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粤西农垦一水泥厂调查时,我们看到很多职工的家中都贴着一张《爱厂职工荣誉证书》。证书上写着: 经职工评议,厂批准,授予××同志为一九八四年“爱厂职工”荣誉称号,特发此证。望继续发扬主人翁精神,珍惜荣誉,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更优异成绩。陪同我们的厂工会同志指着墙上的奖状对我们说:“可别小看这张奖状的作用,许多职工领到它时,比领到奖金还高兴呢!”有的职工为了把这张奖状珍藏好,还特意买了镜框装起来,有的人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亲属和友人。供销科的一个同志因出差被漏评了,他回厂后,立即找到厂领导问明原因。他对领导说:“为啥把我忘了,我上了  相似文献   

2.
去年年底那阵攀比风刮来时,有些单位开始还能抗一抗,后来“群众意见”来了:“人家手里拎着,袋里装着,就我们厂正经!”有的干部也劝领导:“多发点儿吧,照顾群众情绪嘛!”后来怎么着?跟风跑了。这叫“民不可欺”啊!  相似文献   

3.
初夏的一天上午,离下班还有十几分钟,七、八个青工挤在厂门口等着下班。不知谁叫了声:“走啊”!大家“哄”的一声出了厂。正从科里出来的生产科王科长见状,马上喊道:“不要走,还没下班!”他们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一会就没了人影。王科长见喊不回来,马上按制度对早退人员做了罚款处理,并出了通告。下午上班后,上午早退的青工看到罚款的通告,勃然大怒,对着生产科大骂起来:“那个该死的罚了我的钱啊?”“早退几分钟就罚款,真比资本家还恶!”  相似文献   

4.
笑话的思索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听到两则趣闻。其一是某厂有位业余作者第一次发表小说,一位副书记看到后对宣传科长说:“这个人文章写得不错,就是不大老实。为什么要注明‘处女作’,是不是想打妇女的招牌好发表些?要加强教育。”其二是某化工厂一位技术员在笔记本里抄录了居里夫人一段名言,厂长发现后找他谈话:“好啊!你把情书抄到笔记本里,说说,到底是张居里还是李居里?要知道,你是有妇之夫啊!”  相似文献   

5.
沈殿成 《侨园》2006,(1):2-3
早就知道辽宁省侨联卢育波主席的许多动人事迹,几次向他提出采访事宜, 可他都爽口答对“还是采访有贡献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吧!”我只好听从他的。今年在辽宁省“两会”期间,得知72 岁的卢育波又连任辽宁省侨联主席和全  相似文献   

6.
陈铎 《民主》1996,(10)
他是地道的凡人,他是我敬重的兄长、我佩服的老师,是和我在“五七”干校一起“改造”过的“难友”。 8岁时的他,就写开了诗,如果那个年代有今天这么多儿童书报期刊的话,神童诗人的桂冠,非他莫属!20多岁他就已成为中央广播事业局的处级干部。因为在诗中对农场青年女工贾桂香的遭遇鸣不平而呼吁不  相似文献   

7.
年近40的陶小萍是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机制一厂生铁四组生产组长。她进厂20年,挂上“零号首长”的头衔倒有18年。18年来,被她转化的一个个“让领导摇头、群众头痛、本人感到没有奔头的人”都成了班组的骨干。“感化班长”的美名在厂中不胫而走…… 中年女工陈某,每逢发工资日就是她与领导的  相似文献   

8.
听纺织女工代表说下岗再就业本刊记者李大宏王晓光在2979名全国人大代表中,有10多名来自纺织第一线的青年女工。坐在人民大会堂里,面对纺织行业三年压锭1000万、下岗分流120万职工这一战略性调整,她们心里都想些什么?“两会”期间,记者先后采访了8位纺...  相似文献   

9.
在吉林长春卷烟厂,有一个与职工心贴心的党委书记岩石。职工们爱戴这位一九八四年初才上任的厂党委书记。工厂组织退休工人春游,工人们拉他同行;小青年举行自行车越野赛,也拉他去剪彩;厂里要写厂歌,职工们一致推举他执笔写歌词……赢得职工们如此之信任,是岩石关心职工,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实处。 “知识分子需要的是党的信任” 岩石一到烟厂就面临难堪的局面:管理混乱,生  相似文献   

10.
某厂给女工检查身体。有些女工因为怕羞或嫌麻烦而迟迟不去体检。于是厂领导不问青红皂白,贴出一张“告示”,凡未参加体检的女工务于×月×日到卫生所进行体检,否则扣发当月奖金。女工们看了这张近乎“最后通牒”的布告自然不悦;一些老同志也感慨地说:“明明是为职工办好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医务人员能使奄奄一息的病人起死回生,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俞春妹同志就是不开处方的医生,不拿手术刀的大夫。精诚所至1981年11月初的一个早晨,座落在钱塘江畔的杭州大众无线电元件厂里传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小 A 服毒了!全厂上下,人们奔走相告,各自发表着不同的议论:“多好的姑娘啊,真可怜!”“咳,活腻了就死呗!”……此时,唯有厂工会主席俞春妹没作一声,她心情非常沉重地回想起以往的许多日子。  相似文献   

