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当前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文化包含着"人化"和"化人"的含义,即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将自然界"人化";然后再用其经验和成果来哺育和教化人,提升人自己.通常我们将文化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大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二是中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生活.相当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范畴,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道德等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可以分为: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理性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和社会习俗文化等四个主要部分.三是小文化,这是专指文学艺术之类的文化,它是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三个代表"中所讲的文化,主要是指中文化.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们总是突出强调“依法治国”的战略地位,却较少从“治国”的高度讨论道德建设问题。这不仅导致对道德建设缺乏应有的认识,也导致对治国方略认识的某种欠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不仅把道德建设提到了新境界,而且使我国的治国方略得到了完善和提升。 道德精神的养成是治国之本 人是文化的存在。道德品格的文化养成使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伦理关系。作为人类理性范畴,道德要求人类的行为合乎理、利于人。伦理关系作为人类不可脱离的现实,由于有道德的维系,使其呈现出某种秩序状态,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相似文献   

3.
赵兴良 《求实》2001,1(5):9-11
本文试图从现代化的宏大背景和哲学的深层次上来认识和把握江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认为一是要重视以道德为基础的价值理性,使之与科学理性统一起来;二是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以德治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种宝贵资源;三是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讲道德的舆论环境和精神氛围,使之为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提供道德支持,铺垫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4.
进步的道德意识取代落后、腐朽的道德意识,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共产主义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为道德意识的进步、发展树立了新的丰碑。进步的道德意识内容丰富,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功能和价值,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但是,把它作为资源来进行认识和研究,目前尚未见报导。从资源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进步的道德意识,对于人们增强进步的道德意识观念、科学开发和利用进步的道德意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伦理科学,推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步的道德意识是存在的 进步的道德意识是人类整体意识的组成部份。自从人类社会产生起,进步的道德意识就产生了,就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 1.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决定了进步道德意识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表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道德意识也不例外。由于人们生活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条件、经济、政治地位、生活方式、教育程度、素质高低的不同,从而使人类分化成不同的多样化的社会。之所以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依次更替,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就是这个道理。在多样  相似文献   

5.
边界道德与边界文化具有互渗性.两者的矛盾是道德边界和道德规范的矛盾、文化边界和文化规范的矛盾.边界道德难于达致理想道德的崇高境界,边界文化无法问鼎科学文化的合法地位.走出无规范、无立场、无原则的边界,是道德和文化的进步之路,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是人类主观世界得到改造的成果,指的是人类智慧和道德的进步状态,具体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换句话说,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文明的程度,既要分析教育、科学、文化的发达程度,也要分析人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二者不可偏废。正因如  相似文献   

7.
当前,科学文化正全方位地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并渗透到人类生活、制度和精神等各个层面。文章认为,科学文化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条件,科学文化的进步已经成为影响决策者的思维程序和方法,科学文化也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高了人本身的素质,是对人类社会进步有着重大贡献的文化形态,具有激发思维创新、推动观念进步和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是其文化价值观,其基本观点是:人类文化的价值集中体现在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区分为形而下文化与形而上文化,形而上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思想。现代新儒家标举和阐扬"儒家式的人文主义",抨击"科学主义"思潮,主张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谋求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结合,批评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重科学技术、轻人文理想,重"形而下"、轻"形而上",片面地发展了人类文化中属于"工具理性"的科学技术。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然可以从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价值观中获取借鉴。不过,现代新儒家站在泛道德主义的文化立场,最终将文化的"形而上"领域归结为道德领域,将人文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我们则应该避免滑向泛道德主义,避免出现另一种不能正确处理文化的"形而下"层面与"形而上"层面之间关系的偏弊。  相似文献   

