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5,(2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致造就了一种特有的"萧红式"小说文体。她的小说,生动地刻画了许多生活在男权社会压抑下苦命挣扎着的女性形象。萧红不仅细致描写了她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及悲剧的命运,而且将笔触伸向中国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在对女性生命悲剧的关注中融入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路,从深层次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毒害。  相似文献   

2.
刘德喜 《团结》2000,(4):36-38
孙中山与苏联的关系、毛泽东与美国的关系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在二十世纪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突出地位。他们之间的联盟或合作、矛盾或斗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和探讨孙中山与苏联的关系、毛泽东与美国的关系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韩瑞霞 《学理论》2009,(11):85-86
本文在指出海外中国女性研究从女性视角出发构建书写的优点同时,聚焦女性与婚姻中的性——这一具有“门褴”意义的日常实践——从性的社会吸纳、情迷的侧面反映、才女与性的疏离和倒置,以及妒妇、妓女等的边界呈现和女性身体和认同的塑造五个方面,指出女性视角的书写仍是一种“拼贴”不足的边缘再造,就此引出运用“双重视角”、历史与性别对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线天长  吴营洲 《各界》2011,(1):50-54
曹雪芹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大部分是在北京西山度过的。这段时间,曹雪芹没有再写再改他的啼血之作《红楼梦》,以致“书未成”,自己也“泪尽而逝”。而在人们通常的印象里,曹雪芹该是“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其实不是。  相似文献   

5.
甘士艳 《学理论》2013,(3):157-158
文章分别从男性和女性两个角度分析并揭露了女主人公康妮的悲剧成因。结果发现,康妮的悲剧既来自于男性对女性的忽视和压制,也来自于其他女性的排挤和女性角色自身的被动。文章将为从女性群体自身的弱点来寻找女性悲剧的动因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由生命科学技术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根源于人性的冲突,为研究解决这些冲突,产生了生命伦理学。它是生命科技中人性矛盾的产物,也为生命科学技术活动提供了伦理底线,伦理底线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之分。  相似文献   

7.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内各部门、军队、地方政府、中资企业和驻外使领馆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北京时间2011年3月5日23时15分,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回,共计35860人。  相似文献   

8.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学将生命问题与主权相关联,在权力与生命的互动关系中阐发了自己的权利思想。阿甘本权利思想缘起于对20世纪纳粹反犹与美国霸权的思考,以及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回应。他将施米特“例外状态”理论改造为一种纳入性排除的例外结构,指出资产阶级权利话语建立在纳入性排除的逻辑之上,这一逻辑导致了主权者对生命的征用和所有权的异化。阿甘本的权利思想与马克思的权利思想都揭示了资产阶级权利话语的虚假性,但阿甘本的权利思想偏激且缺乏实践基础,其真正的理论价值在于确证了主权对于守护人民权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夏衍在《芳草天涯》中塑造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这三个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也代表着不同的生活群体。本文通过对这三个女性形象的分析,在分析夏衍对这些生活在不同层次的女性的态度的同时,也探寻出在特殊的战争年代女性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移民文学队伍中的一员,严歌苓可以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一位作家。从《雌性的草地》到《少女小渔》,到后来的《扶桑》,再到《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严歌苓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其2009年大作《寄居者》在延承以往创作主题与风格的基础上,将视野深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的种族迫害和族群逃亡的巨大灾难,从女性视角出发,围绕着一个异族三角恋的故事,展示了身份、文化、历史、宗教、民族与人性错综复杂的纠缠,对当代移民文学特别是女性文学研究,具有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媒介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由来已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悄然兴起,开创了全新的报道方式和传播观念,公众对媒介的接近程度和信赖程度日益提高和加强。以新浪微博中的女性形象为案例,从社会性别、社会角色的视角入手,分析作为客体的女性在微博传播中的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探讨了产生这种形象的多种因素,尽可能为提高女性在网络空间中的地位,促进信息公平流动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尹民 《学理论》2013,(11):259-260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强调个体生命的完整发展,关注人的生命意义的完整性。它力求在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言语、理解、沟通体验等对话方式,在个人经验共享中实现知识创生的教学意义,把课堂变成一个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场所。但是在对话教学事件中由于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对其理论理解的偏差,导致对话教学出现许多失误,因此再次深入了解对话教学相关理论,有助于现代教育的顺利推进,也只有基于生命意蕴的对话教学才是现代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