12.
危险的追求     
他,刚刚三十岁出头,就有一段相当难得的历史:工农兵学商都干过,工龄十五年、党龄十二年,还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届大学毕业生。翻开他的档案,使人更感到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在部队,多次受到团一级的嘉奖;上大学又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难怪他所在机关的领导物色新干部人选时,首先看中了他。然而,“光荣的历史”到此为止。在他的档案里,多了这样一页:张建东,安徽省商业厅某公司干部,一九八四年四月因流氓盗窃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相似文献   

13.
巴金的真诚     
那一日,摄影记者瑾与我相约,去探望巴老。其间,瑾提出为巴老摄几张照,巴老欣然同意。年过半百的瑾忙活起来,装胶卷、对距离、选角度……望着这一切,沉默着的巴老突然说道:“王子瑾,你第一次为我拍照还是个姑娘呢。”瑾笑了起来,说道:“是啊,是啊。”“那是哪一年?”巴老笑着问道。瑾抬起头,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巴老手点着她说:“是1961年的冬天嘛。那天,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来了,你还弄坏了一个灯泡呢。”瑾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连叫:“对,对,对!巴老,您的记性真好。”  相似文献   

14.
去年年底,三五四三厂党委书记突然收到一封狱中来信,信中恳求道:“厂里年终评比时,请您一定替我投马淑文一票……。”这是怎么回事呢? 马淑文是厂五车间党支部书记。五车间有个后进青工,一九八三年七月锒铛入狱。尽管这是他本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上午,我们来到安徽省宿县黄山公社圩西生产队,访问农民杨传海、赵永英夫妇。刚进门,杨传海便端着玻璃杯,笑呵呵地迎上来说:“请喝杯甜叶菊泡茶。我家靠种甜叶菊致富,也是‘甜密的事业’啊!”一片笑声中我问他:“你怎么学会种甜叶菊的?”他手指着一摞摞报纸说:“喏,就是这些‘哑巴师傅’的功劳!”  相似文献   

16.
庞汉烈 《民主》2006,(6):29-31
1957年5月,阳太阳应邀出席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全国政协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问题的座谈会,周总理接见与会代表时,紧握着阳太阳的手风趣地说“:你是画家,阳太阳?这名字多好啊!永放光芒!”的确,几乎一个世纪以来,阳太阳在艺术道路上发出的光芒,是那样的绚丽多彩、耀眼夺目。这光使艺林增色,使杏坛添彩。他赢得了海内外众多艺术家的一致好评,无愧于“美术界的泰斗”“、国宝级的艺术大师”的称号。1909年12月6日,阳太阳诞生于桂林芦笛岩下新华村的一个中医家庭。自幼酷爱诗画,10岁即拜师习画。青年时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四年十月九日星期二雨蒲圻纺织总厂棉纺织厂布机车间丁班的“青年之家”,设在单身宿舍三楼一个十平方米的房间内,有图书柜和文体用品柜,藏书四百多册;还备有吉他、象棋、军棋、跳棋和排球、羽毛球、康乐球等文体活动用品。黑板上抄着“每周一歌”《在希望的田野上》。陪同我们参观的厂团委委员滕玉平和  相似文献   

18.
阳春三月,南国早已春意盎然。明媚的阳光洒满大地,人们在罄香的柔风中尽情地嬉戏欢笑着。而驻南宁解放军303医院二内科的一个病房里,只见战士们三五成群,进进出出,络绎不绝,他们充满稚气的脸上现出了与年龄极不协调的忧郁和焦虑,泪痕依稀可见,仿佛躺在病床上的是他们的一位至亲至爱的兄长。这位病人,就是比战士们大不了几岁的中尉军官——驻桂某部勤务连指导员曾庆明。他以什么力量赢得了这么多战士的心呢?战士心中的天平“指导员,您狠狠骂我吧,我对不起您啊!”出生于干部家庭的新战士小陈含着热泪倾诉着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易水寒 《党政论坛》2008,(24):43-43
宋仁宗有一次出游,途中多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他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渴坏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杯水。旁边的人问他:“皇上,您渴成这样,刚才干吗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而获罪啊!”  相似文献   

20.
可笑的逻辑     
在谈到“全盘西化”的谬论时,有一位同志讲了一个很生动又很深刻的比喻。他说,一个人去儿童医院,一看全是有病的孩子,于是他慨然长叹:小孩都是有病的啊!听了这样的话,人们都会觉得可笑。去医院看病的,当然都是病孩子,难道能够由此得出结论,全社会的孩子都是有病的么!确实荒唐!然而,“全盘西化”论者的逻辑却正是这样!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