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子了解中央苏区斗争史的人都知道顾作霖。对于顾的政治身份可以作这样的定位:他是中央苏区共青团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青年领袖;又是闽赣省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建者,为这块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顾作霖是在广昌战役中拖着病体倒在火线上,于瑞金中央红色医院去世,成为牺牲在中央苏区的级别最高的中共领导人,因为顾是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多少年来,顾作霖给人的印象是左的。盖其原委有两个方面,一为顾作霖曾是王明“左”倾中央派在中央苏区的“心腹”人物,二为事实上他一直是忠实执行了“左”倾中央一…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我们不可忘记一个杰出的共青团领袖.他就是捐躯在中央苏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少共苏区中央局书记顾作霖.中央苏区范围内的所有革命先烈,顾作霖是中共党内领导职务最高的人,他去世时只有26岁.透过逝去的血火交织的漫天翻滚的历史烟云,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充满着战斗豪情的共青团前驱领袖——顾作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大部分早期领导人曾经是那么年轻.本文的一些主人公贺昌、周秀珠、顾作霖、罗登贤、彭公达等人,本来就不太为人熟知,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越来越远离人们的视野.笔者结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的情况,披露中共早期领导人的一些任职年龄之最.毋庸讳言,在漫长的革命道路上大浪淘沙,中共早期领导人既有不少“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流星之迅忽”的党内先驱,也有极少数如顾顺章之类的革命异类.  相似文献   

4.
大埔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广东省第一个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的老区。惊心动魄的三河坝战役发生于此,畅通无阻的大埔红色交通线确保大批领导人和战略物资由此进入中央苏区,指挥南方六省的中共南方工委也曾隐藏于此,又是罗明、杨辉图、肖月华、饶彰风等老革命的故乡。为了缅怀革命先辈,重温父辈的革命事迹,继承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5.
<正>《青年实话》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简称少共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于1931年7月1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永丰县龙岗创刊。少共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少共中央局秘书长魏廷群先后担任主编。少共中央局领导人顾作霖、凯丰、张爱萍、陈丕显以及曾镜冰、萧华、刘志坚等经常为该刊撰稿。1933年初,上海少共中央迁入中央苏区与少共苏区中央局合并后,《青年实话》成为  相似文献   

6.
简讯     
大埔召开纪念地方党组织创建75周年、 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建立70周年座谈会黄瑞兰 大埔党研堂 为纪念大埔地方党组织创建75周年、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建立70周年,缅怀中共大埔党组织诞生以来,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丰功伟绩,缅怀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为掩护中央交通线沟通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完成党中央与中央苏区往来的物资、文件的传递,护送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等党和军队领导人和上海临时中央机关安全进入中央苏区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大埔县委于9月4日在…  相似文献   

7.
在惨烈的中央苏区革命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这些先烈中,顾作霖是党内领导职务最高的人,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共青团苏区中央局书记、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去世时只有26岁。现在的人们对这个名字已经陌生,回眸血火交织漫天翻滚的历史烟云,一个充满着战斗激情的顾作霖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8.
1933年1月中旬,“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等离开上海转入中央苏区。中共上海中央局的机关究竟如何组成?共青团中央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是否同时迁入中央苏区瑞金?党史著述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讲法。本文经查阅历史文献史料,考析了中共上海中央局等机关的组成以及中共上海中央局领导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  相似文献   

9.
1931年4月,王稼祥与任弼时、顾作霖一起,作为中央代表团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王稼祥到中央苏区后,在同毛泽东的接触和交往中,认识到毛泽东所代表的路线是正确的,逐步地从第三次“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公开地站到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从瑞金到延安,  相似文献   

10.
在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依仗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的撑腰而上台。为了全面推行其“左”倾路线,王明向全国各地派出诸多“中央代表”或“中央代表团”。其中派往中央苏区的代表团,正式名称叫做“六届四中全会代表团”,成员有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顾作霖和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被赋予的使命是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并参加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工作。实际上,就是要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取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因此,六届四中全会代表团在中央苏区的主要活动,也就不能不集中反映在对待毛泽东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苑》2007,(4):F0003-F0003
中共瑞金市委党史办在上级党史部门和中共瑞金市委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共和国摇篮”、长征出发地、红色故都的特殊历史地位,坚持资政育人的工作方针.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目前.瑞金市委党史办与中央苏区全红县.全国主要党史科研部门和中央国家部委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发挥了中央苏区史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2.
抚州红色区域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抚州红色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的战役战斗,对中央苏区的兴衰存亡产生过重要作用和影响.抚州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为中央苏区的发展和巩固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蒋介石为消灭红军,彻底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调集大批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反革命"围剿".其时,抚州域内共有六个全红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抚州红色区域西南部紧连着中央苏区的吉安和赣州,东北部与赣东北苏区接壤,东部与福建的邵武、建宁、泰宁毗邻,西北部大部是白色区域,小部则是游击区域.抚州红色区域是中央苏区的前沿阵地和天然屏障,也是中央苏区连接赣东北苏区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民党军要进占中央革命根据地,必须突破抚州红色区域这个重要门户.因此,抚州红色区域成为红军与国民党军争夺的战略要地.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中,第四、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就在抚州区域,在此期间的战役战斗尤为频繁和激烈,这些战役战斗的胜负对中央苏区的兴衰产生过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中,王稼祥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无论是在中央苏区的艰苦岁月,还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周恩来对王稼祥一直关怀有加,王稼祥对周恩来也极为尊重。同为中央苏区红军四大领袖之一1925年冬,王稼祥受党组织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夏又进入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读书。他是在中共六大期间认识周恩来的。周恩来当时是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王稼祥是红色教授学院的学生,两人并没有更多的接触。  相似文献   

15.
抚州红色区域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抚州红色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的战役战斗,对中央苏区的兴衰存亡产生过重要作用和影响。抚州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为中央苏区的发展和巩固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1930年5月1日,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上梅召开,选举产生了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崇安苏区形成。1931年1月和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分区革命委员会、分区军事委员会和分区苏维埃政府先后在崇安坑口成立,崇安成为闽北苏区的“红色首府”。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崇安苏区划归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80多年前,在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掀起了一场以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官僚主义为主题的审计风暴,使苏维埃政府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领导这场红色审计风暴的,就是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被誉为中共首任"审计长"的阮啸仙。众望所归担任红色苏区首任"审计长"  相似文献   

18.
<正>以"追忆红色先驱,缅怀革命情谊"为主题的中共早期领导人专题学术研讨会2014年3月28日在中共四大会址纪念馆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复旦大学、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大会围绕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秦邦宪、张闻天等党的早期领导人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唐宝林指出,陈独秀敢说敢为、  相似文献   

19.
1933年3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共临时中央进一步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决定把红一方面军一分为二成东方军和中央军,从福建和江西两个不同方向出击敌人.7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红三军团和红十九师组建东方军入闽作战.随后,彭德怀、滕代远等两度率领东方军主力攻占、解放沙县,使沙县成为中央红军开展东方战局的战略要地.尤其是1934年1月的沙县县城攻坚战,全体指战员英勇作战,歼灭了大量敌人,缴获了大量军事物资,扩大了政治影响,为扩展红色区域、巩固中央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崇安(今武夷山市)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苏区之一,曾是中共苏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上的中央苏区,是指以红都瑞金为中心的"毛泽东朱德式"的红色政权.今年4月,是崇安苏区进入中央苏区县76周年,本文就崇安苏区打造中央苏区县经过三次历史性的转折综述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