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踪"的元帅林彪30年公众影像追踪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上,林彪等一批在历史上曾经犯有罪行的开国元勋,以真实客观的历史形象出现于展览之中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有评论家认为,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新的政治文明,反映了党对重大历史问题和重要历史人物更加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苗体君 《工会博览》2006,(20):36-37
在林彪的一生中,共经历过五次婚恋:初恋对象陆若冰婉转回绝,给少年傲慢的林彪当头一棒;对从小就订下“娃娃亲”的汪静宜,林彪中途变卦;“陕北一枝花”张梅生性活泼,林彪少言寡语,性格不和导致他们的姻缘以离婚告终;对最使他心动的孙维世,林彪虽几经努力,到头来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原名叶静宜的叶群,成为林彪最后一任妻子。林彪的初恋:一头热一头凉林彪的启蒙老师叫李卓侯,是我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的父亲。1921年春,林彪进入  相似文献   

3.
迟泽厚:有份文件说,全国解放之后,林彪长期称病,也就是装病.他到底有没有病? 关光烈:当然有病.最早的病是1938年被国民党晋军误击的枪伤,以后的怪病则主要来自衡宝战役.1947年我在东北见过林彪一面,那时候看他身体还是不错的.1949年南下作战,总是抓不到白崇禧部队的主力,49军又在青树坪吃了一点小亏,他很着急.  相似文献   

4.
梁衡 《法制博览》2011,(17):38-38
近翻40年前的日记,有一段政治趣闻。1971年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国。这个接班人、副统帅一夜之间成了叛徒、奸雄、大阴谋家,全国掀起批林高潮。当时我在内蒙古巴盟当记者。上面传达的文件里有一句话说:“林彪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生产队开批判会,队长向大家传达说:“这个林彪很坏,他还偷了一件马克思的大衣。”  相似文献   

5.
达达 《法制博览》2010,(20):4-4
近翻40年前的日记,有一段政治趣闻。1971年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国。这个接班人、副统帅一夜之间成了叛徒、奸雄、大阴谋家,全国掀起批林高潮。当时我在内蒙古巴盟当记者,上面传达的文件里有一句话说:“林彪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生产队开批判会,队长向大家传达说:“这个林彪很坏,他还偷了一件马克思的大衣。”前几天我与一位宣传工作老前辈、  相似文献   

6.
抗美援朝前夕,让林彪元帅带兵去朝鲜,这是毛泽东考虑的第二人选。林彪也足一位军事家,很能带兵打仗,况且,林彪对东北比较熟悉,部队也较熟悉,让林彪担此重任也是合适的。毛泽东及几位常委们都这样考虑过。  相似文献   

7.
庄秋水 《法制博览》2011,(17):42-42
50年代初期,一篇颂扬朱德艰苦朴素精神的文章——《朱德的扁担》被编入了小学教材。然而,在十多年之后的1967年2月,学生们过完寒假回到学校后发现,同样一篇课文,已经换成了《林彪的扁担》。无数的“红小兵”们又开始在这篇课文中学习林彪的艰苦朴素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王波 《法制博览》2011,(13):56-57
1971年9月13日零点32分,林彪乘专机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准备叛逃国外,14点30分左右该机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坠毁。当日3点15分又从北京沙河机场起飞一架3685号国产直—5型直升飞机从中国叛逃……林彪的手令当林彪等人在北戴河决定北逃的时候,没有忘记通知在北京的周宇驰。“小舰队”主要成员有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3人。周宇驰急促地对于新野说:“你立即到西郊机场把陈士印找来。”  相似文献   

9.
喻树奎 《法制博览》2010,(19):42-43
黄永胜是士兵出身,积数十年军功,官至总参谋长,是个典型的行伍出身人物,是林彪集团中除林彪以外资格最老、职务最高,惟一一个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成员。黄永胜立了不少战功,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战功赫赫,污点涟涟”八个字比较客观而真实地刻画了黄永胜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杨国选 《法制博览》2010,(11):40-41
林彪可谓我军的常胜将军,然而林彪一生唯一惨败在毛泽东和蒋介石十分推崇的陈明仁指挥的东北四平之战,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战略决策,还是在“文革”中对林彪叛逃事件的神机妙算,毛泽东往往信手拈来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回忆     
正当亿万人民兴高采烈地迎接21世纪第一个国庆节到来的时候,我又回忆起30年前那难忘的同一天——1971年的国庆节。那一年因为发生林彪“九·一三”外逃事件,原定天安门的群众游行活动,改为在全市各大公园游园。我们所属的演出队被指派在颐和园石舫的听鹂馆地区演出。  相似文献   

13.
祝庭勋 《法制博览》2011,(13):22-24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坐256号三叉戟飞机外逃,是以行动说明他“叛党叛国,自取灭亡”,而当时中央并没有掌握他发动反革命政变的任何证据。对林彪事件的清查,是逐步深入的,又是以空军为重点迅速展开的。按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意见和政治局的分工,李德生负责空军的清查工作。在9月13日凌晨,周宇驰等乘坐的直升飞机被迫降后,周宇驰、于新野自杀身亡,只有李伟信假装自杀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平型关战役”与党史、军史上所说的“平型关战斗”不是一回事。我们所说的“平型关战斗”,由林彪指挥八路军115师完成,是整个“平型关战役”中的一个插曲。  相似文献   

15.
张思之 《法制博览》2011,(17):74-77
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依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10名主犯进行了公开审判。电视直播时,万人空巷。无数被冤屈、受迫害的人们,都期待着惩办“四人帮”,还历史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16.
《法制博览》2010,(13):12-14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后,林彪在率部转移途中身负重伤,被送回延安,住在二十里铺的八路军总医院。每天,都有军政要人来看他,延安各机关、学校也派人来慰问。卫立煌(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去中条山路过延安时,也专门来看望林彪。车到半路,卫立煌忽然想起没带慰问品,于是马上停车,让随从凑钱,口袋翻遍,才凑了600元。按国民党军的习惯,一个师长受伤,起码要送数千元的礼,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平均主义思想,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观点是完全不相容的。……平均主义思想是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严重障碍,平均主义的泛滥必然破坏社会生产力。"但是长期以来,林彪"四人帮"在思想理论上制造混乱,把平均主义思想冒充为革命思想,欺騙了许多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正本清源,加深对《决议》的理解,本文仅就学习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主要是学习太平天  相似文献   

18.
刘明钢 《法制博览》2011,(15):64-65
这是一桩离奇的冤案。“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之流制造了成千上万的冤假错案,此桩冤案却是发生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而导致这飞来横祸的竟仅仅是一份延安时期写的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自从1919年3月"一大"起至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共经历24个春秋.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成为它的一个支部.  相似文献   

20.
丁丑 《法制博览》2011,(9):28-29
当年,林彪家有一位不是家人、如同家人的工作人员,她就是王淑媛。如今她已届耄耋之年,然而精神矍铄,有时甚至透着天真。无论是在艰难的岁月中,还是在宽松的日子里,她都是一位快乐的老人。平时,同事们(包括年长的,年轻的)都亲切地称她老王或老太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