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个企业精神的内容,必然有别于其他企业,原因就在于每个企业的目标,管理状况,职工队伍素质,企业传统,工人的精神状态,生产、经营、市场、服务状况,各有不同。因此,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企业精神,也都必然带有自己的个性。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工作作风、行为方式、技术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服装仪表,都是企业信息最广泛、最生动、最直接的传播媒介。此外,企业员工还是其他一切企业形象要素的创造者。塑造和培育企业文化,仅靠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是难以实现的,而玷污和损毁这个企业的形象,一人一事足矣。因此,真正做到企业文化的全员化,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作为一个拥有38000名员工、年产钢260多万吨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各项生产建设工作实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在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企业文化的特色,明确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特殊性,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的前提。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企业文化,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有相同点。然而,中国的企业文化,同国外的相比,又必然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性质与资本主义企业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因此,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必然带有中国特色。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体现在哪里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单泽润 《民主》2005,(2):13-15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另外一个“极”。没有文化的经济是短命的,不可能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了文化的繁荣,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经济的过热,也可能带来文化的浮躁。有鉴于此,文化安全这一重要课题,就必然摆上了我们的议事日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什么都可以失去,唯独文化不能失去,文化血脉不能中断。因为只要文化存在,失去的一切都能重新找回来;而一旦失去了文化,就会造  相似文献   

5.
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人,而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是思维模式和观念。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现思维模式和观念的转变。围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谋求发展”这个主题,大庆石油管理局2000年初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企业文化研究,2001年制定了《大庆石油管理局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颖 《行政论坛》2005,(4):82-83
社会信息化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的必然产物。社会信息化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信息化使得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教育都具有了信息化的特征,这一切都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是初级阶段的文化特征和要求 首先,和谐文化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文化形态。和谐社会应当是多元社会。多种所有制并存必然决定多元文化同在,为了开发多元文化的功能,就必须倡导多元文化。它可以消解文化间的冲突与摩擦,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建繁荣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8.
牡丹电子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不但有着一般企业文化所共有的内涵,作为在中国大地上发展起来的国有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又带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特色。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企业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亲和的关系,企业员工个体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伦理行为方式,都处于东方伦理文化的氛围之中。牡丹文化是一种渗透着中国企业特有的道德义务的文化。这种道德义务,是一个与企业的运营紧密相联系的规范系统,制约着牡丹的每一个子组织和每一个个体。牡丹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活中,已经把这种道德原则、规范看成是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日益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职业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浅薄化倾向。一是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简单化。把企业文化的内涵外延无限扩大,使企业文化演变成一句时髦的口号和一只包罗万象的“筐”,将企业中存在的一切文化、准文化现象或带有文化色彩的活动都冠以“企业文化”。二是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上的一般化和形式上的雷同化。缺乏个性,不是从本企业本行业特点出发,而是一味地模仿、照搬照套,脱离了企业的历史和现状。三是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上的模糊化。缺乏明确目标,缺乏对企业内部建设力量的协调配合,使企业文化建设指向不明,既盲目也难以形成合力。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注重表面化。把单纯的文体、娱乐等活动当成重点,忽视了企业精神、价值观、群体意识的培育,对职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缺乏积极主动的引导。五是广大职工参与不够。存在“口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族文化组成部分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如日本的企业文化,带有强烈家族主义观念,要求员工克己忍让,恪尽职守,忠于企业,鼓吹劳资一家,和谐一致,相安而处,共存共荣。美国的企业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个人选择自由,具有明显的西方风格。中国的企业文化也应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具有中国特色。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和极富价值的宝库,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丰富养料。  相似文献   

11.
企业公民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文化理论作为适应后工业文明阶段的企业管理理论 ,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科学管理对员工视为“经济人”假设的弊端 ,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行为科学对“社会人”假设的局限性。企业文化理论视企业是一个人格化的有机体 ,是载有文化符号、文化信息的“文化人”的集合。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并盛行起来 ,其背后的经济原因 ,是由于 2 0世纪 70年代石油危机 ,使美国企业面临严重危机 ,日本许多产品尤其节油小轿车相继打入美国市场。当时一个相当长的近 2 0年的期间 ,处于经济霸主地位、管理理论屡有建树的美国企业 ,其经济发展速度与战后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答: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从根本上消灭了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所造成的少数人富有而多数人贫困的状况。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目的,就在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共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经济与管理观念创新知识经济的到来必然引起企业管理的巨大变化 ,首先 ,它必然会使管理观念发生根本性的革命变革。管理思想、管理观念是管理工作的灵魂 ,企业管理的创新首先就表现在管理观念的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应树立与传统经济全然不同的企业管理观念。(一 )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观念。在知识经济中 ,一切都以不断创新、发掘新的技术为基础 ,所有财富的核心部分都是知识和技术的含量 ,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存在。其它一切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都必须依靠知识技术来装备和更新。同时知识作为经…  相似文献   

14.
赵定东 《学理论》2008,(16):40-43
作为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行的实体,是传统中国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由“天”延伸出了“天下”,并形成了举世唯一的天下观,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定了方向。古代天下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心文明与外围蛮夷的区分。在天下观基础上形成的“天人合一”而导致的威权主义、集体主义及大一统的社会局面成为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一条红线。“自然”的天下观变化是主导中国总体性社会变革的直接根源,而扎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人文”天下观是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形成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美国企业文化带有典型的西方文化色彩。美国社会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特征,对经济利益和功名的追求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典型西方文化的反映。有的学者指出,“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理性主义成了美国文化的三大特征”。追求自主自由、崇尚冒险竞争、依靠规章法制、以自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其治理机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去甚远,因此,家族企业的治理机制还须优化:一是要克服“发家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局限;二是要超越“家族制约”的文化。当务之急是要用合乎时宜的企业家精神武装头脑,以人格化的治理机制为先导。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演化及其动力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演化理论认为企业是逐步演化的产物,虽然文化是早于企业而存在的,但企业文化却是因企业而形成的。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企业文化蕴涵着更为深刻的企业的本质特征,企业的演化必然伴随着企业文化的演化。从演化理论角度分析企业文化的演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秀明 《理论视野》2007,91(9):28-30
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量,政治权力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国家社会中,所有权力都属于公共权力,是特定社会制度下赋予其权力者社会力量的体现,因此,一切社会中的权力又都是一种政治权利。特定社会制度赋予给权力者的这种政治权力,本质上是为特定阶级利益服务的,但当权力人格化以后,公共权力易异化为个人权力,甚至被个人所窃取用来谋取私利。权力本质上的政治性、公共性要求人格化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权力的道德制约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造发明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在地球上的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的资源。而人力资源中的精髓,是人的创造能力。世界上一切“事”和“物”的创造,都来自于人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一切发明创造活动的支柱。在一个国家里,人民的创造发明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在生产中的运用,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发展与实力。因而,人的创造发明能力被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称之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20.
王德军 《理论参考》2008,(10):42-44
发展是作为社会的人促成事物按照符合人的预期目的而引发的变化,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合理性选择。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人的自我有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文化自我三种形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使人的三种;“自我”形态都得到‘实现’并协调起来达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