9.
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宏君 《求实》2006,(Z1):251-252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文科学、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成为个人的人格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人的文化素养,人文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扬弃人性消极的一面,使人成为有品德、有学识、有进取心的人。二是人的思维完善,人的思维形成受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两方面文化的影响,科学教育加强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而人文教育使人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得到发展。三是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保证人的情感和意志的自由,是发挥人的激情、热情…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根本的矛盾状态之中一方面,人类为了满足各种欲望和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另一方面,地球的生态条件不断恶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严重危机.佛教认为,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佛教主张从净心开始,从心念上着手,用智慧和慈悲改变思维和心态,学会征服自己、改造自己.通过净化人心,以净化环境,通过道德的完善、慈悲文化的提升,使人与自然真正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符号化思维和基于符号而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正义,是人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价值判断。正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主体公共性的文化符号,是一个承载了人类社会核心理想的文化符号。古代哲人们都把正义概念看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因而正义被认为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罗尔斯在继承传统契约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观点,对传统的正义观形成了有力的挑战。在中国今天的文化语境中,解读正义的要点在于:正义蕴涵着人的权利;正义蕴涵着人的行为规则;正义蕴涵着道德;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形成正义,也不能派生出正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对这场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中心的改革在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普遍承认的,但是,对这场改革在道德后果方面的认识,却出现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改革虽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却必然会使人丢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造成道德上的退步和堕落;另一种观点认为,改革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自然而然会使人们的道德水平与之同步前进。我认为,这两种观点所涉及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同时,还要不要和能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及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问题。本文试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刘佳 《世纪桥》2010,(3):75-75,79
在善恶是非道德标准失衡的今天,人本主义哲学家埃里克.弗洛姆,在其《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一书中指出:人的破坏性,即人的恶性侵犯的根源,主要是受到社会环境作用下的性格结构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破坏性的分析,提出了如何使人类正确看待自我,建立科学的、健康的性格结构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四川是文化大省。久远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形态、独特的文化式样,以及现实中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每一项都有足够的“指标”切中文化大省的题中要义。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可能依然会认为考古对于四川文化是一种强力的支撑。毕竟,考古发现实实在在地证明着巴蜀文化的厚重与博大。人类起源是当今世界十大科学课题之一,因为人类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生产的过程。20世纪中国的考古特别是四川的考古发现为这一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巫山龙骨坡、资阳人、三星堆……这些在巴蜀文化遗存中留下的实证符号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突破,对…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文化的不同功能及不同的产生途径,人类文化分为三种文化范畴:一是知识文化范畴,二是技术文化范畴,三是观念文化范畴.知识文化使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及这些客观事物都有什么样的客观特性.观念文化使人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想干什么事和想要什么东西.技术文化使人知道怎样干成要干的事和怎样获得想要的东西.文化是通过人的认识行为获得的.对于获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认识行为是人的思维.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属于技术文化的范畴.知识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技术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地提高人的主观行为效率以更好地实现人的主观愿望.观念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于大多数的民众只是笼统地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友善的人际关系.对于致力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友善的人际关系的思想家们,则认为是需要建立起良好和完善的观念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周涛 《实事求是》2016,(5):5-12
善恶因果律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基本规律。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和人类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传统善恶因果律不断地遭到祛魅和解构,人们对善恶因果律的认知与信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马克思主义并不一般的反对善恶因果律,其对传统善恶因果律的揭露和批判,意在将人们从宗教的虚幻中唤醒,将人的本质还给人本身,从而使人们建立起科学的、反映人类道德生活普遍规律和价值期待的善恶因果律。秉承传统善恶因果律的合理因素,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善恶因果律进行科学改造和重新阐释,既是破解当前道德失范与道德冷漠难题的突破口,也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性和感召力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善恶因果律的有效运行,既需要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规范的引导和保障,也需要个体的道德的自律和群体的道德自觉,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本身,为新的善恶因果律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今天,许多人在谈论、争论、褒扬、批评“道德”及其道德教育,这种道德领域中纷繁而激烈的争执、开放而宽阔的视野,对当代中国的道德重建和德育观念的更新、确会是一种推进.对当今的道德教育的手段、方法和观念进行考察,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简单化的道德教育,甚至将德育等同于政治宣传,将道德知识与信念教育相分离,道德知识传授与道德践履相分离的现状已是当代中国道德重建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改变这一现状,才能做到使道德真正鼓舞人、打动人和教育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是,在谈到道德问题时,人们对发展商品经济又往往表现出种种不安和忧虑.有的同志认为:发展商品经济,经济水平提高了,道德水准会大大下降.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对于推动经济改革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道德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手稿中,从个人与社会、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角度将社会生产发展史划分为三大形态:"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康德、朱熹历史发展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认为大自然先验地决定了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 ,人类的不断进步的历史是大自然的一项隐秘计划的实现 ,而推动这个计划实现的原动力却是恶劣的情欲 ,正是人性的恶把整个历史推向善境。而朱熹也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绝对应当以人的道德理性中的伦理原则为主导而不断地趋向于至善之境 ,但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却不可能是从人的欲望和需要中流露出来的恶 ,相反 ,人必须高度地弘扬道德理性以克服内在于自身的非理性因素 ,只有善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01,(5)
以德治国的基本涵义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对人们的约束是柔性的,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并发挥作用。所以,以德治国就是要将人类社会道德生活中的部分伦理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文明化、规范化,把人们的道德行为上升为“治国行为”,使道德具有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同等的效力和作用。我们认为,以德治国具有三层相互联系的基本涵义:一是道德法律化。要使道德成为治国行为,就必须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全体社会公众所认同。认同的办法,除了依靠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