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颜武 《检察风云》2012,(5):32-34
俄罗斯如今仍是一个存在严重腐败的国家。 2008年,透明国际清廉指数排行榜上俄罗斯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147位;去年,又从2009年的146位下滑到154位。媒体称,俄罗斯是20国集团成员中最腐败的经济体,也是欧洲最腐败的国家,在“金砖四国”中的腐败程度也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2.
<正>俄罗斯警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历史背景现行俄罗斯警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始于2011年的《俄罗斯联邦警察法》(以下简称《警察法》)颁布之后,是在内务部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启动的。2009年,俄罗斯发生了以叶夫休科夫为代表的一系列警察违法犯罪事件,引起了社会对内务部警察前所未有的关注。加之此前的数次社会民意调查结果也表明:俄罗斯民众对内务机关及警察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负面的,“腐败”“不称职”和“不能服务于民众”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几种评价。  相似文献   

3.
李有观 《检察风云》2011,(21):32-35
一个下雪的晚上,俄罗斯律师兼博客作家阿列克谢·纳瓦尔内坐在莫斯科一家广播电台的播音室里,现年35岁的他因致力于反对俄罗斯商界和政界的腐败而闻名一时。在过去的三年里,纳瓦尔内在自己的博客上不遗量余力地揭露了俄罗斯主要石油公司、银行和政府部门的腐败行为,他将此举称之为“用尖棍子戳他们”。  相似文献   

4.
肖剑 《检察风云》2011,(11):38-40
秀明国际2009年和2010年公布的“清廉指数”,韩国分别得5.5和5.4分,在被调查的近180个国家和地区中均排第39位。这说明韩国已基本脱离“严重腐败国家”的行列,但他们并没有沾沾自喜,相反,仍然不满意。  相似文献   

5.
法制信息     
中国企业列全球最可能行贿榜第二在一个名为“透明国际”的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行贿指数”调查报告中,印度、中国和俄罗斯企业包揽“最有可能行贿”的前三甲,瑞士则被评为最不可能行贿的国家。这一排名针对的是世界上30个最大的出口国和地区,它们的出口额占全世界出口额的80%。在“透明国际”另一项参评地区更多的腐败评估报告中,中国处于中间位置。调查结果显示,作为世界第四大出口国的中国,出口额占全球总额的5.5%,可能行贿指数排第二。印度的出口占全球0.9%,可能行贿指数排第一。俄罗斯的出口占全球2.4%,可能行贿指数排第三。瑞士被列为…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腐败象一个毒瘤滋长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治机体上。“权力容易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会导致腐败。”这是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过的话。没有制约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已是人们公认的事实。于是,在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对拥有国家权力的机构进行制约和监督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原则。 腐败,也同样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些年来,中国高举反腐败大旗,查处了一系列腐败案件,其中包括一批涉及高级干部和涉案金额巨大的大案要案。在清除腐败分子的同时,国家也加强了对整个国家监督体制的建设。 1997年5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一部关于行政监督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相似文献   

7.
国际公民社会组织“透明国际”每年对全球各国的清廉程度,经过调查统计、综合分析,作出排行榜,有—定的公信度。我国近年的名位有所提升'但总体上说仍是居后。前不久,“透明国际”发表了2011年《行贿指数报告》,将世界上28个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纳入考察范围。中国在全部2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7位,仅高于俄罗斯。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起震惊全省的“卖官”案;涉案金额高达32万余元;涉嫌行贿的有数十名乡科级干部;涉嫌受贿的有数名县级主要领导干部;这起腐败案件造成滑县国内生产总值由最好为全省第5位滑至1997年的第3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最好为全省第9位滑至1997年的第59位;1996年至1998年3月,滑县赴京赴省个人上访59人,集体上访8批,1776人次,曾一度在全省“名列前茅”;……创造了这一组触目惊心数字的,便是原滑县县委书记王新康.  相似文献   

9.
李奇誉 《政府法制》2014,(21):19-19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让舆论起了波澜,一位名为“元勋”的网民评论:“中国官员真幸福,贪了10年才落马,活够本了,人生可没有多少个10年呢.”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民法典中继承法律规范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自1 985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为反映改革后财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并尽早结束改革时期各单行法相互抵触的局面,从1 992年开始起草第三部民法典,〔1〕历时近1 0年,于2 0 0 1年底颁布了第三部分。俄罗斯这部新民法典反映了俄罗斯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结果,其中许多规范都是对改革后形成的新的关系的调整。本文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该法典第三部分第五编“继承权”〔2〕上,重点介绍和分析《俄罗斯新民法典》中继承法律规范的某些新的变化,以供中国的立法者和研究者借鉴参考。《俄罗斯新民法典》第五编“继承权”分为五章,共76条。这五章的标题…  相似文献   

