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芸  司徒杰 《学理论》2010,(18):171-173,183
本文试通过毛泽东诗词初稿和定稿的对比分析,及揭示领袖、统帅身份对战事诗词创作的影响,探讨毛泽东战事诗词的史学价值和艺术特色,以观其在中国战事诗词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吕娟霞 《学理论》2013,(18):188-189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运用于广告文案由来已久。简要分析了古典诗词对广告文案意境美的营造和古典诗词的音韵美、形式美、语言美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合理运用,并结合实例分析了灵活多变的古典文学元素给广告创作所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以便更好地提升现代广告和企业产品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3.
周杭生 《党政论坛》2009,(10):26-26
胡乔木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和毛泽东在诗词方面有交往。毛泽东的不少作品都曾反复向诗家,包括胡乔木征求修改意见。对于胡乔木写的诗词,毛泽东给予热情指导、精心修改。胡乔木曾感言:凡经毛泽东修改过的诗词“实有点铁成金、出奇制胜之妙”。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构成诗的审美意境的重要元素,极具审美感染力.毛泽东诗词中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意象,特别是在"红旗"这一物象上他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和情感,使之具有了独特的意象美.统观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审美特征:象征美、动态美、情感美、色彩美.这些审美特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水平和审美意境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5.
刘莹 《学理论》2013,(3):151-152
古典文学在我国的艺术领域有着重要的位置,就目前的学术界而言,研究古典文学的人非常多。古典文学美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关键部分,首先从人性美、文字美、语言美、自然美、对比美,以及哲理美六个方面对我国古典文学美的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然后从抛弃功利观念、彻身沉浸于古典文学,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三个方面对我国文学作品的欣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赵朴初先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享誉海内外的韵文作家和书法大师,才情横溢,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赵朴老的人品、学识受到人们的崇敬,他的诗词曲和书法作品也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学习和搜藏的珍品。和朴老有七十年交往的同乡同学、挚友梅达君,在《寿朴老八十》的百句长诗中,用“落落诗人多本色,不矫揉也不修饰。为憎为爱两分明,短吟长歌见风节”来赞美朴老的诗词。探索诗词继承和创新赵朴老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从小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有古典文学精湛深厚的根底,自幼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诗词曲,并坚持对诗词的继承和创新进行思考和探索。他曾说过:“幼年时,由于家庭和环境关系,胡乱读过一些古诗词,逐渐受到了感染,发生了兴趣。年龄稍长,渐懂世事,用  相似文献   

7.
丁毅 《党政论坛》2013,(22):10-11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这部小说是否影响到他的诗词创作呢?  相似文献   

