烁与同伙以能办理北京户口为名骗取钱款,却因分赃问题发生纠纷,竟将同伙李某害死并弃尸荒郊。2007年10月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诈骗罪合并判处被告人闰烁死刑。他的女友因帮助其毁灭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盗窃罪在刑事犯罪中所占的比例历来是最高的,是《刑法》重点打击对象之一.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规定:"盗窃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相似文献   

13.
死刑是历史悠久的刑罚之一,是近代最受争议的刑种,也是我国刑事法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1985年陈广君在其硕士论文《我国刑法中死刑的初步探讨》里较早提出"严格控制死刑"的见解,1995年胡云腾在其博士论文《死刑通论》里指出我国死刑适用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死刑完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刑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都对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有相对具体的规定,但现实生活中新的犯罪对象样态不断出现,司法实践中在认定盗窃罪时,常常遇到许多疑难之处。本文结合域外立法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应该包含不动产以及网络虚拟财产,并对无体物及非法持有物成为盗窃罪对象的理由进行了分析,对其构成盗窃罪的范围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5.
1994年12月。辽西大地,朔风狂吼,天寒地冻。 20日,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会议室,审判委员会成员正襟危坐,心情沉重地听取承办人对案情的报告。 这是一起申诉再审死刑案件。 承办人声音宏亮,认真严肃地报告案件的由来及审理经过:“原审被告人李秀武因抢劫、盗窃一案,于1988年8月13日经本院作出锦法(1988)刑一字第54号刑事判决,以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李秀武不服,提出上诉。省院于1988年11月15日作出(1988)刑一上字第235号刑事  相似文献   

16.
近来,在涉及网络支付的刑事案件中,盗窃罪的适用呈逐渐扩张趋势.其扩张的路径包括:盗窃罪对象范围的扩大化;将盗窃罪适用于利用支付系统故障、支付系统漏洞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将盗窃罪适用于诱使被害人实施无处分意识的网络支付的行为等.盗窃罪在网络支付领域适用的扩张造成抹煞与诈骗罪等相关犯罪之间的界限、实践中对同一类型行为的定性出现分歧、行为性质的解释结论不符合通常的社会观念、量刑过重超出国民的一般预期等弊端.对此,可以从合理界定网络支付环境下盗窃罪的对象范围、坚持盗窃行为方式的“秘密性”、承认无处分意识的诈骗的合理性等方面限制盗窃罪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科技活动中盗窃罪的认定(一)科技活动中盗窃罪的常见行为方式科技活动中盗窃罪的客观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常见的有以下三种:1. 窃取。即用秘密方法窃取技术或商业秘密的行为。这是侵犯所有权的犯罪.2. 窃用。即用秘密手段非法复制技术或商业秘密的行为。其特征是行为在表  相似文献   

18.
为死刑威慑辩护——功利价值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死刑威慑问题在刑法学中颇具争议,可能鉴于死刑威慑在刑法史上的"劣迹",当今刑法学界普遍回避对其威慑问题的探讨.针对这一"威慑恐惧症",从死刑威慑的功利价值方面为死刑的威慑价值辩护.死刑威慑具有预防犯罪的功利价值,限制或废除死刑的理由不在于死刑没有威慑力.  相似文献   

19.
死刑的执行方式是死刑制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死刑执行方式在各个时代都有其特点。本文试图通过我国死刑执行方式的变化,对我国法治的进步进行探讨,以求我国执行死刑方式更科学、完善,希望我国死刑执行方式更人道,为我国最后废除死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一则案例出发,说明依据盗窃罪的通说,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公开盗窃"理论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建议仍采用盗窃罪的通说,并采用"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原则来解决司法实践中难以区分盗窃罪和抢夺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