11.
钟纪外 《中国监察》2008,(19):64-64
2008年5月19日,俄罗斯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反腐败问题,并决定亲自领导反腐败斗争。他在会上表示要采取一套综合性措施来反对腐败,并称之为“国家反腐败计划”。这次会议标志着俄罗斯又掀起了新一轮反腐风暴。  相似文献   

12.
辛束 《检察风云》2002,(5):11-13
在震惊全国的沈阳“慕马大案”中,“一府两院”领导班子集体腐败,可谓腐败史上的一大“奇迹”。其中,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三位正副院长贾永祥(本刊2002年1期报道),梁福全、焦玫瑰(本刊2002年3期报道)在该案中同时倒下。作为法院常务副院长的梁福全不愧为贾永祥的好搭档,在犯罪手段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犯有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个人生活也相当糜烂腐化,其堕落历程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编辑部与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黑龙江省法学会协办的第三届“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23日在哈尔滨召开。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共有30余人,提交学术论文20余篇。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为“转型社会中的国家与法”,具体围绕着转型社会中的俄罗斯法治变革、俄罗斯宪政制度、民事法与行政法的发展、司法改革以及前苏联法对中国法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一、转型社会中的俄罗斯法治变革问题俄罗斯国家的法治变革现状是中国法学界始终期待洞察的一个问题。在本次研讨会上也同样成为与会…  相似文献   

14.
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韩国依靠军人政治和财阀经济两个主轴的驱动,由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经济大国(曾居世界排行第 11位),世人誉之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广泛干预经济,导致韩国发生了较严重的以“政经勾结、官员腐败、拜金主义、社会秩序混乱”为症状的“韩国病”。尽管韩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但腐败丑闻仍接连不断。   20世纪 50年代,李承晚政府主要忙于权力争斗,不重视经济发展,使得大大小小的官僚“既没有理想,更无道德顾忌”。出于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敌视…  相似文献   

15.
风云文摘     
集团性腐败实际上是一种“腐败文化”。当腐败成了一种文化,就意味着不参与腐败,就很难生存下去,这正是为什么腐败之风难以刹住的深层次文化诱因。美国腐败问题专家指出,在一些社会中,腐败分子并不受其社会  相似文献   

16.
何清涟“中国问题”研究法,是以解剖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真实存在的经济社会矛盾为切入点的研究法。她认为中国当前腐败与黑社会勃兴的现实,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大的隐患与陷阱之一。她对腐败与黑社会生成关系的研究并不直接,但她研究所得出的深刻结论,却异常深刻的揭示出腐败与黑社会间一种深层的机制联系。她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的腐败是“源于制度的社会结构性”腐败;进而认为,当代中国的腐败,核心是“三大权力腐败”;又进而逻辑地揭示出,“三大权力腐败”,是黑社会生成的“源于制度的社会结构性”土壤。  相似文献   

17.
本期“风云大讲堂”推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司法保障”和“该不该对腐败群体分类”两大话题。和谐的本质是发展中的平衡,法治社会中,司法如何保障这种平衡?在构建和谐社会、打击预防腐败时,我们在腐败群体上不分类的作法是否妥贴?本栏目今后将每期推出两个话题,欢迎专家、学者“坐堂”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期“风云大讲堂”推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司法保障”和“该不该对腐败群体分类”两大话题。和谐的本质是发展中的平衡,法治社会中,司法如何保障这种平衡?在构建和谐社会、打击预防腐败时,我们在腐败群体上不分类的作法是否妥贴?本栏目今后将每期推出两个话题,欢迎专家、学者“坐堂”讨论。  相似文献   

19.
私有化伴生腐败苏联解体后的10年来,独联体各国政府无力平衡社会利益,无法加强财产权和其他法律契约的制定,私有化与腐败问题一直相生相伴。所有独联体国家的国家安全系统漏洞百出,腐败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民意基金会2002年1月31日发表了俄罗斯腐败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本期“风云大讲堂”推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司法保障”和“该不该对腐败群体分类”两大话题。和谐的本质是发展中的平衡,法治社会中,司法如何保障这种平衡?在构建和谐社会、打击预防腐败时,我们在腐败群体上不分类的作法是否妥贴?本栏目今后将每期推出两个话题,欢迎专家、学者“坐堂”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