8.
章士钊是近代著名"诗家"之一.他从1903年开始发表诗词,至1971年在他的学术专著<柳文指要>的再跋中写诗寄情,进行了70年的诗词创作,写下了近5千首诗词.他的诗词写得真诚朴实,语言清新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但章士钊诗词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其诗词中涉及近现代许多重要人与事,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知识渊博,文学功底深厚,胸有诗词无数。他经常在讲话时针对实际,把诗词和一些经典文学名句改动一些字词,使效果出神入化,幽默深刻。活用诗词,析事说理,是毛泽东讲话的一大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 ,毛泽东诗词对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沿袭、借用、复归 ,而是有选择的吸取 ,吸取中有创新 ,是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的整合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补充 ,故而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延伸性、创造性的继承。文章从毛泽东诗词的内容、艺术风格、艺术表达方面具体论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龙云 《理论导刊》2001,(10):49-52
毛泽东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毛泽东又是一位诗人。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一生戎马,日理万机,为何还能创造出从内容到形式雄浑卓拔的诗词呢很多人震惊于这一现象,以致研究毛泽东诗词成为一门显学。据粗略统计,“从1957年至今,我国公开和内部出版的毛泽东诗词研究专著已有300多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有2200余篇,不仅如此,近几年出版的部分毛泽东诗词研究著作的印数都相当可观,多数在万册左右,甚至达到10万册,以至更多,在出版界竞争相当激烈的90年代,毛泽东诗词研究专著的印数如此之高,委实令人欢欣鼓舞,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黄金旺 《党政论坛》2008,(16):26-26
毛泽东知识渊博,文学功底深厚,胸有诗词无数。他经常在讲话时针对实际,把诗词和一些经典文学名句改动一些字词,使效果出神入化,幽默深刻。活用诗词,析事说理,是毛泽东讲话的一大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那年在桃花潭初识冰雪芹。清清爽爽的一位年轻女子,见面就是这句诗打动了我:"君未来我不敢凋老了红颜。"这是一首新诗,她用了古典的"君"称谓。写新诗的人很少如此的,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交谈之后我知道,她有较深的古典文学修养,擅长旧体诗词,并习惯于以旧词入新诗,新中有旧,这造出了新鲜的感觉。冰雪芹的旧体诗词数量很多,出有专集,评家多有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主要体现为坚决斗争、敢于斗争、乐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其原因有个人经历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但究其根本是在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党的领袖之后,在思想上发生的深刻变化。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春华 《团结》2012,(3):53-56
柳亚子(1887—1958)先生是民革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著名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以诗歌为武器宣传革命,坚持真理、爱憎分明,是一位坚定的民主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积极拥护者、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的诗紧密结合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和撼人心灵的艺术力量——正如周恩来总理送给他的对联中写到的那样:"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他与毛泽东主席也有深厚的交谊,诗词赠酬频频。毛泽东主席曾以"人中麟凤"来表达对柳亚子的敬意之情,更对他的诗词给予了  相似文献   

16.
受近代启蒙思潮和一师求学经历的熏陶,毛泽东在主、客关系方面注重主体意识的张扬;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将张扬的主体意识淋漓尽致地渲染在其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中。对主体意识的适度张扬则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主体意识的片面张扬则是唯意志论。毛泽东诗词彰显的主体意识带来了双重意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唯意志论则滞缓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领 袖人物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运用韬略解决政治、军事、经济问题 ;其诗词修养 ,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高超的工作艺术。毛泽东在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 ,把自己1936年填定的《沁园春·雪》一诗赠给柳亚子 ,此诗在重庆迅速传抄 ,不胫而走 ,后来《新民晚报》将它发表 ,在山城引起轰动。由于中共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 ,报纸、电台等传播工具被国民党控制 ,平素人们还不很了解中共的政治主张 ,此次人们从诗中领略了毛泽东的抱负、胸襟及人格魅力 ,加上诗作超凡脱俗的文采 ,令整个山城为之倾倒 ,“诗人领袖”美名…  相似文献   

18.
元好问是金代杰出的诗词曲大家。本分析金亡以后,元好问在蒙古王朝统治下,诗词曲创作和理论探讨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在编撰金代史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还肯定元好问在宣传儒学,保护儒士名贤,促进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团结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林之源 《理论探讨》2003,(5):100-101
对毛泽东悼念罗荣桓的诗,国内学者有各种看法。对这首诗的理解,见仁见智,认识并不统一。曾有同志撰文,认为此诗是关于接班人的,诗中表明毛泽东对林彪有批评的意思,对林接班还不放心。他想问一问罗君:你的老搭档林某为人如何?还有人认为,诗中第五六两句中的"斥"和"昆鸡"指的是林彪,"大鸟"和"老鹰"指的是忠厚老诚的罗荣桓,说明毛泽东对林的反感和不信任。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毛泽东这首诗主要是赞扬罗荣桓、表达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逝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善于把毛泽东诗词信手拈来,出神入化地妥帖引用,引导人们坚守和共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其中引用频率最高的毛泽东诗句,主要集中在坚持"人间正道"的初心使命、"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和"拒腐蚀、永不沾"的浩然正气等内容。在新时代,以毛泽东独特的诗化语言和精神力量引领我们深刻感悟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意象和精神意境,有利于坚守和共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强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